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湖南“宁远八景”

2018-04-25 16:48:12 [来源:经济网] [编辑:金灵]
字体:【

经济网讯 时光荏苒,三百年后的今天湖南省宁远八景景观究竟如何了呢?据《宁远县志》载记着清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钱塘贡生徐旭旦被朝廷任命为宁远知县,在宁远任职的几年里,他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被这里的秀美山川形胜所吸引,把该县的精典美景归纳为“八景”,并作诗以记之,其诗被载入民国三十一年的《宁远县志》。

图1:《宁远县志》中的“宁远八景”(部分)
图1:《宁远县志》中的“宁远八景”(部分)

三百年前“美丽形胜”

宁远八景诗:延唐山水之秀甲他郡邑,而标举无闻。兹创为八景,聊志一斑,以俟后之采风者。

①印山春雨:印山高峙九疑平,拱极承离望裹明。丹嶂出云连署色,画桥垂柳带春声。行来暮雨疑神女,赋就雄风自楚卿,想像黄金县肘后,为霖岁岁润苍生。

②凤桥秋月:凤桥秋敞散睛光,潋滟金波送夕阳。五色倩谁修月户。七襄今见制霓裳,庆云拖锦笼丹桂,宝镜团花捧素装。对景正宜裁赋漫,(何)劳仙术试淮王。

③南林叢桂:秋香先发南林寺,丛桂高攀(第)一枝。闻道小山招隐士,愿栖鹫岭企业姿。萧疏盘踞云蓝古,森秀潜移月殿奇,假我公余能爱客,霏霏金粟泛瑶卮(zhi,古代酒器)。

④东溪古松:东溪松古骨嶙峋,劲节偏宜傲吏亲。千尺雪霜蟠鹤盖,百年风雨老龙鳞。巢归鳷鹊判花落,浪挟元夷入韶新,珍重岁寒心不浅,(筚)路旁李易成麈(zhu,拂尘的意思)。

⑤金泉试茗:睛涧云龛关绿华,丹山碧水毓灵芽。香含峰顶三冬雪,秀起雷惊二月车。石鼎碾成春尚早,金泉烹就日初斜。擎来清味生元液,两袖风生逸兴赊。

图2:“金泉试茗”当年所见到的“香含峰顶三冬雪”(彭晓葵摄)
图2:“金泉试茗”当年所见到的“香含峰顶三冬雪”(彭晓葵摄)

⑥玉琯摩崖:为忆真元丹鼎传,来寻玉琯抚寒烟。峰回潭影疑无地,岩敞云门别有天。石上擘窠皆大字,宅边酾酒尽登仙。我今试作摩崖颂,愿祝君王万寿年。

图3:“玉琯摩崖”——玉琯岩(在九疑山舜帝庙古遗址公园内)
图3:“玉琯摩崖”——玉琯岩(在九疑山舜帝庙古遗址公园内)

⑦疑峰叠翠:万笏朝天拱舜源,诸峰(似)臣伏儿孙。重岩竞秀迷岚影,远树横秋带雨痕。靉靆千盘摇日鹳,空清一片入昆仑。谁传帝寝成疑史?点点湘娥螺黛存。

图4:“疑峰叠翠”——万山朝九疑的宏图大景(周全力摄)
图4:“疑峰叠翠”——万山朝九疑的宏图大景(周全力摄)

⑧潇水涵青:潇水一胍出天南,皎洁澄鲜映蔚蓝。飞洪千寻还浩渺,碧潭万顷自空涵。无心学海偏流细,有意宜民独作甘。莫道臣心真似水,须眉一鉴胜奇探。

图5:“瀟水涵青”——碧潭万顷的水市水库(彭晓葵摄)
图5:“瀟水涵青”——碧潭万顷的水市水库(彭晓葵摄)

昔日“八景”今何在

通过这八首诗所描述的景物及表达的意境,据资料及实地查勘,可以看到:前四首“印山春雨”、“凤桥秋月”、“南林叢桂”和“东溪古松”,是对古县城人文景观及周边景物的描写;而后四首的“金泉试茗”、“玉琯摩崖”、“疑峰叠翠”和“潇水涵青”则是以城南九疑山为中心的四处名胜与美景。

