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回故乡

2018-08-10 10:20:1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富泉]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原创歌剧《贺绿汀》在邵阳演出。

人民音乐家贺绿汀诞辰115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原创《贺绿汀》大型歌剧,饱含着演艺人寻访著名音乐家故居的情怀,来到贺绿汀的故乡——湖南邵东和邵阳。我作为音乐人贺绿汀和蔡锷将军临村的“九龙岭人”,自小就受到二位伟人精神的熏陶,这次也会同一批老同志自长沙赶回老家,同家乡人一道连看了邵东、邵阳两场精彩演出。赶赴了一场文化盛宴,感受到了满满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正能量。

歌剧《贺绿汀》以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为背景。在“再造共和”的将军蔡锷的故乡邵阳宝庆,激愤的民众纷纷拥上街头游行示威,一位叫姜瑞芝的富家小姐女扮男装,正表演着反帝反封的活报剧,恰与手握小提琴的青年贺绿汀奇遇。这时,反动军警冲散了游行观剧的队伍,混乱中姜瑞芝失落了女扮男装的礼帽,贺绿汀拾起了她的礼帽,也收获了志同道合、终身相守的爱情。在激昂、婉转、舒缓动听的音乐声中,他将心爱的小提琴托付给心爱的人儿,唱道:“我是音乐的战士,至善至美激扬我斗志……音乐的人生,为人民歌唱。”

接下来的一幕,表现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下,贺绿汀被迫转移南下至广东,投身海陆丰红色根据地并参加广州起义。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他写下了中国第一首革命战歌《暴动歌》,并与革命文学家邱东平等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在党组织关怀支持下,他辗转来到上海考入当时的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开启了用音乐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求复兴的征程。在这一时期,他收获了革命生涯中的两颗璀璨果实:在上海一家简陋的亭子间,他与姜瑞芝喜结连理;1934年创作了蜚声中外的中国第一首钢琴作品《牧童短笛》,荣获钢琴作品比赛头奖,至今仍是各国钢琴家演奏的常备名曲之一。

剧中特别展现了《牧童短笛》的风韵,欢快轻松地跳跃着淌过我的心田。顿时,我眼前闪亮着的图景,是骑在家乡水牛背上的牧童,吹着就地取材的自制短笛,在祥和秀美的山川之间悠然徜徉,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朗朗乾坤的清新与安宁。这首“和平之歌”强烈表达了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心声,强烈倾诉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这种一片祥和的景象与当时日寇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血腥屠杀我善良人民的侵略行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更加激起人们对侵略战争的憎恶和对家国民族的深重忧患,由此也激发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奋起抗战的拼死勇毅与决胜信心!贺绿汀亦因《牧童短笛》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世界舞台的著名音乐家。

中场休息后,新的一幕拉开,舞台上的贺绿汀也进入创作的黄金时期。他为左翼电影创作配乐的佳作迭出,如《四季歌》《天涯歌女》等作品,始终坚持为人民而歌唱,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他毅然决然告别妻女和温馨的家,组织并率领上海文艺界救亡演剧队,抱着必死的决心奔赴抗敌前线。我们在歌剧《贺绿汀》中,见着了当年战斗着的贺绿汀,一个舍生取义、英勇刚毅的音乐家战士。他亲历八路军、新四军克敌制胜的游击战,一颗颗准确射向敌人的子弹,全化作了音乐家笔下的一串串音符。在防空袭低矮的煤窑中,他一气呵成,写出了昂扬奔放的《游击队歌》。在激越的歌声中,英勇的游击队员们高唱“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士气高昂地奔向战场,排山倒海地奋勇杀敌。

歌剧《贺绿汀》还表现了音乐人和领袖人物的革命情谊。作为新四军鲁艺分部教授的贺绿汀,目睹与自己结下战斗友谊的邱东平在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鲁艺师生壮烈牺牲。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对《游击队歌》评价甚高,时刻牵挂着贺绿汀的安危,希望他去延安鲁艺本部与家人团聚。但他坚守鲁艺前线的课堂,高举左翼文艺的刀枪,作为音乐家战士战斗在前方。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几十年如一日,为弘扬与振兴民族音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剧共六幕外加尾声,忠实于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的革命生涯,歌剧的总基调源于贺绿汀音乐根植于民众、复兴于民族、雅俗相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剧情取舍裁量、唱词语感文风、旋律处理等则兼用中西之法,构成了新的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湖南花鼓”“岭南丝竹”“洋场小调”“苏北民歌”等都有穿插,体现了他在革命生涯中广纳博采,不断吸收民间音乐营养所形成的独特风格。这部歌剧雄浑壮丽,昂扬向上,激人奋进。表现出贺绿汀在国难当头之时,以音乐唤起民众救亡图存,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追求光明与正义,激扬中华民族站起来、强起来的战斗拼搏精神,具有史诗般的强烈震撼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