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母校附近的网吧成了陪读出租房

2018-02-24 09:53:34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蒋俊]
字体:【

2018年2月,陈亮回到母校附近,一家曾留下不少青春记忆的网吧转租后改成了饭店。图/受访者提供

2008年,18岁的陈亮在学校附近一家网吧上网时,用摄像头为新发型留影。

移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手机不离身,聊天、玩游戏,随时随地当“低头族”。但在十多年前,上网得去专属“营地”。

本世纪初网络文化的兴起,给一代人留下了共同的回忆。对于80后、90后来说,放学或放假后去网吧玩,更是中学时代印象深刻的点滴。如今,手机上网的普及与从网吧到网咖的悄然升级,正在渐渐擦去那一段青春的痕迹。

潇湘晨报记者陈丽安长沙报道

在陈亮的记忆中,10年前学校附近的网吧里,高中生甚至初中生是主力。那时陈亮在衡阳市衡南县向阳镇读高三,学习很紧张,但几乎每个周日下午都要去网吧玩一两个小时。陈亮回忆,一百多台电脑的网吧内大多是学生,大部分都在玩游戏。CS、梦幻西游、魔兽争霸等游戏出现在不同的电脑屏幕上,穿着校服的学生坐在电脑前伸长脖子专注盯着屏幕的画面,成为他记忆中的标志性场景。

10年后,陈亮已不再去网吧玩游戏,但每天会玩手机。再回到老家,陈亮发现,以前常去的网吧大多已关门或转让,只有一家仍在营业,里面也再难见到当年人群扎堆的场景。老家的小镇上,取代当年那些网吧的,多是环境更优良、管理更规范的网咖。

网吧时代同学们通宵组队打游戏

2008年,陈亮在镇上的省重点中学读高三。陈亮记得,当时班上有手机的人不多,也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各种手机游戏和娱乐功能,几个男生最大的乐趣便是到学校外的网吧玩游戏。

“当时最流行的是魔兽争霸,还有同学玩dota。”陈亮说,校门500米外的马路边有三家网吧,有时哪怕只有中午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多人还是毫不犹豫地进去玩几把。

“游戏打得好,一群人吆喝几嗓子,队友不给力时,还会骂几句。”陈亮回忆,当时的网吧场地小、环境差,但偷偷翻墙去上网的人络绎不绝。一小时的网费是2-3元,包夜一整晚只要不到10元,办会员卡就更便宜了。在陈亮的印象中,几位男同学在网吧通宵玩游戏整夜不合眼也是常有的事。“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第二天清晨回去洗把脸,依然精神抖擞地去上早自习。”陈亮调侃,“高中三年,捐了好多零花钱给网吧。”

除了玩游戏,陈亮在网吧也会浏览新闻。那年一个韩国组合非常火,陈亮用零花钱烫了和他们一样的头发,然后对着网吧的摄像头自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一直保留在他的QQ空间里。照片中,他低头侧对镜头,长长的鬓角贴在两颊,蓬松的斜刘海半遮左眼角,“那个时候还觉得挺好看的。”陈亮说。

移动时代捧着手机、iPad玩一天

拍下那张照片后不久,陈亮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的他选择南下广东打工。几年前回家,陈亮发现母校附近又新开了一家网吧,就在他以前常去的网吧旁,不过即便仍开在学生扎堆的地方,它们也没了当年的盛况。此时的陈亮已经很久没去过网吧,“家里有宽带,拿着4G网络的手机或捧个iPad就可以在床上过一天。”

2月22日,陈亮再回母校附近,记忆中的几家网吧已大变样,一家转租后改成了饭店,一家改成住房租给了陪读的学生家长,仍在营业的一家网吧门口也贴出了“门面转让”。下午时段,这家网吧内上座率不到三成,并没有陈亮记忆中一排学生盯着电脑狂敲键盘、狂点鼠标的画面,面积狭小的电脑桌上摆放着液晶显示器,屏幕和主机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键盘上的字母印记大部分都已经被磨光了,鼠标上油光可鉴。

老板经营这家网吧18年,见证了网吧行业的繁荣和衰败。他表示,周围几家网吧近年来接二连三关门转让,现在他也不准备开下去了,“可能再开几个月吧”。

和自己对话

写给18岁的自己:

做得不完美仍值得点赞

前路有艰险,也有乐趣。希望你在最艰难的时候,不要害怕不要放弃,追随内心的声音,爱护身边的人,不要害怕责任,享受这段旅程。现在的我没什么遗憾,挺美满,也挺知足,所以我不会告诉你一定要去做什么、一定不要去做什么,因为你做过的、错过的、拥有的和失去的,才让你变成了如今的我,即使不完美,但仍值得点赞。

写给2018的自己:

希望看到自己的结婚证

快30岁了,别人的结婚证看了不少,份子钱随了不少,希望可以尽快有你自己的那一张。希望你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闲暇之余能坚持自己的爱好,保有自己的兴趣与生活;有时间出去走走,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希望能在重担之下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