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听老师说 从小学到大学和孩子相处要了解这9点

2018-09-10 09:35:3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泽汇 陈玉明 陈清华 陈圆] [编辑:刘茜]
字体:【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胡泽汇 新湖南媒介工作室 陈玉明 实习生 陈清华 陈圆

阅读这件事,得到了6位老师的特别强调。

比如,小学语文老师王好好(博才咸嘉小学)认为,阅读是孩子从小学就应养成的学习习惯之一,“知识在阅读中积累,并不是靠培训班。新版语文书从去年开始使用,传统文化知识明显增多。我们都要不断地学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经典,哪怕一天是一首小诗,一篇小古文,日积月累,对孩子将来进初中、高中都很有帮助。”

快乐学习,享受阅读。“面对书本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不是为了战胜谁或者找个好工作,能成功的人一定是能持续学习的人。”张中华(长沙市一中)表示。

于熠(湖南师范大学)也大力提倡阅读:“开卷有益。”学生读书范围尽可能地宽广,单纯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不利于理解,不能追求事实的真相,“别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应该自己看书,了解观点的原点。开卷能培养学生自己找寻真相的兴趣,能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听从别人的观点;能有针对性地质疑,掌握学习的技巧。”

“我最疯狂的读书时代大学时期,每两周看完一本书,每次必写读书笔记,哪怕在外面旅游,都随身带着kindle有空就看。大量阅读对我找准学习方向、保研、现在提高工作能力都非常有用。”罗紫薇(湖南师范大学)说。

虽然米兰昆德拉曾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人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们从未停止过思考的脚步。而且思考是老师们最想传给学生的工具。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要培养好学习习惯,在杨林(博才咸嘉小学)眼中,勤于思考应该是小学生必备的习惯之一。“小学知识并不复杂,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和书本结合起来,比起直接说答案,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

作为数学老师,他常常在课堂上构建生活场景,来解释数学现象,如立体图形,生活中常有哪些立体图形,这样学生有思考、有理解,学习效果更好。

我们常常说不懂就问,但陈新奇(长沙市一中)却“反对”不懂就问。他觉得从不懂到问至少有四步需要学生独立完成。

学习中遇到不懂之处,首先该三思,三思后不得答案再翻书,从书本寻求帮助,书本上也没有解答应该再找同学讨论,跟同学讨论后还没有获得解决,最后才是问老师。

为什么?“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陈新奇认为,不懂立刻问老师,确实能很快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但终究少了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过分依赖老师,会丧失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培养的是自学能力,每个人终究会毕业,学会思考自学终身受益。

有媒体向今年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学霸考生发放问卷,其中74.07%的考生高中阶段没有参加过课外补习班,这是为什么?

作为年年带出生物竞赛一流学子的金牌教练,陈新奇(长沙市一中)给出了回答:“学习是靠兴趣,应该培养学习的兴趣,补习班只是机械灌输知识、机械做题。”

他以竞赛学子为例,竞赛需要全力以赴,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来学习,很累,但学生乐在其中。“就像玩游戏,孩子们拿出玩游戏的干劲搞学习,成绩还不会好吗?而这种干劲需要兴趣的支撑,孩子只有对这个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

“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不停地做题,而是掌握方法后自学。”陈新奇介绍,学习方法又跟学生的思考紧密相关,锲而不舍弄清楚为什么、翻书找答案、讨论……这些过程其乐无穷,通过思考提升能力,有能力学习效果自然好,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陪伴和陪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各个阶段的受访老师都提到了陪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李慧(长沙实验中学)推荐给大家的书。“家长的榜样力量胜过老师千言万语。例如每天检查一次作业,老师的初衷并不是让家长检查对错,而是让家长每天花时间敦促孩子学习,参与学习,这就是家长的陪伴。”

张中华(长沙市一中)碰到过一位特别叛逆的学生,对所有人都充满敌意。她走访家庭才知道,孩子的父母一直在外工作,他和弟弟跟着爷爷生活。“父母缺位,老师必须补上。”张中华把他当自己孩子对待,陪他吃饭、散步、聊天。“孩子感受到了爱,反思过去的幼稚,还给弟弟起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后来考上了飞行员。爱对孩子非常重要。”

彭冬梅(长沙实验中学)碰到的则是另外的一种情况,爸妈都在身边,但却不管孩子。因为孩子成绩上不去,彭冬梅来到了他家。结果,一进门孩子妈妈正在打麻将,起身拿了一支冰棒给彭冬梅,家访全程再没离开过麻将桌。

“像这种情况,家长只顾自己娱乐,不关心孩子,我们老师再努力也没什么效果。”最后这个孩子连高中都没有考上。但老师对他的好,他记在了心里,过年过节都给彭冬梅发来问候。“他也意识到自己父母的问题,对小孩学习抓得非常紧,最近还跟我说想给孩子转学,能不能让我给他孩子当老师。”彭冬梅说。

哪怕是成年的大学生都需要家长的陪伴。

“现在的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弱。”罗紫薇(湖南师范大学)所在的法学院,学习压力非常大。有个女生在学习压力和情感失败双重打击下,情绪非常不好。罗紫薇开导了一个下午稳定了她的情绪,随即跟家长联系。家长接孩子回家连陪几天,打开心扉式聊天,排解孩子的压力。“现在这位同学收获了新感情,还暑期实习,各方面都很好了。”

运动也是老师们兴趣的点,不少老师都说自己会和学生一起运动,运动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和孩子贴近。

“体育爱好从小就可以培养。”杨林(博才咸嘉小学)平时课余就爱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篮球、跑步,孩子们也乐意跟他一起玩。“爱运动,给孩子一种兴趣爱好,他们有事可做,就会拒绝电子游戏。”运动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扩大交友圈子。

