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湘西记忆 匠心意蕴”湘西州非遗精品赠献暨世界纪录认证仪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世纪广场举行。经世界纪录协会认证,8件非遗精品分别创造了8项世界纪录。
这8件非遗精品分别为:龙山县土家织锦《甲子顺锦》创世界最长的手工织造土家织锦纪录;花垣县苗绣长卷《锦绣湘西》创世界最长的手工刺绣苗绣纪录;永顺县竹编画《锦绣溪州》创世界编织密度最大的手工竹编画纪录;保靖县苗画《酉水流金庆华诞,吕洞溢彩铸辉煌》创世界最大的手工苗画作品纪录;凤凰县芭茅草贴画与苗族银饰结合作品《凤凰古城雪景图》创世界最大的银饰芭茅草贴画纪录;泸溪县踏虎凿花作品《画里泸溪》创世界最长的手工雕凿踏虎凿花作品纪录;古丈县素绣《锦绣茶乡》创世界最大的苗族手工素绣作品纪录;吉首市苗鼓对鼓《苗族圣鼓》创世界最大的手工苗鼓对鼓纪录。
附:8件献礼湘西60周年周庆的非遗精品简介
龙山县赠献的土家织锦巨制《甲子顺锦》由龙山土家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土家织女刘代娥带领徒弟精心制作完成,经向60米,纬向筘宽160厘米(32标准筘),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一轮甲子之巧,取民间“六六大顺”之寓意。作品包含了土家织锦的花草、鸟兽、器物、天象、地舆等方面的经典图案,全面展示了土家织锦的特点与魅力,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土家织锦集大成之作。
花垣县赠献的苗绣长卷《锦绣湘西》由十八洞村苗制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组织吴新兰、吴英花等60个绣娘,历时80多天赶制完成。作品长60米,宽1.6米,由包括花、鸟、鱼、蝴蝶等在内的60个不同图案变换组合而成,蕴含着民族团结、五谷丰登、兴旺繁荣等美好寓意。展开这幅苗绣长卷,可见绣布上龙凤呈祥、花团锦簇,五彩纷呈,鲜艳夺目,精美绝伦。绣娘龙美丽说:“一针一线‘绣’龙凤、‘绣’富贵,《锦绣湘西》代表了我们苗家人对湘西州成立60周年的美好祝福。”
由吉首市赠献的一对《苗族圣鼓》,直径为2米,鼓面全牛皮、全手工制作,选用成年水牛的上等水牛皮,皮要直包两米以上,鼓制作完成后,还由苗画代表性传承人梁德颂主笔,在鼓身和鼓面上绘制了《龙凤呈祥》的苗画图案,一个鼓以龙为主题,另一个以凤为主题,两鼓均是对称构图,配色方式为五行配色,从整体上讲究和谐与平衡。这对苗鼓于今年7月在乾州古城制作完成。
保靖县赠献的苗画《酉水流金庆华诞,吕洞溢彩铸辉煌》长6.6米,宽1.2米,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苗画有史以来最长的一幅。作品反映了湘西保靖县的人文风貌、地理特征和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呈现了苗画版的保靖县吕洞山、酉水河、保靖四桥、“八部大王”等。该画作蕴藏的苗族文化元素很多,包括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苗族迁徙等苗族神话传说,将土家族文化和苗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巧妙地体现了民族间的和谐发展和对家乡未来的美好展望。
凤凰县赠献的《凤凰古城雪景图》把获得国家专利的芭茅草贴画艺术与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相结合,塑造的是古城凤凰沱江边的一处典型景观——北门码头。整幅作品尺寸为4200mm×1500mm,均为纯手工制作完成,耗时176天。作品所用的材料为芭茅草和苗族银饰,利用芭茅草本身的颜色深浅、宽窄大小、粗细长短和银片的厚薄、光泽变化,合理科学制作。整幅作品应用芭茅草2万多片,银片6千多片。制作过程集剪、贴、削、刮、烧、锻、拼、焊等为一体,做工精细,搭配完美。
古丈县赠献的素绣《锦绣茶乡》长4.2米,宽2米,作品全部采用黑线(俗称青线)在白布上绣制。刺绣的针法是在传统苗绣的基础上,将数纱、挑花、锁花等绣法技艺糅合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整合提炼,形成了既不失传统湘西苗绣特色,又自成一格的独特工艺。该作品以古丈县自然风光为蓝本,将古丈红石林、坐龙峡、高望界国家森林公园、天桥山、栖凤湖和代表古丈特色产业的茶乡和传统村落,通过作者的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地展示出来,充分表现了古丈的自然风貌和传统茶文化底蕴。
泸溪县赠献的踏虎凿花作品《画里泸溪》由李铁骑等60位泸溪踏虎凿花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花费60天辛勤凿刻而成。作品长8米,高1.2米,运用“八色分层”的创新型凿花手段,表现了踏虎凿花的阴阳对比线条,既有传统的浓郁地方特色,又有鲜活明快的时代特征。作品呈现了十里画壁、橘颂塔、辛女岩、涉江楼等泸溪县代表景点,画面中有60只祥鹤翩翩起舞,既表达了沅水儿女对建州60周年的庆贺,又反映了60年来湘西人民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历史巨变;8辆行驶中的车辆则象征着湘西八县市奔跑在经济建设的快车道上。
永顺县赠献的竹编画《锦绣溪州》由胡廷贤等13个竹编师傅历时150天编织完成。作品长8米,高2米,每厘米由13根竹丝编织组成,共用了380多万根竹丝,是世界最长的竹编画《清明上河图》竹丝用材的23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