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激荡三湘——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国企改革 铿锵前行

2018-08-10 06:19:3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曹娴] [编辑:蒋俊]字体:【  
8月,骄阳似火,而更为火热的是华菱涟钢的生产经营。今年上半年,生产、销售和效益都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从40年前一家经营困难的地方钢企,到今天中南地区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涟钢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1978年。

国企改革 铿锵前行

5月23日,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2250热轧板厂,加热后的钢坯经深加工后,成为厚度和宽度满足精轧要求的中间板坯。(资料照片)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俊 通讯员 严安 摄影报道

湘电风能第一台5兆瓦直驱型永磁风电机组2012年初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成功安装。(资料照片)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曹娴

8月,骄阳似火,而更为火热的是华菱涟钢的生产经营。今年上半年,生产、销售和效益都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从40年前一家经营困难的地方钢企,到今天中南地区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涟钢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企业拥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1979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涟源钢铁厂等60家企业进行首批扩大自主权试点,湖南国企改革春潮涌动。

40年来,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我省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车间”,蜕变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给企业放权松绑——

涟钢等60家企业首批扩权试点,全省国有企业利润总额7年增长近一倍

走进涟钢,一座曾经连接生活区和生产区的钢索吊桥,还保留着老涟钢的记忆。整个厂区都已旧貌换新颜。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没有自主权,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原料、产品、收支、基建等都由国家统一安排。“建个厕所都要到省里批”,78岁的原涟源钢铁厂党委书记张友陵说到当时的企业,感触颇深。

翻出涟钢的“账本”,从1958年投产到1977年底,20年中有13年亏损,盈亏相抵后净亏8733万元。

1979年,国务院就逐步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连发5个文件。

张友陵回忆,1979年初,省政府考虑到涟钢管理基础较好,决定在涟钢试行利润留成,即企业将利润上交一部分,自留一部分。

厂领导心里没底,同财务部门摸底算账,又多次与当时的省冶金局、省财政局交换意见,最终在当年4月确定,年利润上交58%,企业留用42%做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改革当年见效。1979年,涟钢实现利润1773.2万元,比上年增长2倍多。“实践证明,这样做国家多收了,企业多留了,职工收入增加了,初尝改革甜头。”张友陵说。

1979年10月,省政府决定将国营工业企业利润留成试点从涟钢扩大到湘潭纺织印染厂、醴陵国光瓷厂等60家企业。

为扩大改革成果,1980年,省政府对涟钢试行利润递增包干制,也就是承包经营,以1978年实际利润为基数,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上交国家,剩余部分归企业,一包7年。

留利多了,有人说“涟钢发财了”,甚至有人主张叫停改革。

时任省长孙国治力挺涟钢试点,坚持要搞下去,同时确定将涟钢年利润上交基数由500万元增至1200万元、递增比例由7%提至12%,这才保住了这项改革。当时在全国冶金行业,涟钢可谓首家。

“有了钱,企业大搞技术改造。”张友陵介绍,几年间,小高炉变大高炉,设备加速更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涟钢的焦比、高炉利用系数、成材率等指标进入全国钢企前列。

松绑放权,省政府对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利润包干、联利联责计奖、计件工资、浮动工资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84年起,又在全省推行厂长负责制,让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原长沙橡胶厂工会主席李海泉对试行厂长负责制记忆犹新。他介绍,以前,企业“看似大家都负责,实际都不负责”“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改革之后,厂长有职有权,敢拍板了,办事效率提高了;车间生产实现权、责、利统一;人事劳动制度打破了“铁饭碗”“铁交椅”。

企业“松绑”,效益提升。据统计,1985年与1978年相比,我省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由10.84亿元增至21.63亿元,增长近一倍。

整体搞活国有经济——

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7月,福建连江北茭风电场,湘电集团旗下湘电风能生产的24台风力发电机组,与超强台风“玛利亚”正面“交手”。湘电产品不仅毫发无损,而且迅速恢复生产。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湘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风浪中一直挺立潮头,如今已成为我国风电装备的领跑者,高效电机稳居国内市场第一位。

湘电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经济大潮初起,企业靠市场吃饭的观念还没转变过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面临着生产任务不足、经营亏损、社会负担沉重等发展困境。

