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按宪法郑重宣誓。随后,其他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依次宣誓。这是我国正式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宪法宣誓,也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
75字的誓词,庄严的仪式感,以其强大的穿透力激发出人民的共鸣。宣誓后经久不息的掌声,传递的是民心所向的信任、民有所依的托付。见证这庄严时刻的人大代表中,一些人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泪花;“我也在心里宣誓了一遍”“被这种声音圈粉了”……不少网民的留言,流露出强烈的认同感。
宣誓即“承诺”,意味着责任。向宪法宣誓,既是国际惯例,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理念的彰显。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设想,到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再到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写入宪法,向宪法宣誓凸显宪法本身的权威,以及党中央依法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信念。
十九大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全体政治局常委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这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这一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殿堂,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抚按宪法,庄严宣誓。虽然宪法宣誓与入党宣誓有所不同,但其背后都是以宣誓的方式回望初心,向国家和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向宪法宣誓,是对国家共同价值的坚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誓词肩负着一份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承诺。
向宪法宣誓,是对责任与使命的坚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誓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以宪法为行动指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
向宪法宣誓,是严格要求自我的表达。“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向全国人民作出这样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在政德与风纪上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国家领导人带头尊崇宪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一种鞭策、激励,对普通民众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通过这种庄严的仪式,有利于塑造全体人民的宪法信仰、法治信仰,激扬全社会尊崇宪法、知法守法的共识和氛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营造出宪法至上的良好环境。
法治昌明,寓意着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更多地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宪法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湖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