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怀化有戏

2018-08-25 10:36: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军 杨芷清] [编辑:印奕帆]字体:【  
在溆浦县城梨园茶楼,每天中午有辰河目连戏专场演出,虽要掏钱购票观看,但场场观众爆满。戏迷喝茶品戏,乐在其中。

怀化,一方多姿多彩的土地。全市有少数民族县5个,有6个传统戏剧类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目前全省市州中最多的——

怀化有戏

辰河高腔《眉目之间》演出剧照。

张章 摄

傩戏面具(资料图片)

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保护传承中心,教师在指导“00后”接班人练习基本功。(资料图片)肖辉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杨芷清

进入秋季,高温依然不退。在溆浦县城梨园茶楼,每天中午有辰河目连戏专场演出,虽要掏钱购票观看,但场场观众爆满。戏迷喝茶品戏,乐在其中。

溆浦辰河目连戏曾沉寂30来年,随着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雪峰山麓“重出江湖”。在怀化市,与辰河目连戏相继“复苏”的,还有傩戏、辰河高腔、阳戏、侗戏等濒临绝迹的传统戏剧。现在,各类非遗传统戏剧保护传承中心、示范基地、戏剧协会等遍布怀化市城乡,全市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戏剧类项目有6个。

怀化非遗传统戏剧保护项目枝繁叶茂,得益于该市较好地把握了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等辩证关系。

1 戏种多样,群星闪烁

怀化,一方多姿多彩的土地。全市有少数民族县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超过40%。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特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地方戏剧剧种多样,历史悠久。

怀化市艺术馆负责人介绍,该市新晃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溆浦辰河目连戏、辰溪辰河高腔、通道侗戏、鹤城上河阳戏6个项目先后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是目前全省传统戏剧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最多的市州。

从戏种保护类别看,全省共有13类项目,其中怀化有5类。从戏种保护单位看,全省共有31个国家级保护单位,怀化占6个。从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戏剧省内地域分布看,目连戏、侗戏只有怀化入选;傩戏有4个县,其中怀化占2个,是全国傩戏核心聚集区之一;阳戏分布在怀化鹤城和张家界;高腔在全省有怀化辰河高腔、泸溪高腔、常德高腔。

怀化还有溆浦傩戏、麻阳花灯戏、会同傩戏、辰溪木偶戏、社塘木偶戏等5个省级非遗戏剧,以及民间社班延续下来的汉戏、祁戏、桂剧等,如群星闪烁。

“目连戏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戏祖’。最早文字记录见诸南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溆浦县74岁的民间表演艺术家张东霞介绍,辰河目连戏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民间祭祀戏剧之一,号称48本目连戏。“父辈那一代,祭祖、办红白喜事等,都要演辰河目连戏。遇到大主顾,48本目连戏足足要演48天。”张东霞说。

辰河目连戏曾被评为省“十大民间文化遗产”。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怀化开展辰河目连戏演出,全国21个省份以及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的170多位专家学者前来观摩。

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被誉为华夏第一“跳戏”,演唱时全戴面具。令人称奇的是,其表演根据牛的身体而来,牛的头和两只前脚呈一个三角形,牛的尾巴和两只后脚又呈一个三角形。

辰河高腔现有曲牌168首,辰溪县现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原创高腔曲牌聚集地。鹤城阳戏先后到亚、欧、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0余次,获得法国安德罗斯荣誉勋章、法国最佳演出奖等大奖。埃塞俄比亚总统看了鹤城阳戏精彩演出后,还曾亲自设宴款待剧组人员。

2 戏外坚守,传承为本

今年5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5批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怀化辰州傩戏传承人聂满娥、侗族傩戏传承人龙景昌榜上有名。

戏剧是“角儿的艺术”,其传承和发展的核心是人才。怀化精心培养优秀非遗项目传承人,涌现了一批坚守传统技艺的传承人。辰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石兰英2016年从辰溪高腔剧团退休后,坚持教徒传艺,自掏腰包6万元组建辰溪田湾镇辰河高腔协会,吸纳会员30余人,组织当地传承人发掘经典高腔曲牌100多个。侗戏传承人吴尚德、溆浦目连戏传承人谢杏文等国家级非遗戏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人老身不闲,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对戏剧开展抢救性记录保护。

