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风采】毛雨时:退休不“褪色” 贡献光和热

2017-10-02 08:12: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孙敏坚] [编辑:蒋俊]
字体:【

记者 孙敏坚

【档案】

毛雨时,72岁,入党已有35年。今年3月,他辞去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党总支(后升格为党委)书记的职务,转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作为韶山村多年的领头人,他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使毛主席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等荣誉。

【故事】

虽然已经卸任了“班长”退居二线,但闲不住的毛雨时常常穿着“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在毛主席铜像广场上转悠。“答个话、指个路,都是为韶山村服务。”毛雨时说。

92年前,毛泽东在自己的家乡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党支部。上个世纪80年代起,毛主席的小老乡毛雨时,接过了韶山村“当家人”的接力棒。

改革开放的号角业已吹响,传到了毛雨时的心坎里。

“穷则变,变则通”。为什么不利用主席故里的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毛雨时经过深思熟虑,提出要“解放思想,走商品经济的路子”。

然而,守土为本的村民一时转不过弯来,在他们眼里,搞旅游做生意就是给毛主席脸上“抹黑”。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主席故里更应通过文明经营带头致富。”毛雨时带着村里一班人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他的鼓励下,党员胡雪梅从一块手帕开始,率先在村口摆摊设点售卖工艺品,大受游客欢迎。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韶山村开始念活了“生意经”,如今,依托红色旅游成为个体老板的农户有310多户,从事个体私营服务的村民占42%。

当全村人靠旅游“发了财”,毛雨时却在2011年提出,将土地再流转集中,重新种上油菜、水稻、香莲等作物,利用一产促三产,实施四季种植工程。

如今,村里的田地加上韶山南环线沿线的200多亩土地,已全部种上了水稻、香莲,以前因缺水被弃种的22亩农田,也改种了高粱、玉米等旱作物。毛主席笔下“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盛景在韶山村变成了现实。

在金色与绿色交织的发展前景中,韶山仍然保持了最质朴的红色本质。毛雨时说,红色热土蕴含的信念才是韶山发展前行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韶山支部是毛主席亲手创建的,一定要把支部活动搞好,要为毛主席争光。”在毛雨时的带领下,党组织始终把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党建促经济发展,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老党员从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尊重、工作上请教;对年轻党员则严格要求,跟踪培养,实行梯队建设。

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们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文明经商,响亮打出“共产党员门店”“共产党员示范经营户”,树立了标杆。在毛雨时的带领下,韶山村党建活动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党员时刻注意维护韶山形象,人人争当先进,党内民主、团结,风气良好,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心愿】

毛雨时:“从十五大代表到十九大代表,这是我第五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为毛主席家乡的一名代表,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韶山这块革命胜地的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每个领域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这让我们主席家乡人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虽然我退出了基层工作一线,但退休不褪色,我要为中国梦继续贡献光和热。 ”

相关专题:十九大代表风采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