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片 神韵桂阳

2018-05-15 08:50:4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印奕帆]
字体:【

▲桂阳宝山国家矿山公园。

▲桂阳文化园大汉郡城。

桂阳洋市镇庙下宗祠戏台。

欧阳常海 摄

桂阳正和镇阳山村。 欧阳常海 摄

桂阳文化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桂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颜石敦 何庆辉 肖井冬

在湖南南大门,有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厚重、美丽富饶的地方,她就是桂阳。

5月初,榴红柳绿、微风不燥,行走在桂阳大地心旷神怡,这方神奇山水唤醒了我们的梦里田园,勾起了美丽乡愁。

千年古郡,“四城同创”焕新颜

桂阳自汉高祖始设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虽然历经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等不同行政建制,但桂阳之名不改、治所不移,被誉为“楚南名区,汉初古郡”。

穿梭在桂阳平阳古城、七里古街,青石板上的马蹄印迹历历在目,挑夫们的号子声犹在耳畔回响。

驱车行驶桂阳乡间,古宗祠戏台、古书院、古塔、古桥和古村落建筑群等随处可见。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共97处、140个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

站在新的起点上,桂阳县坚持“融郴达江”战略,大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力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县城、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城同创”的响亮号角焕发起90万桂阳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无限激情。

近几年,全县共投入30余亿元,用于城区生态修复、绿化建设提质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县城面积扩大至30平方公里,人口达28万,桂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接近40%,人均公园绿地近13平方米,一个生态宜居桂阳提升了当地人们幸福指数。

桂阳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筹资近5亿元建设了占地2160亩的文化园,包括大汉郡城、文庙、昆曲馆、博物馆、古戏台及民俗文化街等仿古建筑,让古郡文化在这里集中展示。

今年2月,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让桂阳文化园成了“网红”。鹅毛般的雪花铺洒在气势磅礴的大汉郡城的屋顶上、城郭里,美不胜收的照片在网上、微信上刷屏,吸引县内外游客蜂拥而至。

目前,桂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历史文化名城,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验收,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湖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见证桂阳发展和实力的荣誉纷至沓来。

一脉相承的千年文明,日臻完善的交通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的社会人文环境,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让千年古郡焕发出勃勃生机。

千年矿都,转型升级激活力

桂阳金、银、铜、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矿冶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矿都”。据介绍,西汉时期朝廷在桂阳设立当时全国唯一的“金官”,唐代全国99座铸钱炉桂阳就占5座。

2017年4月,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炼锌炉,成为“千年矿都”重要历史见证。

然而,长期以来的粗放开采、低端贱卖带来的“繁荣”背后,是产能落后、结构单一、增长乏力、安全事故频发、自然生态严重破坏。全县产业主要集中在“一烟一矿”,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后续发展乏力。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年来,桂阳县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五小企业”实行全面关停退出。同时,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政策,规划建设了有色金属产业园,重点发力矿产品精深加工业。2017年桂阳有色科技产业园新增落户皓钰新材料等企业5家,一个全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地正在加快形成。桂阳有色金属传统产业迎来又一个春天,正实现“卖资源、卖汗水”到“卖制造、卖科技”的嬗变。

不仅如此,桂阳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2017年,桂阳全产业链引进湖南(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深粤压铸产业园,133家企业签约入园,成为产业链招商的成功范例。目前,家居产业园首批入园的15家企业已陆续开工。

桂阳家居智造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20亿元,产业链的成功招商将助力桂阳进一步摆脱资源路径依赖,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桂阳县委书记彭生智介绍,在引进湖南广东智造家居产业园的过程中,他们坚持择商选资理念,着力引进高标准、现代化、效益好的高端智能家居企业。

此外,桂阳县大力促进旅游与文化结合,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依托宝山悠久的采矿历史、独特的矿冶文化和丰富的采矿遗址遗迹,开发建成了全省首个工矿旅游项目——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并全力建设桂阳文化园、舂陵江湿地公园、西河风光带,实施以阳山古村为主的古村古寨开发工程,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圈。

