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20万农民从事芥菜相关产业 一年增收6亿多元

2018-09-06 09:08:44 [来源:岳阳日报] [作者:严非平] [编辑:金灵]
字体:【

一蔸小芥菜 长成大产业

华容20万农民从事相关产业,一年增收6亿多元

芥菜精细化称重包装 朱伟章 摄

9月3日,在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厂房门前,一台挂浙江牌照的大货车正忙着装货。货车司机指着车上码得整整齐齐、装满“芝麻芥菜”的箱子说,这批货要送到上海码头,远渡日本。

在无菌包装车间,1000多名员工忙着分拣、封装、打包,确保当天把3万包酸菜风味包发往世界500强企业的台湾统一集团。

在厂房东侧一望无垠的菜地里,菜农们忙着翻耕整地播种芥菜苗。“我们一家吃的是‘芥菜饭’,芥菜就是我们的‘致富菜’。”在“中国芥菜之乡”华容县插旗镇,菜农王政香说,她家种了15亩芥菜,夫妇俩和儿媳在芥菜厂上班,家里这几年光靠芥菜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依托“华容芥菜”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华容芥菜”长成了壮大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以插旗镇为主阵地,华容县芥菜种植面积达22万亩,芥菜加工企业达39家,芥菜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年总产值达到43亿元。全县有20万农民从事芥菜种植、加工、运销等,一年为农民增加收入6亿多元。2017年,“华容芥菜”成功入选农业部“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华容的芥菜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历经了30多年的痛苦和彷徨。”华容县农业局局长王仲湘感慨地说。

华容芥菜种植始于魏晋,兴于明清,秋播冬生春收,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1982年以来,华容芥菜产业迅速发展。2003年,插旗镇芥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万亩,全县大大小小的蔬菜加工企业达50多家。这些加工主体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统一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

甚至还有农户在田间地头腌菜,腌制的废水流入菜地,造成农田面源污染。

如何破局?2004年,通过整合插旗镇内19家加工企业成立的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结束了该镇“小散乱”、无序竞争的时代。该县注重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帮助技术改造提质,光是2017年,就帮助插旗菜业新建300个标准腌制池,新建标准示范基地1000多亩。

为了将芥菜这一特色产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华容县加强与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从芥菜种子提纯复壮、绿色种植、加工工艺、营销策划等各环节进行拓展与创新。华容县蔬菜加工行业协会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技术人员,起草制订了低盐渍蔬菜加工技术标准。“华容标准”为低盐渍蔬菜湖南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结束了湖南酱腌菜行业生产、检验无标准的历史。同时,华容创新芥菜加工工艺,推出了乳酸菌制作“发酵菜”腌制技术,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不但比传统“盐渍菜”的口感和色泽要好,而且有自然的酸香,腌制时间和用盐量减少一半以上。

要做高附加值,深加工是关键,食品安全是核心。“日本消费者喜欢吃华容芥菜,但是他们也非常挑剔,要求腌制后的水分和脆度恰到好处,并且要保证每批次的芥菜品质如一。”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拥军说,腌制后的芥菜,按日本客户的要求,先用机械清洗4遍,再用人工逐蔸清洗4遍,最后用人工逐片茎叶清洗4遍,合计12遍后再进行加工,最后还要通过X光机检查,才算“体检”合格。据悉,华容县以芥菜为主业的蔬菜加工企业有39家,所有企业严格执行县里统一编制的《华容芥菜栽培技术规程》《华容芥菜加工技术质量标准》,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体系。

易拥军算了一笔细账:一蔸2公斤重的芥菜,以现有价格算,直接卖鲜菜收益0.6元;经腌制初加工,可卖到1.2元;制作成方便面风味包,可卖到13.2元,其间增值达到22倍!一年下来,仅插旗镇农民从芥菜产业获得的收入超过了2亿元,几乎占到全镇农民收入的40%。

据华容县分管芥菜产业的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黎华平介绍,总投资10.8亿元的华容芥菜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将在年底投入使用。

“产业做大做强的最终意义,在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华容县委书记刘铁健信心满满地说,要在5年内完成1000亩华容芥菜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0000亩标准化芥菜生产基地建设,实现300亿元以上的产业总产值的目标。 (岳阳日报 严非平)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