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好消息,芡实回来了,凌波仙子水雉就来了

2018-08-19 11:04:44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刘茜]字体:【  
团头湖、沩水故道、大泽湖、洋湖,此次陆续走访的河流、湖泊型湿地大多聚集在河西。这可能跟湘江左岸支流众多而地势低洼有关。

团头湖一只水雉从芡实群落上飞过,水雉在湖南是夏候鸟,找到芡实就能找到它的巢穴。组图/记者钱烨

芡实的花朵,浑身带刺,武装到了牙齿的花果。

长沙市部分湿地分布图。

淤积的靳江河故道也成为湘江边一处无人知晓的自然湿地。

沩水河湿地内的灌木丛。

①刚长出嫩叶的芡实也是浑身满满的刺。 ②蓝花参。③弃耕的稻田是长沙周边碎片化湿地恢复的主要类型。 

团头湖、沩水故道、大泽湖、洋湖,此次陆续走访的河流、湖泊型湿地大多聚集在河西。这可能跟湘江左岸支流众多而地势低洼有关。

“我已经蛮多年没在长沙周边看到野生芡实了。”经常在湖南进行植物调查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分类学硕士生周建军说。野生芡实是湖南低海拔湖泊型湿地的代表性物种,乡间常称“鸡头米”,益阳方言中亲切地叫它“刺头果果”。因其全身是刺,是个不好惹的家伙,对于嗜好游泳的乡间少年,可没有少吃它的苦头。

芡实是睡莲科浮水植物,虽然全身长满刺,却是夏季候鸟水雉、须浮鸥等产卵场所。可以说只要生长芡实群落的地方,几乎都能找到前来落巢的水雉。因居于水中央,而又如船舱般安稳,十分适合水鸟栖息与筑巢,水雉则直接把鸟蛋产在芡实上。这种物种间的协作,在生态链中并不少见,只是近年来在长沙周围湿地里愈来愈难见到芡实了。野生芡实的重现着实让人惊喜。 撰文/本报记者钱烨

地点:团头湖时间:7月15日

湖中岛,须浮鸥的避居之地

7月15日,驱车从长沙市直奔团头湖,不想被一场大雨阻挠,车过靖港,雨势渐大,道路两旁的早稻已经金黄,晚稻的秧田中偶尔可看到白鹭探出脑袋,稻田湿地生态系统是湘江平原上人与自然协作典范。稻田中的泥鳅、鱼虾,是白鹭、池鹭、夜鹭、牛背鹭等一众鹭鸟的理想觅食地。每见田埂上飞出一只鹭鸟,都欣喜地发现一道田园美景,让人十分惦念。

此次长沙湿地小调查,虽然是时隔五年后的重新跋涉。我们是以寻找芡实为主线索,在长沙市周边标注了多处看似保持原始姿态的湿地。团头湖位于乔口镇,与湘阴县搭界的地方,是一个大部分都被纳入到渔场的内陆湖泊。湖已在2016年成立湿地管理处,被纳入“河长制”管制范围,满心期待着,两年来的保护,团头湖湿地是否有所变化。

雨势颇小,从靖港镇拐入乡间小道,左右唐突之后进入望城以北的丘陵地带。团头湖是撇洪河的洪泛湖,距市区约38公里,总面积约8675亩,虽然不如松雅湖、洋湖出名,却是长沙市境内最大的湖泊。

常年以来,这处地偏远的洪泛湖,逐渐被切割成几片大的渔场,彼此靠涵洞相连。我们把车开到团头湖大堤上时,仍可瞥见一览无遗的水面,几乎找不到湿地群落。湖汊中有欧菱(菱角的一种),偶尔可见白鹭划过。

沿着大堤向湘阴方向走。过了刘家院,上了新湖路,来到西围子。眼前被一处小岛及众多的须浮鸥挡住了视线。下到湖床上,可见水面上欧菱众多,拥挤在湖水较浅的岸边。视野北端有两只大白鹭站在齐腰深的水草中,探出脑袋,观察这边的动静,始终与人保持200米的安全距离。