这些几乎是国有企业的共同问题。

经过最初放权让利,国有企业活力被激发,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横亘于前。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5年,省政府选择5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并逐步放开到全省。随后几年,根据中央部署,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抓好大企业。省里集中力量抓一批骨干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组建冶金、电子信息、轻型汽车、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等8个省重点企业集团。

放活小企业。通过租赁、出售、兼并、破产等多种方式,使小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至1999年6月,全省国有小企业改制面超过75%。

湘电集团在这一轮改革中脱胎换骨。

1997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湘潭电机厂改制为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由11个分公司、6个子公司、10个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组成;660多名部处室人员分流到分、子公司,全集团精减职工920人。湘电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由省政府授权行使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职能,政企分开、责权明确迈出了第一步,湘电集团从组织形式上,完成了由工厂制向市场化公司蜕变。

抓住时机实现债转股,推行面向市场的事业部制,剥离办社会职能……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湘电集团焕发生机。1997年一举扭亏为盈。1998年成为当时省内少数“三不欠企业”(不欠税、不欠息、不欠费)之一。1999年,国家经贸委将湘电集团列入全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行列,排在283位。

深层次的改革在步步推进。湘电集团联合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等其他6家单位,设立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在上海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湘潭电机上市后,利用募集资金加大技改投入,推进合资合作实现产业裂变,不断放大优势,赢得市场。

至2000年底,全省共有17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开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作。三湘大地,“股份有限公司”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董事长”“监事”成为企业管理者时尚的称谓。

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整合资源,聚焦主业,轻装上阵闯市场,深化改革在路上

今年上半年,华菱集团创半年度历史最好业绩,实现销售收入645亿元,盈利36.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8%。

因全球金融危机和钢铁产能过剩双重挤压,湖南最大的省属国企华菱集团曾连续多年亏损。2016年7月,华菱钢铁抛出“钢铁换金融”重组方案,期望以此降低资产负债率,走出困境。

但一年之后,华菱钢铁自我否决了重组方案,放出“做好钢铁主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豪言。

省经信委主任、曾经的华菱集团掌门人曹慧泉坦言,选择终止重组,是为了做好钢铁主业。

保持定力,做好主业。如今,华菱集团旗下的湘钢、涟钢、衡钢,在桥梁钢、高层建筑结构钢、海工用钢、高强耐磨钢等多个细分领域内堪称隐形冠军。

华菱集团正是近年我省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做优做强做大的一个缩影。

2004年3月16日,省国资委挂牌成立,启动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

同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省属国企改革拉开大幕。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思路,全省699家省属国有企业,展开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攻坚战。

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并购重组。湖南煤业集团、湖南黄金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相继成立,催生一批具备行业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产业转型升级,产品走向高端。华菱钢铁携手安赛乐米塔尔,进军高端汽车板市场;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世界顶尖工程机械、现代农机等产品频频问世;长丰猎豹生产的CS9、CS10等SUV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市场“爆款”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战鼓声声。

2014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形成我省国企改革的“1+N”政策体系,明确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目标,我省持续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重组整合,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国有企业活力勃发。

2015年,我省全面启动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可望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卸下包袱的国企将轻装上阵纵横市场。

截至今年6月底,省属37户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11675.35亿元,同比增长6.3%。37户监管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27.66亿元,同比增长13.6%;净盈利66.44亿元,同比增长29%。

新时代当有新作为。经过一轮轮改革洗礼的湖南国企,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国企改革大事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企业自主权。

1979年10月,省政府选择60家国营企业首批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实行利润留成。

1984年,省委、省政府在42家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试行厂长负责制。

1995年,全省5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启动。

1995年,长沙市国有企业率先在全国推行用工与人事管理分离的“人事代理制”,并被国家人事部规定1996年在全国国有企业逐步推行。

1996年,为搞好搞活国有小型企业,全省28个“放小”重点县市的改革全面启动。

2004年3月16日,湖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

2004年,以省属国有企业为重点的我省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攻坚阶段。

2014年,湖南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拉开深化国企改革的序幕。

2015年,我省全面启动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计划到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2017年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

2017年8月,省国资委出台《省属监管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017年12月,省属监管企业公司制改制任务全面完成。

2018年7月25日,省委深改组2018年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