遗产,重在传承。怀化各地传统戏剧保护传承中心、国有院团以及民间剧团广泛开展“传帮带”活动,涌现出一批坚守戏剧岗位的老艺人、名艺人,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戏剧队伍。

怀化还通过院团改革、非遗名录体系建设、项目抢救性保护、搭建戏剧平台、设立传承人经费补助等,强化戏“外”保护,不断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目前,怀化6个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5个省级非遗传统戏剧,均由当地国有专业戏剧保护传承机构或非遗保护中心保护。全市恢复了200余个古戏台,新建公共戏台2000余个。建成新晃傩戏“咚咚推”、溆浦目连戏等21个传统戏剧传习所(基地)。全市500多个业余文艺团体均能表演非遗传统戏剧节目。

8月23日,记者走进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剧场,在张东霞、向克群等8名老艺人指导下,30名“00后”学生正在练习基本功,老师和学生都大汗淋漓。

溆浦县文体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说,这批学员是去年招考进来的。县财政每学期投入60万元,用于老师工资、学员补贴、器材购买等。去年还投入700万元,对剧场进行了改造。多管齐下的保护与传承,全县能上台的目连戏演员已有1200余人。

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怀化广泛开展“非遗戏剧进校园”活动,将怀化实验小学定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试点单位,组建了小阳戏演员班等非遗戏剧班。新晃贡溪中学被定为傩戏“咚咚推”传承学校,每周一至周四下午户外活动时,传承人前来给学生上课。怀化校本教材也有阳戏等传统戏剧教学课程,传统戏剧由“进校园”变成“驻校园”,“送非遗”变成“种非遗”。

怀化还先后开展戏剧调查记录、保存研究、传承传播等保护性活动。全市6个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项目单位新挖掘、整理、排演传统剧目29部。市里组织专家学者挖掘整理,公开出版了有关怀化传统戏剧的书籍10余部。

3 推陈出新,走出山门

7月4日晚,现代革命历史戏剧《侗山红》在长沙实验剧场首演。这部由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力作,以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为背景,讲述了通道芋头侗寨收留救治两名受伤红军战士的动人故事。全剧跌宕起伏,演到精彩处,全场掌声雷动。

“这是我们创新内容和形式的一次尝试。”鹤城区阳戏保护中心主任黄琼介绍,新剧既有阳戏的特点,又融合了侗族地区的特色音乐,运用现代舞台表演形式,还采用了高科技声光电舞美设计。

绚丽多彩的人类文化,从来就不是静止的状态。人类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不会一成不变。怀化市委、市政府提出,保护不等于保守,传承不是简单继承。传承人既要追求本真,又要推陈出新,让非遗传统戏剧具有持久魅力。

传统戏剧,如何融进当代舞台?“传承与创新,一个不能少。通过创新不断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怀化非遗保护方面的负责人说。

沅陵县七甲坪镇傩戏表演队队员都是当地农民,他们演出的傩舞《傩之恋》融入民间舞蹈,极具远古原始舞蹈风格,大幅度的舞蹈动作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夺得去年“欢乐潇湘”专场汇演一等奖。

溆浦县龙潭花灯戏协会对当代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进行加工整理,推出了《龙潭美龙潭红》《袁隆平在龙潭》《一个也不能少》等10多个新剧目。这些戏剧的编剧叫姜庆华,从省直机关退休后,去年回家乡安居。

“在继承传统戏剧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赋予地方戏剧新的生机和活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姜庆华说。

文化的活力还在于交流。怀化市鼓励非遗传统戏剧“走出山门”,扩大影响,打造演艺品牌。

2015年,新晃贡溪镇田路村天井寨傩戏班受邀赴浙江乌镇参加第三届国际戏剧艺术节。期间,傩戏“咚咚推”表演了18场。这次戏剧节中,大部分剧目是交替上演,但“咚咚推”一天不落。国内外300多个剧目中,“咚咚推”成为少数几部被戏剧节“五星”推荐的剧目之一。

如今,传统戏剧“走出去”成为香饽饽。去年来,怀化非遗传统戏剧先后赴法国、泰国、韩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以及上海、深圳、山东、浙江等地演出,向世人展示了怀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