长沙方言是印象湘乡方言最难懂 派挂筒八咪子你懂什么意思吗

2018-09-19 09:05:28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刘茜]
字体:【

挂筒八咪子你懂什么意思吗

长沙方言是印象派,浏阳方言图吉利反着说,湘乡方言最难懂

“你七圆滴七扁滴。”语调轻快、音节婉转的常德话;“搞莫子咯”,尾音陡然升高,一副吵架腔调的长沙话;以“嗯安”自称,鼻音浓重,曾经被外地人嘲笑为“湘乡卬(音ang二声)顽作牛叫”的湘乡话……方言总是最能勾起我们乡愁的声音,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

远离故乡的你,面对家乡的方言考卷,是否还能满分通过?

印象派

长沙话“挂筒”是分手,“骢上岭”是帮忙

“强哥跟他女朋友挂筒哒?”“我不晓得。”

“少给我装八咪子,当时他追妹子的时候,还是你骢上岭的!”

大概只有老长沙,才能听懂这段对话。

“挂筒”、“八咪子”、“骢(cong一声)上岭”是长沙方言“善于扩大印象描绘”(沈从文《引子》)的见证。

“打电话,把话筒一挂不说话啦,就是不来往哒,这就是分手了嘛!我们年轻的时候,男女朋友分手就是说挂筒。”湖南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陈年秋做出打电话的姿势解释。“骢上岭”也和老长沙有关。从前长沙多坡,车夫拖着板车上坡费力,旁边的人主动来推车,帮忙“骢上岭”,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帮忙的意思。“八咪子”则是傻瓜的意思。

图吉利

浏阳人把帽子叫“有子”,猪舌叫“猪赚子”

“BoBo放在坎坎上。”是浏阳方言考卷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题目,意思是鸡蛋放窗户上。

“我们那边说帽子,叫有子。”王俊文来自浏阳文家市。那里自古产煤矿、花炮,商人多,所以避讳也多。“帽”与“冇”同音,“‘冇’代表没有了,很不吉利”。这种避讳,在湖南方言中不少,长沙方言避讳“虎”,将腐乳改成猫乳、虎头钳子改成猫头钳子。相比于长沙地区对于猛兽的忌讳,浏阳方言似乎更加注重财富的得失,避谈“失”字,所以方言里的与“失”字同音的“血”、“舌”都被规避,而用意思相反的字代替,“猪舌子”说成“猪赚子”,“猪血”说成“猪旺子”。

浏阳的东乡客家人,基本上都会两门语言。“浏阳人来客家做客,主人叫他洗身(洗澡),浏阳人站了起来。刚坐下客家人又叫他洗身,他又站起来。浏阳人终于明白过来,问客家人在哪洗。客家人说在该阶(音,门口),浏阳人跑到关鸡的笼子上洗澡,结果把鸡烫死了。”

最难懂

湘乡方言最文雅,爱叫的乌鸦是“老曰子”

以湘乡、双峰话为代表的老湘语被公认为湖南最难懂的方言,在湖南其他地方的方言受到官话、赣语侵入而改变时,湘中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依旧坚守着古老的南楚方言,在此基础上,经过千年的语言的碰撞融合,演变成今天的老湘语。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蒋军凤专门研究过湘乡方言,她将迁入地(湘乡)的语言跟迁出地(江西)的语言进行过对比,她发现,迁出地的语言已经完全被湘乡方言同化了。“我们去外地,一说话,别人都以为我们是韩国人。”如今的湘乡人,总把这种误解当做笑话。鼻音很重的老湘语,单是“嗯安”的自称,就足够让外地人笑上半天,“湘乡卬顽作牛叫”是异乡人对于湘乡方言过于俗气的嘲弄。

“我们湘乡话并不土,而且很‘雅’的,你看,我们把‘去吗’说成‘及不’,‘及’这是《桃花源记》里的词啊。‘曰’是说的意思,‘答曰’是插嘴。爱叫的乌鸦,双峰人的老话叫‘老曰子’,多文雅的词啊。”双峰县文联主席阳剑努力为湘乡话正名。

举措

湖南对濒危方言抢救性保护

“哪里要十里,两里路,方言就不一样了。”住在湘乡老街上的老人刘世文操着口音浓重的湘乡话,“‘行路’这个词,出了县城,发音就不一样。”

新一代的湘乡人的语言改变也让刘世文感到吃惊,“我们以前叫妈妈都叫‘姆妈’,年轻人叫‘momo’”,或者直接叫妈妈。有的家庭,孩子都说普通话了。

“湘南土话,沅陵的乡话……湖南现在对这种濒危方言的抢救性保护还是做得很好。除了99个方言调查点,民间的有汪涵的‘響應’计划。”湖南工业大学蒋军凤教授说。

潇湘晨报记者唐兵兵长沙报道

相关专题: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