此时小雨颇盛,淅沥沥地落在湖面上。湖对岸是一排2层高的楼房,楼房上空是极为厚重的云。酷热多日,突然落下雨来,也难得凉爽。不知是否得益于舒适的天气,须浮鸥尽从巢穴中飞出,贴低水面,有时做俯冲式扎入水里抓鱼,有时则放慢脚步追逐湖水上空的蜻蜓、豆娘。

环望四周,独此处生机勃勃,大约是一处难得开发的港湾,北依孤岛,水浅而草茂盛,有垂钓者撑着伞走到湖中洲滩处,安然坐于雨中,享受着凉风与鸟鸣。

安坐于团头湖南岸的孤岛,是一地山丘陵,岭上有一处人家,外围有板栗树、河柳。丘陵向湖水中铺开,贴近湖水的岸边野荸荠与莎草十分茂盛,有八哥与白颊噪鹛住在林子里,偶尔露出不聒噪的叫声。显然,众多候鸟已将此岛作为避居之地。

百亩芡实,果实如西米露

过岛百余米,一处深嵌入内陆的湖水让人眼前一亮,细雨捶打的湖面上不是碧波万顷,而是有莲出于水面上,熙熙攘攘挤成一片。

走过稻田,贴近湖面才知是芡实。两者外貌差异不大,远观不一定看得出。莲出水高而直,有荷香。7月盛夏,当是莲花全盛之时,但未觉有水芙蓉出于水上。

近处细看,才知是芡实。芡实属睡莲科浮水植物,其叶虽颇像莲,却长满了褶皱,内暗藏倒钩刺,异常锐利。事实上,芡实全身长满刺,即使是花朵上也是极为细尖的小刺,让人不可用手去碰。

芡实是夏季淡水湖里的代表物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对于长江中下游的夏候鸟来说,它是天然的产卵与孵化场所。就像人工在湖面上为水鸟搭建的房子,既安全又远离湖岸,被称为凌波仙子,长着长尾巴的水雉是芡实上的常客。喜欢观鸟的人群,几乎只要看到有芡实生长的地方,就准能看到这种夏候鸟了。

在多数湖面已辟为渔场后,野生芡实的种群分布已在长沙境内几乎绝迹。5年前,《湖湘地理》仅在大泽湖发现野生芡实,团头湖竟有数百亩之巨,后来向岛上居民打听原来是望城富商种植的,但无论出于人为还是野生种群,对于水雉、须浮鸥、池鹭等一众夏候鸟来说,这处偏安于一隅的芡实群落的确是难得的夏季育雏场所。且芡实栽种后,湖岸原本稀疏的草甸也慢慢恢复往日生机,内湖中甚至发现了黑藻与黄花狸藻。

但是大面积种植芡实依然会出现麻烦。由于芡实浮于水面,遮挡阳光导致湖床之下缺氧,而使水质变臭。

芡实也称“鸡头米”,是江浙一带流行的小吃。其花败后,果实外形如鸡头而得名。鸡头米如莲子,苏州人吃法是做成鸡头米羹。将锅中水烧开后把新鲜鸡头米放入锅中,煮沸后以藕粉勾芡,出锅后加入少许糖桂花即可装碗入盆。此时的“鸡头米”白如莲子,口感甜糯,外观上很像西米露。

与凌波仙子——水雉相遇

与岛之右侧相比,这片芡实上的候鸟数量就尤其多。最多者数须浮鸥,其次是池鹭、白鹭,偶有大白鹭站在湖堤上。一只脚是青色的亚成年黑水鸡走到岸边,在长满刺的芡实上觅食昆虫。

