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贫困山村之变]人情风曾在芷江古冲村盛行,如今已明显改善

2018-05-18 08:57:29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潘华]
字体:【

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村民正在表演有关移风易俗主题的节目。图/受访者提供

在日前举行的全省2018年脱贫摘帽县脱贫攻坚工作调度推进会上,位于武陵山系南脉的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被确定计划在2018年脱贫摘帽。消息传来时,芷江县另一项与脱贫攻坚息息相关的工作正在开展。

今年初,芷江县委、县纪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移风易俗。芷江县委书记曾佑光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说,过往以来,一些乡村出现的婚丧嫁娶等事宜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让村民背上了沉重负担,对精准扶贫构成了障碍。“我们要实现脱贫摘帽,就要先摘掉人情风,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促进精神物质‘双脱贫’。”

越是离贫困近的地方,越能体会脱贫攻坚与移风易俗之间的关系。芷江的试点首先在该县禾梨坳乡古冲村进行。本报力图还原该村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上的背景、方法与逻辑,勾勒出一幅贫困山区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寻宝图”。

收入增多,人情风也盛行起来

从芷江县城出发,汽车在崎岖山路上颠簸近两小时后,进入禾梨坳乡古冲村。视线突然变换色彩:山沟、田埂、坡上、路边、村民房子的外墙上,几乎每隔几米远就有横幅、漫画与告示牌。这些横幅标语体现着村民朴实的经验与智慧,比如“文明理事人人夸,歪风低俗人人厌”、“婚丧嫁娶这些事,交给红白理事会”“大操大办,当面恭喜背后骂”等等。

对于这些明亮鲜艳的标语,村民们表现出了饶有趣味的兴致。

“看得出村民是很支持的,一般自家房屋是不让贴标语横幅的。”县纪委工作人员说。

古冲村面积不大,只有8.1平方公里,村民4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7户。该村距离县城有50公里山路,资源较为贫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山村。

要厘清人情风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追溯人情风产生的原因,需要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说起。

村民回忆,当时古冲村很穷,民谣这样唱:有女莫嫁古冲坡,嫁来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古冲村的基础设施、产业、资源在全县所有村中排名最末。

2002年,“女能人”龙四清被推举当上该村党支部书记。

龙四清甫一上任,就想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和村干部带着一包泥土找到乡农技站。农技站认为,古冲村的土壤是丘陵红土,疏松肥沃,很适合种柑橘。

于是,龙四清带头在自家的荒山种了10多亩柑橘,4年后成功挂果,当年便有了4万元的收入。村民一看,“炸开了锅”,纷纷跟着种柑橘。村庄面貌发生改变,村民收入成倍增加。

龙四清今年54岁,担任村支书已有16年。她说,以前穷的时候老百姓是没有“人情”这一说的,谁家砌房子,一起帮忙,吃顿饭就算是庆祝,“但是,随着柑橘给山村带来收入,村民的钱用来建房子、过生日、作为彩礼用于结婚等等都多了,人情风也因此产生。”

人情风下,人们失去脱贫斗志

“人的心态变了。今天你做酒,明天我做酒,不做回来就是吃了亏,恶性循环。”龙四清说。

今年3月8日,在全村移风易俗动员大会上,村民周代理的快板节目《愁死了烦死了》唱出了某种现状。快板词是周代理3月5日花一个下午写出来的。内容是:上冲放大炮,下冲放礼花,左村在请客,右村把猪杀……哎呀!一二三四我家家都要去,真的把我愁死了,一摸口袋光达达……我掐指指头算一下,一年四季苦挣钱,总的收入万七八,除去礼金冇剩几,这种日子冇过法,勒紧裤带去还情,个个脸比屁股大……

“往年,村民砌房子打地基要请一次客,建好一层再请一次,封顶又一次,装修一次,乔迁又一次……谁家母猪生了一窝仔也要请客!更别说生日、当兵、升学、结婚、丧葬这些‘大事’。人情少则一两百,多则五六百,不去就把人给得罪了,有的老人在村里呆不下去。”周代理说,2016年春节,她家吃了46趟人情酒,花费近2万元,几乎把家中积蓄掏光。

