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生活是文学第一现场

2017-12-15 08:51:2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曾晓晨]
字体:【

【编者按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网络作家大多很“自我”、很宅,更是难得像老作家们那样深入生活,但我省青年网络作家天下尘埃(向娟)打破了人们的这一思维定式。已经“颇有名气”的向娟像老作家那样加入了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行列,到革命老区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因而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感悟与创作积累。湖南省文联主席欧阳斌读了她深入生活的札记后,写了一篇读后感,情深意厚,语重心长。我们将这两篇好文章一并刊出,以飨读者,相信对文艺工作者们一定颇具启示性。

从一篇深扎笔记说开去

——《少些浮华,多些踏实》读后感

文丨欧阳斌


向娟随作家采风团采访革命老区。

一位网络作家如何走进文学创作的实质

凌晨,从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通讯》(二〇一七年第七期)上读到了网络作家天下尘埃定点深入生活的笔记《少些浮华,多些踏实》一文,深受触动。事实上,这位网络作家的作品我读得并不多,交往也不多。当得知这是中国作家协会首位定点深入革命老区进行文学创作的网络作家时,更是多了一份感怀。

这篇笔记讲述的是该作家深入江西瑞金,寻找和发掘创作题材,以此创作描述客家女内在精神的网络小说的过程。作者从最开始迷惘的无所适从,到逐渐落地融入并找到清晰的写作目标,当她把自己融入当地生活,品悟和理解了客家女人内在的精神力量之后,自己小说中的人物也就丰盈了起来。作为一个网络作家,她通过这种方式走进了文学创作的实质,在看清了传统和网络创作差异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学认知。尝试用网络小说的手法来表现红色题材,这本身也可算是一种创新,这种创作意识首先就值得肯定。通过定点深入生活的创作方式也可见作者创作态度的严谨,而这篇笔记对创作心理的描述更是真实再现了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从喧嚣中抽离,用对具体生活的感受敲打内心,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写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

文章的标题只有八个字,简单平淡,朴实无奇。如果这八个字从一位饱经世事沧桑,惯看秋月春风的老人嘴里出来,那也谈不上稀奇。但作为一名在商业味道浓郁的网络文学中浸润的青年网络作家而言,能有这种认识,着实有些令人惊喜。是的,我们正进入一个伟大的新时代。风云激荡,泥沙俱下,大浪淘沙之时,能少一些喧哗,多一些沉静;少一些浮华,多一些踏实,实乃人生之幸,文学之幸。

普通人的伟大人性真切唤醒了文学家的赤子之心

慢慢读下去,就感觉放不下来了。瑞金那位老奶奶对作者的触摸,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温软的地方。这位历经沧桑,历尽磨难的烈士后代,“她的从容有着宿命般的沉静”“……转化成能量,转变成为对待岁月的坚强,而缄默和倔强同时刻印在她们身上,就像水一般柔韧。”

这是文学的真正感觉!这更是文学家赤子之心被最为普通的人的伟大人性真切唤醒!文学的伟大之处,在于深切感知并体恤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习近平总书记描绘了“中国梦”,但是别忘了,他接着有一个最朴实也是最真实的解读:“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那这位瑞金老奶奶的梦是什么呢?她的先人,她的后人,又曾经或正在梦着什么呢?

边读边想,这不正是文学家需要深入挖掘、探寻的人生之谜吗?而这种挖掘和探寻,记录下来,不就是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吗?

生活才是文学的第一现场

深入生活是文学家的基本功。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即便是网络作家,也不能须臾离开文学的“源生地”,这是不二法门。作者一旦入了这个门,定能找到源头活水,定能从泥土里发现宝藏。而创作的生命之树,定将枝繁叶茂,进而结出令人艳羡的文学之果。

互联网“像一个巨大森林,没有人在植树,没有人在饲养动物,但林林总总的动植物在那里旺盛生长和繁育。”“它越来越像大自然。”新时期的网络作家们在互联网中奋力遨游,想必有着非同寻常的刻骨体验。文学就如同一个人的长征,在更多的时候有的只是孑然的跋涉,即便是网络作家身处繁华,也可能会在新长征路上产生类似的感觉,因为文学家从事的是孤独的事业。但千军万马的你追我赶,必定涌入眼帘脑际;而千万双真诚期待的目光,定会令落笔责重千钧。因为,在茫茫人海里,没有人完全生活在虚拟世界;也因为,在看似冰冷的屏幕背后,必定是一颗颗渴望温暖的人性之心。踏实,其实就是不忘初心,不忘现实,不忘梦想,不忘前行。