芡实7月始开花,在团头湖尚难见到花朵。芡实花开紫色,比莲花小很多。样子偏像睡莲,花紫色,苞片长满倒刺。

于湖案徘徊良久,终于在2米外湖水中觅得两朵盛开的小花。水深不敢近前,找来竹竿试探,扭断一枝,放在眼前,刚伸手去摸就扎出血来,心里忖道果然锋利无比。

将花拿到岸上。细审之,原来豪刺极细,且硬。刺破手掌当属理所当然,即使是穿着靴子下水也难免遭殃,这样一想,无怪乎许多乡间酷爱游泳者如此痛恨它了。

花极香,闻起来如蜜饯。说实话,私以为其香甚至盖过桂花。花药贴在苞片上,一根花柱独立耸立在胸腔内。见日光炽烈后,逐渐闭合,露出水面2公分,几乎被叶片合抱。

一同前去的“植物猎人”大喜过望,“在长沙周边终于拍到芡实的花了,难得”,周建军笑着说。

数步之外,有一浅滩。可见到刚长出水面的芡实,叶片如手掌,聚拢在一起,煞是可爱。

岸边水浅处,有荸荠、虉草、红蓼、双穗雀麦。虉草已发黄,红蓼开得极好,红彤彤的一片。在远处有一摊香蒲丛,也有水鳖长在边缘处,露出圆圆的脑袋。

绕过一段堤岸,在拐角处不想惊起一只正在孵育鸟蛋的水雉。距离湖岸仅数米,扑腾而落,绕巢而走,不曾离开。近了,甚至可以看到它颈部金黄色的羽毛,尾巴翩跹可爱,腾起时双翅有力,不愧是凌波仙子的名号,一睹真容,十分惬意。

水雉极喜在芡实上做巢。大约是一种性格慵懒的鸟,并不在意巢穴的舒适性,而直接把卵产在芡实上。

芡实远离水岸,湖面食物富足,水雉雏鸟生活无忧,且芡实生长周期很长,从每年5月冒出水面,到秋后种子成熟,正好与水雉夏季的育雏时间一致。所以一地湿地中芡实种群的分布,直接制约着夏候鸟尤其是水雉的数量,亦是衡量一处湿地生态指标的指示性物种。

地点:柏家洲时间:7月17日

长沙城中难得的观鸟之地

河西湖泊型湿地众多,中心城镇尚有洋湖、梅溪湖、后湖、西湖等,已陆续开辟为湿地公园。即使在城区,还有地处柏家洲段的湘江岸边依然保存着自然湿地的模样。这段在城区保存完好的河流型湿地,可以说是湘江河床上所剩无几的内湖,由于柏家洲的默默无名而幸存下来。

如果站在湘府路大桥向北望去,自然会被左侧视野中一排蓊郁的柳树吸引视线,被这片长在柏家洲末尾的柳树林吸引。殊不知,在柏家洲的西岸,尚存一段湘江故道,也可谓之湘江的内湖,由于洲滩的阻隔而逐渐淤积为湖。

此处涨水时则与湘江连为一体,枯水季节时水落湖出。说是湖,又因形状狭长而似故道。头部接靳江河入江口,尾部抵洲尾。湖水清浅,有钓客坐于洲上,在河柳下钓鱼。

相较于其他颇具名声的洲滩,如橘子洲、傅家洲、兴马洲等,柏家洲似乎一直默默无闻,因洲小而寡人居,洲滩阻隔而出的内湖则更少有人问津,自然形成了一块湿地。

7月17日,烈日当空,从一处停车场走到靳江河入江口可至柏家洲内湖湖首处。入江口大桥底下有数位垂钓者。湘江洲滩上长满了带刺的葎草。沿着河床的路已经埋入葎草丛中变得难以跋涉。内湖的外貌在堤上略有窥看,只是走近时,才发觉长满了欧菱,一只池鹭蹲在竹竿上,眺望着湘江。一只普通翡翠闪过湖面,钻入对岸的芦苇丛中去了。

虽然与大泽湖、团头湖等一众大湖相比,如此狭窄的内湖物种并不丰富,但在艰难跋涉中我们也在柏家洲内湖中发现了水鳖、野菰与香蒲群落。狭小的水域面积被欧菱塞满,湖水依然清澈,为湘江边栖居的水鸟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藏身之所。

柏家洲内湖的难得之处,是深居城市中心依然未受破坏,保持着春季涨水、秋季落水、自然通江的水文规律。尽管在外人看起来是一片荒芜的河床,芦苇与葎草抢占了大部分洲滩,只有湖尾有一排挺拔的柳树,颇有风姿。对于鸟友们说,这绝对是城中难得的观鸟之地。

地点:坪塘镇湘江湿地时间:7月17日

弃耕稻田,有自己恢复的逻辑

沿着河西潇湘大道一路向南,经坪塘大道入湘潭方向,车行15公里,有一小型湿地,也可谓沼泽地。是湘江西岸低洼之地的遗存之一。一条羊肠小道尽头有湖,不过5亩,水边立着一棵柳树,似乎只有附近的钓客知道此湖的存在。

