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四水正当“年”·美好生活
“星星之火”是怎样燎原的
——开慧镇旅游缘何火爆(三)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云武
开慧镇域内面积122平方公里,辖8村2社区、335个村(居)民小组,人口4.3万。
如此广袤的辖区内,当初只有杨开慧故居周边政府投资建设得很美,到现在几乎遍地“开花”,四季如春,到处是景点,这全域旅游的燎原之势是怎么来的呢?
2月20日,记者来到开慧镇李家山社区寺背组,听说这个组去年底在全镇的“秀美小组”建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为什么叫寺背组?有什么来历吗?”记者对这个名字有点好奇。
李家山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明德用手指着一座山说:“这个组位于古寺庙‘天王寺’之山背面,所以叫寺背组。”
“一等奖得了多少奖金?”
“20万元。”
“最高奖是多少?奖金是哪里发的?”
“镇政府发的,最高是特等奖,30万元。这个组差一票就拿到特等奖了,可惜了,可惜了!”
罗明德连连摆手。
据寺背组组长彭建华介绍,“秀美小组”建设评比活动搞了几年了,是镇政府组织的。以组为单位拿出方案,提出申请,政府审批后即可实施。建设内容很多,要求很高。比如:要全面拆除违章建筑,路牌、路识、垃圾桶设施设置规范合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路旁花坛青绿漂亮。再比如: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绿化好;菜园、果园、花园,“三园”改造好;整个村庄、庭院、场所整洁亮丽。又比如:全面彻底清除烂屋、清理杂屋、清扫废物,前后对比焕然一新。
“钱哪儿来呢?”记者问。
“都是各个组自行筹资筹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有文化的出创意。”彭建华说。
提到文化,被称为本地秀才的黄定国接过话题说:“文化建设也是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文化场所、文化设施、文化活动,都算。”他把记者领进组里的文化活动中心,指着墙上挂的书画作品说,“这些都是我写的,我画的。”记者用手机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不少朋友根本不相信这是乡村最基层文化人的作品。
“你们怎么想到要搞这样的活动和评比?”记者问随行的开慧镇镇长高洁。
“这个不是我们想到的,是乡亲们发明的。他们自发组织,筹资筹劳,什么‘三清’‘三园’‘四旁’都是他们提出来的,镇党委、镇政府发现他们在搞,很惊奇,很惊喜,就组织发动搞评比,引导他们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高洁解释说。
“去年奖了多少个单位?”
“全镇共13个,其中1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
“这几年共奖了多少?”
“从2014年开始,一年一年在增加,已经奖了50多个组。”
停了停,高洁接着说:“现在大家积极性高得很,今年申报的特别多。我们觉得这个活动已经激发了农民爱美的生活追求。”
听说大过年的有记者来采访,附近农民兄弟越聚越多。
“去看看我们的菜园啰!”有人高声喊。
和一大群人一起,记者来到了标明着“庄主姓名:李其”的菜园。说真心话,记者在老家从小喜欢跟着母亲往菜园里跑,长大后也到过不少地方看过菜园,没见过把菜园布置得这样讲究、种植得这样美的。
站在菜园,记者就像欣赏着一座优美的庄园,久久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