桂阳转型升级澎湃如歌,连续多年挺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去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5亿元,同比增长8%。

千年戏曲,一花引得百花开

5月7日晚,桂阳洋市镇庙下村雷氏宗祠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戏台上传统湘剧《桂英献宝》精彩上演。“穆桂英”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尽显湘剧曼妙,引来四面八方的观众。

桂阳县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昆的发祥地、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长期以来,昆剧、湘剧、祁剧、花灯戏等在这里薪火相传、争妍斗艳,被外界誉为“戏窝子”。

宗祠戏台是戏曲演出重要场所。目前,全县存有明清宗祠戏台481座,可与“中国戏曲的摇篮”山西的古戏台媲美。

“百座戏台千场戏”是桂阳独有的文化惠民活动。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打造“湘剧家园周周演”艺术品牌,每年送戏下乡、进社区、进校园达200多场。

方元镇燕塘村村民王开任是一位经济能人,也是一个戏迷。他自掏腰包100多万元,购置器乐、戏服,成立花灯戏班,组织排练剧目,为群众义务演出,剧团小演员成为桂阳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一花引得百花开。该县先后涌现出了洋市镇庙下村湘剧班、太和镇神下村祁剧班等20余个业余剧团及其他文艺队伍200多支,逢年过节人们演戏、看戏蔚然成风。

近年来,该县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在县城新建了全民健身中心等,在乡镇、街道建设综合文化站,还先后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小广场、农家书屋1000多个。全县基本构筑起城区10分钟、中心镇15分钟、一般乡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同时,加强对湘剧高腔、昆腔、弹腔等传统艺术保护,成立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县财政每年拨款用于戏曲人才培养,排演传统剧目,打造一批精品,推动戏曲进校园、社区、农村。

目前,该县已发掘、整理传统剧目100余出,不但排演了《白蛇传》等50余出传统剧目,还打造了《一天太守》《赵子龙计取桂阳》等新编大戏,文化强县迈出坚实步伐。

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益丰富的文化活动,文化惠民催生了全民文化热。

千年民居,乡村振兴抢先机

桂阳人聚族而居、同宗同源,一个个古村落建筑群就像一块块美玉撒落乡间。千百年来,这些青砖黑瓦清水墙、青石巷道清水沟的古村落,独留余韵烟雨中。

目前,全县有地界、大湾等7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阳山村、庙下村等被评为省历史文化名村。

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乡村振兴恰逢其时。对传统村落桂阳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同时引进投资者进行科学开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样本。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正和镇阳山村是“全国十大古村”之一,依山傍水,现存古民居80栋,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阳山村村民告诉我们,他们与郴州小埠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3亿元建设乡村旅游综合项目,包括房屋改造、景观塘、路面拓宽硬化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村跻身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现在,阳山村游客络绎不绝,村里休闲农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环境美了,人气旺了,经济活了,村民们笑靥如花。村民何天财说,游客上门了,自己再不讲卫生就不好意思了。

尝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甜头的还有洋市镇庙下村。该村有近600年的历史,现存古民居270栋,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庙下村引进蜂宝瑜集团等,投资3亿元建设生态农庄。目前,首期已投入1亿元,建设了特色餐饮、酒店娱乐、蜂产品加工厂、初级农产品和土特产加工保鲜厂。

庙下古村看戏引来八方游客,蜂宝瑜生态农庄休闲远近闻名。村民们既可在家养蜂当产业工人,又可到农庄上班领工资。

阳山、庙下等古村落,风景秀美的西水河和舂陵江畔,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造全域旅游典范,将桂阳“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擦得更亮,产业振兴、文化振兴闯出一条成功路子。

据介绍,目前,桂阳全县有休闲农庄160余家,其中星级休闲农庄25家,带动2万多人就业,去年实现经营收入14亿余元。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