因为人情往来,邻里乡亲、亲戚朋友间闹翻的不在少数,甚至有夫妻为此而大打出手闹到要离婚的。“个个脸比屁股大,就是说人人都打肿脸充胖子。春节一过,小孩上学、春耕生产就没有钱了,能不吵吗?”她说。

龙四清注意到,肆虐的“人情风”已阻碍了乡村的发展,“败坏风气,影响团结,也让人们无心投身生产。”

古冲村扶贫队队长杨青华同时担任该村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脱贫攻坚与移风易俗息息相关。杨青华说,人情风“培养”了人的懒惰心理,“我们讲扶贫要扶志,但是人情风让人们失去了‘志’。”他举了个例子,有一户人家,房子还只是打了地基,就办了三场酒,用收人情的方式获得建房子的钱,“他没钱,不是想着靠柑橘地赚钱,也不是出去打工赚钱,而是盯着邻里亲戚的口袋。”

这种懒惰、不劳有“获”的心理,又让其他不良风气蔓延,比如打牌、赌博等等。

尤其让龙四清痛心的是,春节前后沉重的人情风负担,已经让不少乡亲们无力承担开春后的生产费用。“去农资店一问,赊账的好多,有的人干脆就不搞了,柑橘产量也下降,土地抛荒。”

出台新规,大多数村民响应

今年2月,芷江县决定在古冲村推开移风易俗工作试点。“一开始,我心里是打鼓的,怕搞不好。”龙四清说,人情风在乡村已有这么多年,她怀疑“能不能一下改到位?”

3月8日的移风易俗村民动员大会多少打消了她的些许疑虑。“动员大会上,村民大多表示愿意响应号召。”最让她感动的一个场景是:该村81岁的老人周有万主动在移风易俗“承诺书”上签字,承诺“百年之后丧事简办或不办。”

古冲村把移风易俗写进《村民自治章程》。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劝导队、监督队,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每家每户。

村里还有了文艺表演队、酒席服务队,板凳桌椅也置办齐全。这些队伍和设施,将为村里的红白喜事提供免费服务。标语、横幅、广告牌几乎出现在村庄的角角落落。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只是龙四清心里还是在“打鼓”,“谁会是第一个呢?”

第一个到红白理事会登记的村民叫周代岩。3月18日老周女儿出嫁,“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婚礼必须办体面。”周代岩打算酒席至少办30桌,乐队表演、烟花鞭炮、婚车也是少不了。

“我就给他算账,算下来,他如果按新规办,能省下至少6000块钱。”龙四清说。

3月18日,古冲村酒席服务队带着桌椅、电子鞭炮等设备到了老周家。文艺队也奉献了一场热闹的演出。“我贵州女婿都说好,我还能说啥?好呗!”周代岩笑着说,他家不仅没有燃放一挂烟花爆竹,酒席也只办了16桌,乐队取消,婚车只用了4辆。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的就“照葫芦画瓢”好办了。龙四清说,村民在这方面也有“跟风”心理,“文明也要比一比。”

只一次,龙四清的手机收到村民周晓清的一条短信,他常年在外打工,想回家办36岁生日宴。“他说他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不准操办生日宴没有道理。我说没有不准操办,但‘村规民约’规定只请直系亲属吃饭。”村里劝导队成员上门4次,帮周晓清算账,得出的结论是:他这趟酒大约能赚2000元,但是“落了不文明的名声”,周晓清遂打消办酒念头。

5月16日,古冲村的烈日下,61岁的周代成正在田间锄草。他今年新承包了20亩农田,加上家中13亩柑橘所用的农药化肥以及修枝人工费,一笔不菲资金占用了他家今年支出的大头。“总共花了8000多元。”周代成说:“往年拿不出这么多钱哩。过一次年人情钱要上万,春耕生产没有钱买化肥农药,只能赊账。”他掰着手指算。

问他“移风易俗”好不好?他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好得很,我支持!”

记者 王欢 通讯员 向云清 杨启铭 怀化报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