张中华(长沙市一中)作为高中老师,经常鼓励孩子们运动放松,“只要有时间,我经常跟孩子们一起上体育课,打羽毛球、打排球、跑步。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大脑。现在读大学的学生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是学院里打羽毛球最厉害的。”

陈新奇(长沙市一中)也推荐孩子们要从事一些体育运动。“只要天气允许,我几乎每天下午5点半都在球场和学生打篮球。我们要求孩子们阳光阳刚,运动就是最好的办法。家长、老师都要给学生做表率。通过运动,孩子们能领悟到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奋斗。”

“现在的孩子跟过去不一样了,必须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所有受访老师都这么说。孩子变得勇敢,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质疑,“面对聪明又有性格的孩子,不能针锋相对,否则孩子会走到另一个极端。”张中华(长沙市一中)说。

“小学生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了,自尊心意识特别强。”杨林(博才咸嘉小学)观察自己教学经历发现,孩子们见多识广,社会经验丰富,把老师当朋友的越来越多。“我是个男生,但孩子们偏偏给我取外号Miss Yang。批评孩子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粗暴,得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式批评。”

小学生如此,中学生更需要郑重对待。

陈新奇(长沙市一中)作为竞赛教练,经常要组织学生集训。集训自习阶段,他常常在教室外观察。看到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说话,他从不会立刻跳出来当面指责学生,而是会等带时机私下交流,了解为什么。“是学习太久累了?还是没安排好作息时间?是普通聊天还是讨论题目?是否注意影响到了别的同学?开口之前一定先了解原因。”

对于如何恰当地批评学生,张中华也有一套。遇到爱上网的学生,她从不当着同学的面批评,“喊到办公室批评。批评前还预先模拟一下,主题是什么,如果针锋相对时要怎么说,让学生转弯。不能简单粗暴。”

大学老师面对个性学生也很讲究方式方法。现在的大学生以95后、00后居多。“以前的学生都对老师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现在的学生时刻都在微信上@你。不能强制命令,只能做思想工作。”罗紫薇(湖南师范大学)带的学生因为学法律,还特别爱较真。

有几个男同学把寝室大改造,用绳索替代了上铺的围栏。校方看后觉得有安全隐患要求拆除,同学们不乐意,跟罗紫薇不停地问为什么。罗紫薇解释了一大通:校方规定、危险隐患、先拆了试着接受……好不容易说服了准备离开,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你这是忽悠我们,拆了恢复原状,那以后就不能这样了。”深吸一口气的罗紫薇只能微笑着说:“少数服从多数,大家同意拆了,那就拆吧。”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强调的点,但老师们话里话外都透露出了这个意思:对孩子得耐心。

“孩子的天性就是调皮捣蛋,家长、老师都要学会包容。”李慧(长沙实验中学)这样认为。

彭冬梅(长沙实验中学)曾经教过一个“奇怪”的学生,他既内向又自尊心十分敏感。同学若稍微伤害他,他会十分暴躁甚至动手打人。彭冬梅时常思考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样。为了更了解学生,她和另一个同事一起开车一个多小时去家访。原来学生父母靠养猪谋生,家里破破烂烂,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学生只能趴在床上写作业。

回到学校,彭冬梅从没跟其他学生提过这些事,还多次想办法资助这名学生。为了打开学生的心结,彭冬梅常私下跟他聊天:“困难都是暂时的,不要觉得父母丢脸,把父母的闪光点勤劳的本质学到,好好读书、做人做事,将来肯定过得很好。”反反复复做工作,终于让孩子放下心结,跟同学友好相处,也发奋努力。毕业这么多年,他还常回学校看老师。

现在几乎每个小学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苹果,那有的苹果因为太优秀,就被上帝咬了一口。

遇到特殊的孩子该怎么办?会影响其他人学习吗?会,但是好的影响。王好好(博才咸嘉小学)曾经教过一个脑瘫孩子。一开始她也有担心,担心别的家长不理解,担心教学效果。“出乎意料,这反倒是一种幸运。我们班孩子反而更加团结,学会照顾身边人。今年我看到这个孩子参加了高考,学校还给他提供宿舍,这么多爱心帮助他成长,我非常开心。”

还有另一种包容,那就是尊重孩子的特点。老师、家长都要与时俱进,否则不了解孩子,跟他们无法交流。

于熠(湖南师范大学)是先当老师,然后当学生,再当老师,他对学生的变化特别有感触。“过去学生追随老师,现在学生敢于质疑老师。”

现在信息海量爆炸,了解渠道也很多。如果没能及时跟上,很容易被学生淘汰。“牛校的亮点在于某个领域的尖端知识,能带领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不是生产流水线产品,得按照孩子的特点来,有的适合实践,有的适合理论,得因材施教。”

我们听过职场规划、政策规划,其实孩子也需要规划。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家长功利性太强,没有规划,导致孩子学习是为了工作、为了谋生,往往这样的孩子进了大学就开始迷茫,开始放松。而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人,他会持续学习,进大学、参加工作都会保持这种状态,这样的人往往会获得成功。”张中华(长沙市一中)认为。

而罗紫薇(湖南师范大学)则是现身说法:“做学生一定要有规划,规划了一定要执行。大一参与活动,保持学习;大二明确方向,精准发力;大三全力冲刺。”她在大一时也很迷惘,在一个连续三年成绩第一的室友启发下,她发现不能这样混沌了。她结合自己实际,定下每年的几个目标,定下四年大目标——保研。

提高成绩、参加三下乡活动、参加专业竞赛、参加演讲比赛、参加校内校外各种活动扩大视野……完成各种小目标,她成功实现大目标,不仅成功保研,还通过考试留校。

老师们说了这么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