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铁肩“支得江山住”
“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住?只有余哀逐水流。”2018年清明时节,一群学生冒着细雨在岳麓山翊武亭,朗诵着武昌起义总司令、总指挥蒋翊武在狱中写的四首《绝命诗》,缅怀这位被孙中山称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铁血英雄。
蒋翊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1885年出生于澧县城关镇。 1903年,蒋翊武考入常德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曾断言“中国欲图自强,首当倾覆清廷,建设新政府”。1906年,蒋翊武加入同盟会,认为“欲实行革命,当以联络军队为要着”。
1909年,蒋翊武加入湖北新军反清团体“群治学社”,跻身湖北革命运动。1911年春,由“群治学社”改组的“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蒋翊武被推举为社长。文学社是“当时思想最先进的组织”,聚集优秀青年共同探寻救国之道。蒋翊武在新军中积极发展会员策反新军,“今言革命者,欲借权清廷,莫如投身军界,联络士兵。”当时,武汉的新军兵额1.5万人,文学社成员有3000多名,蒋翊武传播孙中山革命思想,点燃了新军战士火热的青春,使新军成为辛亥革命主要力量。
1911年9月24日,蒋翊武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当时,他正随新军部队移防到了湖南岳州(今岳阳)。10月9日,起义计划意外暴露。危急时刻,刚从岳州赶到武昌的蒋翊武毅然决定当晚起义,当即起草起义命令。不料当晚11时,大批警察破门而入,将蒋翊武和大部分文学社机关人员抓捕,刘复基等烈士牺牲。蒋翊武乘间越墙脱险后,临危不惧,“事已至此,不可束手待毙”,于10月10日清晨,“依据计划的精神”将起义时间改为当日,连发五道攻击命令。10月10日,革命志士按照蒋翊武9日的命令起义,武昌首义成功。10月12日,蒋翊武被推举担任都督府顾问,兼军务部副部长,参与军政府谋略机要。
1912年4月,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蒋翊武将文学社并入同盟会,直接受孙中山领导,并力拒袁世凯高官厚禄之诱惑。1913年2月,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蒋翊武主张制定宪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蒋翊武坚决声讨袁逆,潜回老家与父母诀别:“儿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也!”
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21日,湖南宣告独立,蒋翊武被推举为鄂豫招抚使,负责组织讨袁军队。8月6日,蒋翊武被袁世凯通缉,与革命党人从长沙转道广西逃往香港,不幸在全州黄沙河被桂军旅长秦步衢部逮捕。9月1日,蒋翊武被押到桂林。狱中,蒋翊武坚持斗争,历数袁世凯罪恶。
9月9日下午4时,蒋翊武被押往桂林丽泽门外行刑。刑场上,士兵环立,观者如堵,蒋翊武神色自若端坐于大红地毯,向围观群众慷慨激昂地讲演革命大义,“痛论武装讨袁之必要”。听者为之动容,执刑士兵亦凝神静听没开枪,领头排长唯恐迟则生变,用手枪从背后向蒋翊武开枪。一代革命英豪蒋翊武,就这样从容就义,时年28岁。
1916年9月,护国战争胜利,谭延闿等人将蒋翊武遗骸迁葬到长沙岳麓山,建汉白玉墓塔。1921年秋,孙中山在桂林督师北伐,亲往丽泽门外凭吊并为蒋翊武立碑,亲笔题写“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刻在碑上,并令胡汉民撰文刻于碑周,以昭其业绩。
“是谁支得江山住?铁肩担当写春秋。”蒋翊武心忧天下,敢于担当,甘于牺牲,创新探路勇往直前,“虽千万人,吾往矣”。他的事迹彪炳史册,他的精神光照千秋。
(执笔:省委党史研究室 吴义国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孙敏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