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苗乡沃土育奇葩——滕建国和他的麻阳现代民间绘画

2018-09-07 07:36:5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军 滕珊珊] [编辑:夏博]字体:【  
麻阳现代民间绘画是在湘西苗族文化、民间艺术丰厚沃土上,孕育出来的一朵山野艺术奇葩。

苗乡沃土育奇葩

——滕建国和他的麻阳现代民间绘画

2012年11月8日,奥地利布尔根兰州国际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布尔根兰州州长汉斯·尼泽尔(右三)、中国驻奥地利大使赵彬(右一)观看滕建国现场作画。(资料图片)向文静 摄

滕建国(右二)在传授绘画技艺。(资料图片)向文静 摄

上图:滕建国作品《闹花灯》。(资料图片)向文静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滕珊珊

8月底,麻阳苗族自治县县庆办通知湖南麻阳现代民间绘画画院,要其精选一批代表作品,参加今年11月的30周年县庆成就展。

麻阳现代民间绘画是在湘西苗族文化、民间艺术丰厚沃土上,孕育出来的一朵山野艺术奇葩。它以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地域乡土特色、时代生活情趣和现代民间绘画风格跻身画坛,先后载入《中国美术史·现代卷》《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美术年鉴》。

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麻阳苗族自治县成立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当地现代民间绘画取得辉煌成就。

2015年,中国现代艺术研究会组织的“中国文艺创作最高成就奖”评选活动中,授予湖南麻阳现代民间绘画画院院长滕建国金奖,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将其评为“中国优秀文艺创作者”。2016年,在华夏国学出版社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滕建国入选“东方之子·影响世界的30位中国当代艺术名流”, 华夏国学出版社将他个人画册向世界发行。去年,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活动中,滕建国创作的《夕阳伴我放牧归》民间绘画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暨第十三届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记者走进苗乡,领略麻阳现代民间绘画及其代表人物滕建国的风采。

从“野蛮生长”到自成一派

花灯姑娘看似正脸而立,眼睛却朝左斜看,右耳耳坠滑出了半遮面的花扇,似嗔非嗔。旁边癞花子瞟着姑娘咧嘴笑着,露出的门牙缺了两颗,生动传神又富有古风遗韵,看了让人忍俊不禁。

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滕建国。这幅画显示麻阳现代民间绘画充满活力、自成一派、独具神韵,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这幅《闹花灯》是根据麻阳苗乡春节跳花灯的习俗创作的。”今年74岁的滕建国仍在坚持创作。

“有人把我们的现代民间绘画称为农民画,这是不正确的。”已从事美术创作40多年的滕建国一脸严肃,向记者讲述起麻阳现代民间绘画发展史。

麻阳苗乡素有绘画习俗,以民间画师在住宅、祠堂、寺庙和庵堂等建筑上绘画为主。该县尧市镇黄坳古村落聂氏祠堂与古民居上,还可看到精巧的民间绘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文化馆抓群众美术创作,组织了一批以农民画师为主体的业余美术作者,创作了一批美术作品,被称为“麻阳农民画”。

“绘画技巧虽贫乏,但生活气息浓厚,有的作品参加了省美术作品展,很受欢迎。我意识到,一个艺术门类有特点就会有生命。”滕建国时任县文化馆美术干部,经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个“野蛮生长”的绘画群体,自有一套从本地文化滋生的独特体系,它与中、西传统绘画有着本质区别,是形成“民间绘画”特色的重要基因。

30多年来,滕建国深入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等地,进行采风写生与田野考察,整理出民间艺术、民族风情、民居建筑、特色风光和古军事文化形象资料照片1万余张及珍贵民间美术实物数百件,还购买了大批有关民间艺术和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书籍。

通过全方位研究,滕建国撰写了20多篇探索现代民间绘画的文章,创作出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民间绘画,逐步在“群众美术创作”基础上,创造性发展出既有民族民间特色、又有地域乡土特色和时代生活情趣的麻阳现代民间绘画。

