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崇明东滩任鸟飞

2018-08-13 07:36: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婷婷] [编辑:夏博]
字体:【

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沟。(资料图片)张斌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黄婷婷

天公不作美,“大江奔流”采访团记者刚到上海,台风“摩羯”也随之而至。

暴雨中乘车前往崇明岛最东边的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东滩保护区”),记者心里不禁忐忑,这还能看到鸟吗?

鸟儿是最体贴的。骤雨初歇之际,窗外忽而有了动静,一片斑尾塍鹬扑棱向南飞去,约五六百只,结成一群,在乌云和滩涂间,划出一道粗黑流动的线。

连资深野生动物摄影师张斌也不禁感慨,现在还不是鸟类迁徙的旺季,能够看到如此多的斑尾塍鹬,真是太幸运了!

冲出车外,举目望去,在不对外开放的东滩保护区内,芦苇和海三棱藨草呈块状,交错散落在滩涂间。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袁琳介绍,2017年之前,这些植物都还无法生长,整片滩涂密密麻麻,都是互花米草的天下。

互花米草来自美国,是禾本科多年生高秆型植物,根系庞大,扩散速度是芦苇等土著物种的3到5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充分利用长江上游泥沙资源,上海市在崇明东滩等地,引进并种植了这个外来物种,以加快滩涂淤积成陆,保护沿江一线海塘安全。

然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互花米草,到了东滩保护区之后,每株疯长到二三米,且扩散速度远超想象。到2011年,互花米草在东滩保护区的分布面积已达21平方公里左右,并以每年3至4平方公里的速度,向这片1998年成立的东滩保护区的核心区扩张。

袁琳说,互花米草挤压了其它植物的生长空间,海三棱藨草下的弹涂鱼、谭氏泥蟹等底栖动物也无法生存。迁徙鸟类多食用海三棱藨草这类植物的球茎和种子以及小型底栖动物。没了食物,鸟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明显下降。

崇明岛是全球著名的“候鸟天堂”。东滩保护区是全球鸟类八大迁徙路线的“东亚-澳大利亚”路线中段,给全球候鸟的迁徙提供休憩驿站,每年在此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超过100万只次。

为还鸟儿一个迁徙途中的“补给站”,2013年,上海市投资11.6亿元,在东滩保护区的24.2平方公里内,生态控制互花米草,优化鸟类栖息地,建设科研检测基础设施项目。

东滩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沈帅介绍,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东滩保护区不断摸索,围堤坝,割掉互花米草茎干,用水淹半年,再曝晒,最后种上海三棱藨草,到2016年,已成功灭除22841亩互花米草,灭除率达95%以上。

袁琳说,东滩保护区的土著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等逐步恢复后,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终于得以改善并趋于稳定,2017年迁徙和过境的候鸟数,是2016年的两倍。

张斌关注着每种候鸟的活动状态。他告诉记者,全球仅有1万余只白头鹤,每年10月,会有100多只到东滩保护区来栖息。最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全球濒危物种朱鹮也悄然而至,足以见得湿地生态恢复的成效。

鸟进人退。崇明岛上的居民,过去多有捕鸟的习惯,沈帅说,崇明人过年过节,都有食野味的习俗,经过法律约束和多年科普教育,岛上居民渐渐学会不去打扰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2010年7月,东滩保护区在可开放湿地的实验区内建立了崇明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90万人次参观。

鸟儿是“国际公民”,需要全球各国共同保护。为此,东滩保护区先后发起“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网络”等活动,“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国际培训中心”也落户东滩保护区。

下车不过10分钟,暴雨又至,白鹭、斑尾塍鹬等鸟儿复又不见影踪,只听得在一丛丛芦苇中,啼声阵阵,婉转悠扬。


相关专题: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