环顾洼地并不算小,走入数步即可踩出水来。洼地背后是低矮的丘陵,水分多来自降雨,和一条宽不足1米的小河。蜿蜒从山上下,涓涓细流,远处可听见充沛的水流声。

丘陵坡地上渐次开垦着稻田,但看来已荒芜许久,田上有一引水桥伸入湘江,现已废弃,末端也被湘江大堤隔断,大约是引江水灌溉用的。

站在堤上俯瞰,可见洼地全貌。左侧视野里是一排高耸的香蒲,种子已泛黄,一根根被风吹得东倒西歪。香蒲丛的后排是弃耕的稻田,前排是一片野生莎草,蓊郁挺拔,从上俯瞰可见其中星星点点的水面,一直铺到大堤边。

白鹭与池鹭就栖身在莎草丛中,即可觅得阴凉,也能获取食物。沿湖可见野菰,已开花,与集市上卖的茭白相同,只是野生的嫩茎不大,难以成为可口美食。野菰的花分雌花与雄花两种。雌花白色,看起来如棉絮,雄花黄色,稍大,比雌花漂亮得多。

湖西侧浅水区有欧菱,密密麻麻铺满水面。湖汊边生着一丛野芋,不知是否是前人栽培,而后荒废竟至野生了。

湿地不大,但水鸟多。陆续见到数十只白鹭惊起迁飞。湖中蛙鸣四起,莎草丛中亦有肥美的蚂蚱。

天气酷热,湿地无处遮阴,只有冒汗四处奔走。向山坡上走去是梯田,已弃耕数年,田埂尚在,荒草丛生。有另一种莎草,种子球状,大约是异型莎草,长在稻田中间。凑近去看,原来其中隐藏着野生慈姑、挖耳草。慈姑已开花,白色,其叶片如剪刀,也叫剪刀草,是长江中下游湿地沼泽中常见的湿生植物。慈姑对于湿地的要求颇高,非荒弃两年以上的稻田是见不到的。而如此僻壤,它们是从哪个地方迁徙而来呢?

挖耳草,花黄色。其根部的囊肿可以捕食水中昆虫,但极小,肉眼是看不到的。

湿地似乎有自己一套恢复逻辑。对于一片弃耕的稻田来说,首先冒出来的是禾本科的植物,它们与稻谷有类似的外貌。而后湿生植物会逐渐增加,逐渐成为主角,若仍由下去,则一片开阔的沼泽地就陆续形成了。湿生植物会贮存水分,保持水土的湿润,而夏季是沼泽地恢复活力的最佳时期。

从宏观来看,长沙周边越来越多的低海拔弃耕田在向沼泽湿地转化,乡村人口的流失是主要原因。在望城、坪塘城郊区常可见此种湿地,这种转型的脚步是缓慢的,却让城市的外围更具活力。白鹭也多了起来。

地点:沩水故道湿地时间:7月18日

夏季酷热,水雉用身体为卵遮挡烈日

沩水数次改道,有的是洪水夺道,也有人工疏浚截直,靖港镇是沩水老入江口,截直后经新河口入江,下移数十公里。

在谷歌地图上俯瞰这条河流,可谓九曲回肠,S型的河道比比皆是,受到河水离心力的影响,偏离河道的拐角处自然淤积出洲滩来,加之常年洪水冲刷,下游的河床越来越开阔,在枯水季节时就形成诸多水函,亦是河流型湿地中最富生机的地方。

7月18日,驱车过乌江镇,于沩水北岸沿堤步行,在S型的河道内目睹了众多碎片化的湿地。有些被辟为鱼塘,多处无人问津的水函,安静地躺在河床上,成为水鸟栖息地。偶尔有捕鱼人,撑起兜网在河里捕鱼,也有泅水者,在酷热的夏季享受河水的清凉。

车停在大堤上,于河床湿地内发现芡实。运气是不错的。此处距离望城区15公里,属于沩水中游。出丘陵山地蜿蜒而下的沩水河在广饶的湘江平原上开拓出足够宽的河床,今年夏季少有的干旱也让河床裸露得更加完整,这一湿地就内嵌在洲滩中。