我曾与省内一些文学名家多次畅谈过我们的文学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我们时而回望,时而远眺,不变的还是那颗赤子之心。当用自己赤诚的初心,也就是赤子之心,温暖这个大千世界,温暖千千万万瑞金老奶奶这样的普通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文化是民族之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指引的康庄大道。天下尘埃去革命老区定点深入生活,正是一种生动的践行。所以,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体悟到生活才是文学的第一现场,没有什么比这更可贵的写作经验了,这种经验一定会成为她和其他千千万万网络作家今后创作的不竭源泉,而这种深入、具体的践行,也正是新时代所企盼的。

网络作家应该更加自信

诚如《人民日报》11月17日登载的《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一文所说“今天的网络文艺,也正处在‘提纯’‘雅化’的关键阶段”,因而广大网络作家们的身份自觉、文化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篇笔记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化自觉在新一代文学创作者身上已经觉醒,网络作家们正在寻找突破自身局限的路径,总有先行者会秉承自己的文学意识坚持对 “中国梦”(文学梦)的追寻——网络文学不是商品化的代名词,它始终是文学,因而文学性、思想性才是它的精髓所在。这种转变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也必将推动整个网络文学界的价值观、世界观、写作观与时俱进,不论最后能否创作出经典,哪怕只是精品,甚至只是佳作,都是对自身的超越,就这一点而言,网络作家应该更加自信一点。同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传统文学作家也要开阔视野,打破常规,出离俗套,不仅要在创作题材上接地气,在创作方式、形式上接地气,亦应在创作载体上与时代同步,开拓更大的创作空间。我很期待,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之间的对话,期待这种回归文学初心而迸发出的创作激情,进而创作出响应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奋力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湖南省正在筹备第十次“文代会”,我和文艺战线的同志有过共勉,义无反顾,大家一起奋力从高原向高峰攀登。当然,从高原到高峰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艰苦跋涉,负重前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但我始终坚信,新时代的文学会因为网络力量的加入而迸发新的活力;也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学湘军”“文艺湘军”“文化湘军”必定不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再续壮丽华章;更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出现文艺新气象,作为新气象的参与者、宣传者,我们有责任更要有力量,推动正面价值观的文化影响,引导创作,迈向文艺高峰。

(作者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

少些浮华 多些踏实

——定点深入生活小结


文丨天下尘埃(向娟)

创作计划的困顿:心境的转变与内心的焦灼

时候已经是深秋,中午还有夏日的余威,到了早晚便觉凉意沁人。因定点深入生活项目,这是第二次来到瑞金。按照之前的联系和安排,寄住的人家是烈士后代,老奶奶已经白发苍苍。9月底的樟树深绿、茂盛,屋舍前的桂花树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味。有时候,在这甜香中出门去走访;有时候,在甜香里听他们讲故事;有时候,在甜香里看书和静坐。

初来的时候,不习惯这种静,一下子从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中抽离出来,面前的从容让人有些无所适从。来之前为了自己的创作计划,已经读过一些文史资料,如何讲述三代客家女的故事只有大框架,情节和细节都需要完善。这次虽然是带着密密的笔记过来,其实对于是否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心里还是没底,感觉人物在自己的心中还比较虚,没能立起来,希望能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熟悉客家人的生活,写出客家女人的传神之处。

经过头几天的适应,梳理情绪,拟定走访计划,慢慢心也静了下来,人的状态也开始变得跟环境同步。但是虚无感仍然存在,虽然同吃同住,但是仍然感觉没有融入这里的生活,没有融入他们,更无法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而眼前和记录本里所掌握的,还是那些已经被发现、被提炼、被讲述过无数次的故事,此时难免有些失望,挖掘出新的故事太有难度,而有些故事虽然在讲述者那里很是重要,从文学的角度看来却又显得泛泛,毕竟在这个烈士的故乡,太多太多类似的生命轨迹,不重合的还是太少。有些走访的对象并不是当事人自己,多是孙辈,即便是遇上子辈,由于年岁已高、年代久远,很多记忆都已模糊,尽管出于对先人的感情,他们会把一些事情反复铭记,但越是典型的,越是被先期的作家书写过,越是常见的,又越是缺乏代表性。此时有些失望,看似丰富的题材库,似乎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素材。或者说,还没有找到下笔的感觉。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内心里的焦灼愈渐浓重,不知该如何突破现状。于是又把自己投入新一轮的奔波走访中,似乎这样就可以充实生活充盈内心,减轻一些寻找不得的张皇感。

