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端阳的幽香

2018-06-15 11:23: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代兴] [编辑:蒋俊]
字体:【

端阳,对我而言,不只是粽子与龙舟,还有文学与爱情的浪漫想象。

这一本杂志的来历已不可考辨,年代久远,书角残损,烟熏火烤。但值得庆幸的是它至今仍安静完好地占据着我书橱的一个角落,没有遭遗弃,也没有灰飞烟灭。《人民文学》1959年1月号,比我还早很多年即来到这个世界上,与人谋面,找寻知音,其中一篇即是诗人李季的长篇叙事诗《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那是我在上小学时的一个端午节呢。外婆家紧挨马路边的二楼窗户下面,有点儿文艺青年气息的三舅正背靠窗棂如痴如醉地看一本杂志。我凑过去一看,嘿嘿,诗歌啊!《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好不容易等到三舅看完此书,他把杂志递给我说,看吧,爱情诗歌,革命故事。那个时候爱情绝对是少儿不宜的话题,如果爱情两个字是从我口中吐出,是要遭大人严厉呵斥的。我分明感觉来自老舅无条件的信任与充满善意的许可,带着几分惶恐几分羞怯,坐到窗前捧读。不料一口气读完,头重脚轻,有点儿飘飘然,好像置身云端。诗中跌宕起伏的战争线索,悲戚美艳的爱情悲欢,让尚处于成长阶段少年的我,感觉来自文学的强烈震撼。我眼眶湿润,神色恍惚,久久不能平静。

诗中的女主人名字叫端阳,坚贞与柔情集于一身,聪慧与纯朴二者兼备,在我少年的眼光里,她无异于“女神”,从此在我的心里播下了一粒朦朦胧胧的爱与文学的种子。这本杂志是老舅从别处借来阅读的,不知道转了多少手,但此后一直搁在外婆家,再无人问津。少年的我实在忍不住诱惑,麻起胆子借回家悄悄地藏了起来。后来上了中学,在课本上读到了李季先生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片断,犹如见到了老朋友一般亲切。特别喜欢诗中的比兴手法,充满了智慧与陕北的乡土味,让我既折服,又向往。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这本杂志一直被我珍藏到现在。唯一不足的是,原杂志中长诗中的最后一页,不知何故被撕掉,故事的结局究竟如何不可得知,这一直成了我的心结。不久前,终于从网上的旧书店里,淘宝搜得这一期旧杂志,真是喜从天降,爱不释手,不仅是读到了原作的结尾,更是了却了一桩几十年悬而未决的疑案。我终于知道,诗歌与文学,一直都是自己放不下的心事,一直都是我梦中的色彩。端午,她呈现出文学之美的磁场强力,也带给我精神上的闪电。文艺的海洋,一直都潜伏我的内心,波涛起伏,浩瀚无垠。

“青油点灯灯花亮,端阳女纺线线坐在炕上。”“一年四季有冷热,妹的心赛过那天上太阳。”这些诗句有一种阳光般的健康清朗,深挚奔放,令人荡气回肠。“四月过罢五月到,眼看着又到了五月端阳。”正是读到这里,才知道端午又称端阳,北方的习俗是绣香荷送情郎。那诗中的情境,散发着一种端午节特有的诱人芳香。

小时候很喜欢端午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乐得可以吃香喷喷的粽子,看闹腾腾的龙舟赛。但自从读了《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后,觉得比这更有趣的,是阅读文学作品,感受中国文化诗意的气息,想象至美至纯的端阳,那是象征着爱情的心心相印与生死不渝,是纯粹中国版的爱之绝唱。

每逢端阳,我都会想起,“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端阳节对我来说,不止是粽子、香包、艾叶、龙舟聚集起来的狂欢,更是诗歌、爱情、精神与辽远。那是年少清澄的梦,是最初最纯的憧憬,捧在手心里被轻轻地一叶一叶剥开,一年一次,细细地品尝与回味那独特的幽香与清甜。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