走出湘楚,走向世界

“那年高村镇漫水村要参加龙舟比赛,喊我去设计龙舟。我到现场去看,来了灵感,把身上带的烟盒撕开,画出了盘瓠龙舟的初稿。”滕建国兴致勃勃讲述他的作品。

麻阳苗族同胞信奉盘瓠,漫水村的盘瓠庙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里盘瓠文化底蕴厚重,苗族人至今保留着祭祀盘瓠大王和水上龙舟竞渡的习俗。

谁能想到,先在烟盒上画出初稿,后经滕建国匠心设计和巧手绘制,湖南麻阳漫水盘瓠龙舟竟在1995年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民间龙舟风采展示大赛上,获得了设计与展演一等奖。滕建国借鉴苗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以盘瓠文化为主线,以漫水传统“神龙舟”为依托,在27米长的龙舟中间装饰“盘瓠图腾”——“龙犬”,以及6个傩面具形象的盘瓠子孙神像和4个民间纸扎艺术形式的虾兵蟹将,龙头龙尾则具有楚文化帛画遗风。

比赛中,舟中60多名水手头戴狗头帽,脸戴盘瓠神像面具,身穿蓝色印花“龙犬”图案服饰,英姿焕发。他们在震天动地的鼓声中,高喊着竞渡的号子,豪气冲天,震撼无数中外观众。

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滕建国自豪地介绍,每年画院有不少作品入选全国各大画展,麻阳现代民间绘画早已走出苗乡,走出湘楚,走向世界。这是麻阳现代民间绘画的魅力,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老先生这种作画技巧和风格,让我们惊叹!”6年前,两名奥地利艺术家在观摩滕建国现场创作《苗家吊脚楼》时赞叹。2012年,滕建国应奥中友好协会邀请,将40幅麻阳民间绘画代表作品带到奥地利布尔根兰州首府艾森斯塔特市新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中国·湖南·麻阳现代民间绘画专题展览。艺术无国界,麻阳民间绘画受到很多奥地利观众的喜爱。

麻阳现代民间绘画多次在全省、全国获奖,也在国际上出了名。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美国驻广州领事馆等处举办大型专题展览10次,共展出作品900余幅;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20多次,展出作品300余幅;有100多幅作品被联合国、中国美术馆、省群艺馆等永久收藏。2008年,文化部命名麻阳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绘画)”。

辉煌背后也有忧虑

“麻阳现代民间绘画的发展喜忧参半。”麻阳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黄军坦言,喜的是麻阳现代民间绘画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高度认可,忧的是当前主要依靠政府扶持,产品后期包装、宣传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艺术市场,传承和发展前景堪忧。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后备人才不足。”滕建国感慨,麻阳现代民间绘画的创作队伍青黄不接。

“绘画创作过程很辛苦,要经受得住诱惑,扛得住清苦。”画院工作人员黄烈群是一名“70后”民间绘画家,多年前跟他一起学习绘画的同学、同事,有的外出打工了,有的办起了工艺装潢店,很少画画了。

自1994年以来,麻阳现代民间绘画群体逐步形成了一支260余人的作者队伍,其中骨干作者40余人,但如今画乡仅有20多位作者还在坚持创作。

如何做到后继有人?麻阳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你看,这里色彩可以更大胆一点。”县文化馆二楼是一间大画室,作为第二代麻阳现代民间绘画画家的滕昭慧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暑假期间,每天有10多位中小学生在这里接受绘画培训和指导。“我们尝试着从娃娃抓起,使民间艺术传承下去。”滕昭慧说。

“我们也摸索过发展出路,考虑过把画乡作品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销售,上世纪90年代就在北京、广州尝试过,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滕建国说,绘画作品是手工绘制,速度慢、成本高,一旦为赶工期不讲质量,画商就压价,最后只能赔本销售,影响了作者创作积极性。

该县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雷国荣认为,只有形成产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画院要与高校及动漫、画展等企业联姻合作,制作系列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画家、作者进行奖励,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抓紧对民间绘画后备人才的培养,让麻阳现代民间绘画这朵艺术奇葩开得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