由于三百余载的世事更叠,宁远古城已发生沧桑巨变,而与之紧密相关的“凤桥秋月、南林叢桂、东溪古松”已消失殆尽。其中,凤桥秋月中的“凤桥”就是清代康乾时期的“迎薰桥”。据考证,其最早建于元代,后来由民国时期的湘南行署专员、宁远军阀欧冠重建并改名“七七桥”(即南门桥)。该桥经历朝多次重建,但均为石礅全木青瓦结构的风雨廊桥,在泠江河上已屹立了近七百年!前些年因被拆毁并换成了全钢筋水泥结构建筑,故已几失其真形矣!而从“凤桥秋月”的诗作中,可以显见的“潋滟金波送夕阳”、“庆云拖锦笼丹桂”与“宝镜团花捧素装”的极致美景,也因县城农贸市场(损毁视觉美感)、海天商场的兴建(遮挡视界)及不够科学严谨的县城改造而毁得荡然无存。“南林叢桂”和“东溪古松”则为清代及更早些时候的两处佛家寺庙,即南林寺与东溪寺。今天通过诗句感受得到三百年前这些古刹的丹桂飘香、松柏苍翠、桃李芬芳和古境幽蓝的绝美景致。据介绍有两处寺庙先后于民国和解放后拆毁,现已无从找寻。如今宁远县城及周边四景仅存“印山春雨”一处,即南部新城蔡家村背后高耸的印山畴;虽然已不见其当年“画桥垂柳”的踪影,但尚可挽救和复原;这一景点值得关注,应给予以恢复提升。

远离县城繁华的“金泉试茗”、“玉琯摩崖”、“疑峰叠翠”和“潇水涵青”则幸免于时代的涤荡,留存至今:“金泉试茗”在原冷水镇堂屋村附近。据考证,此处原为绿树扶荫的金泉庵,始建年代不详,应不晚于明代。曾是古人寻幽参禅逸养、遥望九疑群峰、临溪品茗叙话的最佳休闲之处。此庵虽废,但遗址尚存,周边环境也未受太大破坏。“玉琯摩崖”即玉琯岩,现为九疑山舜帝庙古遗址公园中最重要的一处人文景观。“疑峰叠翠”是当今宁远人最引以为荣的宏图大景—“万山朝九疑”,最佳观测点位于现湾井镇马脚洞村至冷九公路地段。“潇水涵青”则为现在的水市水库,宁远县正拟将其辟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从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作者写诗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是“飞洪千寻,碧潭万顷”的“潇水胜境”了。

“宁远八景”当今之意义

“宁远八景”是先贤发现并命名的美丽胜景。作为从地处濒海钱塘不远千里来治理内陆县邑的徐旭旦(也是从古至今都在引领全国文化旅游潮流的浙江苏杭人),在三百年前就以其敏锐的眼光、满怀的激情与细腻的笔触,创制了宁远风光的精华八景!与其说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不如说是先贤赐,它使地处蛮荒的荆楚九疑与文明开化的吴越大地联在了一起。

“宁远八景”是对该县“一山一城”旅游发展格局的最早诠释。据了解该县制定了“旅游兴县”战略,并随即开启“以县城和九疑山为两个核心区域(即一山一城)”的重点建设模式。这一系列关乎九疑山文旅产业发展的决策制定过程,竟与三个世纪以前徐知县的眼光不谋而合。该县却一直忽略了对“八景”诗的挖掘和运用,以致于在此之前曾踌躇和寻觅了好多年。“宁远八景”应成为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奠基石。推崇倍至并全力发展。而在笔者看来,先贤徐旭旦早于数百年前就以“八景”诗来表达宁远的“全域旅游”概念了。只是两者的不同在于:当时的“八景”旅游是引导人们以游览本土最原始、最本真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没有更多的延伸;而当今的“全域旅游”则要求地方政府在深刻挖掘和运用好当地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并重地发展配套服务设施和带动相关产业,以引领民众通过旅游致富,提升地方的物质文明程度和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当今宁远要运用好这笔宝贵财富,恢复旧“八景”,鼎建新“八景”,以扮靓古县城,托举九疑山,“秀甲他郡邑”的宁远借乘全域旅游的东风让更多外界旅行者了解宁远八景。 (黄斌 童一飞)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