从陡峭的大堤上一眼望去,可见一片野生的芡实聚拢在水面,距离大堤很近。堤上有一片人工栽培的格桑花,开得极好。我端着300定焦的镜头蹲坐其中,在芡实上搜索着水雉的身影。

果不其然,在距离堤岸仅15米的水面上,慢悠悠地走来一只水雉。此前受到汽车的惊扰而飞到树林中去了。因为担心鸟蛋会在炙热的阳光下被烤熟,而匆匆忙忙地赶回。

它似乎未觉察到花丛中有蹲守者。而循着这只亲鸟很快找到了它的巢穴。更令人惊喜的是,有三枚鸟蛋立于芡实上,彼此挨在一起。鸟蛋灰绿色,鸟友戏称为茶叶蛋,如此看来形容得倒很贴切。

亲鸟为了避免曝晒在外的鸟蛋被烤熟,利用自己的身体将其遮住。近在咫尺的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感人的过程。只见亲鸟双脚岔开,呈八字形,臀部贴着巢穴,但距离鸟蛋有一公分距离。这只亲鸟来回摆头,机警地观察四周的情形。受到惊扰时,快速离开巢穴,不一会又会返回。

水雉双脚修长,爪尖,在多刺的芡实上行走如履平地,着实让人惊叹。

地点:大泽湖时间:7月18日

苍鹭、水雉、黑水鸡,湖面上异常热闹

大泽湖依然是长沙周边众多河流、湖泊湿地类型中的样本。在团头湖可见的芡实、虉草、荸荠、挖耳草、红蓼等湿生植物,大泽湖也可见到。对于大泽湖的关注似乎已是《湖湘地理》独有的情结。7月18日下午,经沩水南下,我又来到这个地方。

与以往不同的,湖边修建了可供观鸟的木屋,用迷彩网布遮住。湖面上水鸟众多。一只雌性黑水鸡带着刚孵化的雏鸟在芡实群落上觅食,引来长沙的鸟友扛着“长枪短炮”不断拍摄,镜头的马达声在湖面上“咔咔”不断。

与团头湖不同的是,此处芡实尚未开花,但多数已渐显颓势,原因可能是受到浮萍或水鳖的竞争,栖息地在逐渐缩小,局促地蜷缩在湖面的东岸。但依然是水鸟最多之地。

从大泽湖东岸稍高的地方是一片弃耕的稻田,一直向西来,有香蒲群落、莲、芡实、水鳖、浮萍,渐次铺展开来。湖面上也异常热闹,苍鹭站在湖岸线上,白鹭落在稻田中,水雉距离观鸟点较远,只有黑水鸡一家壮着胆子贴近岸边行走。

湖中间,有群水雉的雏鸟,羽毛灰黄色,围聚在亲鸟面前,颤颤巍巍,煞是可爱。

大泽湖的湿地景观代表着荒野湖泊最整齐的样貌。得益于常年长沙鸟友及环境保护者们的保护,这里一直未被列入当地的城建用地,也未被买断为鱼塘,而是以自然的面貌留存至今。

地理知乎

湿地类型: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灌溉用沟渠、稻田、鱼塘(人工湿地)。

湿地面积:据第二次长沙市湿地普查统计,全市湿地总面积42622公顷(未计水田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6%。按湿地类型分,河流湿地25862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0.68%;湖泊湿地3316公顷,占7.78%;沼泽湿地830公顷,占1.95%;人工湿地12614公顷,占29.59%。长沙市湿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7个科共302种,有234种脊椎动物,包括129种鸟类。另外,还生活着27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48种鱼类等。

湿地植物名录:长沙湿地的主要(代表)植物群系:稗群系、凤眼莲群系、枫杨群系、杨树群系、假稻(水族)群系、节节草群系、萱草群系、拂子茅群系、大藻群系、睡莲群系、翅茎灯心草群系、菹草群系、灯心草群系、满江红群系、香附子群系、野荸荠群系、菖蒲群系、益母草群系、慈姑群系、苦草群系、扁穗草群系、水马桑群系、狭叶香蒲群系、类葫芦群系、黄花狸藻群系、圆锥绣球群系、空心莲子草群系、槐叶萍群系等28个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