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在一线】彭育晚:山乡巨变“领头雁”

2018-08-16 06:28:4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于振宇]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彭育晚:山乡巨变“领头雁”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于振宇

十年前,村里无硬化公路,无集体收入,有的只是成片的垃圾、废弃的池塘、快倒塌的危房,还有4.5万元的村级集体债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省级贫困村。

十年后,村里整体申报了3A级景区,村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比10年前增长15倍。

这是彭育晚担任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村支部书记十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

“文明乡风成了脱贫攻坚第一生产力”

油溪桥村一带属于“三天不下雨就旱,下雨三天就涝”的石灰岩地质,以前老百姓全都靠天吃饭,“有女莫嫁油溪桥,一年四季为呷愁”说的就是油溪桥村当时的窘况。

2008年春节,在广州经商多年的彭育晚回家探亲,乡亲们的生活深深刺痛了彭育晚的心,他决心留下来:“要彻底改变这里,让乡亲们生活有盼头!”

资源贫乏,劳动力外流,打牌赌博成风,人心涣散,曾让村干部们一筹莫展。“只重眼前利益,见不得别人好,等靠要思想严重。”谈起脱贫经验,彭育晚说,“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是关键一招!”

扶贫先扶志,精神扶贫是根本。彭育晚深知,要改变,村干部要走在第一线。

2008年4月,彭育晚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建立一个精诚团结、踏实肯干的领导班子、一个有凝聚力的党组织入手。

村里实行村组干部工资绩效改革,取消会议开支和误工补助;设置党员干部公益事业捐款筹工公示栏,开展党员干部公开承诺、结对帮扶活动。村干部的工作表现,全都明明白白、一项不落地记在一本管理册子上。

“以前村里开会,迟到的、缺席的干部,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敷衍过去,现在可不行了。”彭育晚说。

严以律己,率先垂范。最难办的事、最辛苦的事、最得罪人的事,彭育晚总是一包到底,像一头“犟牛”一样,不干好绝不罢手。

村里缺水,为完成饮水灌溉一体化工程,彭育晚带领村民义务筹工,爬山越岭,寻找水源,仅花费3000元,就完成了原初预算需16万元的管道沟挖掘施工项目。

得知村里有村民患上尿毒症,急需资金,他倾囊而出,并日夜兼程去各处募捐,最终为其筹措几十万元治病费用。

有了这么一位以身作则、一心为公的“领头雁”,村干部和村民心中的“小九九”自然烟消云散。在彭育晚的带领下,禁炮禁赌、家禽圈养、污水处理、爱护环境、禁用捕捞器——油溪桥村的村规民约在全县开了先河。

近年来,彭育晚带领油溪桥村前后5次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天天带领村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村里风气为之大变,村民也收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全村每年节约烟花爆竹、酒席开支各项费用加起来超过530万元。全体村民实现了从懒散玩乐到积极创业的转变,从铺张浪费到勤俭节约的转变,从依赖等靠思想向自力更生观念的彻底转变。

产业富民,曾经的贫困村正创建4A级景区

没有资金,如何发展本村经济、防止脱贫又返贫,这是曾经摆在彭育晚面前的又一难题。对此,彭育晚想到了林权制度改革与荒山开发。

踏遍上百个林场,逐户走访村民,彭育晚提出了林权改革的“凭、听、察、看、摸、查、调、确”八字方针,村里提供苗木,农户投劳、共同开发,为贫困户开发荒山200余亩,荒山开发率达100%。

“咱们村有经果林产业2200余亩,其中水蜜桃600亩,红柑橘220亩,杨梅130亩……”彭育晚站在山头,如数家珍地指着一片片果树林介绍道,发展“四季产业”,让家乡每个季节都挂满瓜果,让村民每年都有收成。

彭育晚还带领全村发展水产养殖。同时,成立油溪桥村旅游服务开发有限公司,打造集漂、游、赏、摘、吃、住、玩、购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将油溪桥村整村申报为3A级景区,仅这一项就安排再就业人员180余人,创收600余万元。目前彭育晚和村民正在抓紧筹划创建4A级景区。

“有40多头牛,平均每头牛有5000元的收入。”村里的贫困户彭建材笑容满面地说,今年3月,在彭育晚的带领下,他和同村10个贫困户一起开办了养牛场,并加入了该村黎家凼专业养牛合作社。他告诉记者,有这个平台,每天干劲十足,今后还要做深加工、开牛排店。

2018年,油溪桥村村级纯收入有望突破70万元,该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有望突破1万元。

相关专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攻坚克难在一线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