契机的出现:雨天,老奶奶的抚摸与凝望

契机出现在一个雨天。因为大雨,没有出门,手头的资料整理完毕,浏览一遍后发现仍然缺乏新意,跟自己最先的创作提纲很有差距,心头有些郁结。不想再继续,便放下这些,呆站在门边看雨,思忖着自己下步该如何走。这时候主家的奶奶拿来小板凳,招呼我坐下,然后她挨坐在旁边的藤椅上,举起手来很自然地抚摸我的头。

自从祖母去世后鲜有这样的抚摸,尤其是面对一个陌生人忽如其来的触摸,觉得突兀,却又不好拂老人的善意,就任由她去了。奶奶低声说着什么,乡音浓重,我没听明白是什么意思,慢慢地她就不说了,只是一下一下地摩挲着我的头发,再到额头,再到脸,感觉到她的手心皮肤粗糙,还有一股淡淡的泥土特有的气味,我趴在她的膝盖上,瘦弱的膝盖骨感明显,却有着一种温情的吸引。雨声哗哗,空气清凉且氤氲,我们两个隔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就这样安静地偎依,互相需要。

奶奶后来抓住了我的手,一直握着,什么也不说,只默默地望着阶前的雨帘。大雨闹腾的背景中,她出奇的安静,灰白的头发,沟壑纵横的脸,脖子上的褶皱层叠,岁月的磨砺都在手背凸起的青筋里。笔记本里也记录着她的故事,失去亲人的痛苦,写下来是淡淡的笔触。在岁月里,她的从容有着宿命般的沉沦,这样一种活着的状态似乎轻悠,又似乎超脱。想起她的日常,总是很不起眼的样子,细碎的操持日复一日,对待着某种冲击只是轻轻的一声“哦”,然后生活还在继续,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看着她,回想起采访过的那些客家女人,忽然觉得自己找到了客家女人的范式:经历了生死别离,也就练就了宠辱不惊,那些故事轮回往复之后,剩下的只是恬淡,她们的负重不仅在心灵和身体,更在灵魂深处,正因为这样,倾诉对她们来说,已经不重要,她们宁可把用于倾诉的精力转化成能量,转变成为对待岁月的坚强,而缄默和倔强同时印刻在她们身上,就像水一般的柔韧。

深刻的体悟:自然地把自己变成客家女人,坠入历史,叩击灵魂

接下来的日子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去采访,而是陪同奶奶过日子,把自己融入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看客家女人的每天,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变成一个客家女人。生活通过这种方式把大量的细节铺展在我跟前,而小说中预设的主角也日渐丰盈起来,我开始体悟到生活本身才是文学的第一现场,而之前的走访,端着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不是当事人,当你无法和小说中主角产生思想共鸣,也就写不出让读者共鸣的人物。

离开的那天,跟来时一样,还是鼓鼓胀胀的行囊。站在丘脊上回望,红土地深沉,田园静谧,屋舍安详,白发奶奶依旧立在门前相望。这一瞬间,仿佛自己坠入了历史,越过时空看见了另一个她。与浮光掠影的第一次造访不同,几个月的时间过去,那种突然而猛烈的震撼已经变得克制,而内心里更悠远绵长的余韵夹杂着难以言状的感伤,时刻叩击着灵魂。

定点深入生活,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学作家创作的严肃和严谨

回顾深入生活的过程,感谢这样一段生活经历,让我贴近了小说的“源生地”,让我找到了小说想要的人物,也知道该赋予她们什么样的性格,深入生活的日子里折射着客家女的一生,这些点滴会浓缩到小说里,她们朴实又执着的精神会是小说书写始终不变的底色。不管是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的客家女,还是当下活生生站在眼前的客家女,表面的环境和物象再不同,她们精神的内核从未改变。

作为一个网络作家,这是第一次参加定点深入生活的文学项目。通过这次经历,感受到了传统文学作家创作的严肃和严谨,进一步明白了与之的差距所在,也为自己将来的创作积累了经验。这次定点深入生活,加深了对“生活才是小说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的理解,也促动了我对网络文学如何走向的思索。要讲好中国故事,关键还是要到生活中去,从前的历史和当下的生活,有关信仰和精神的传递,才是最值得去进行发掘的题材。

我们的创作应该少一些浮华,多一些踏实,就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一样,只有做到真正的接地气,才能和读者、和时代同频共振。

作者简介】

天下尘埃,本名向娟。2016年11月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二级作家。2005年开始网络文学创作,有11部长篇小说,合计700余万字,出版6部,作品曾获第四届E拇指手机阅读大赛中金拇指奖、首届华语新锐小说大赛冠军、2013年互联网文化季网络小说大赛三等奖、2013年度首都青少年喜爱的十部网络小说、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银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获2015年度湖南青年文学奖。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