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苗人笔下的民族史诗

2017-08-18 09:58:5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戴明浩] [编辑:蒋俊]
字体:【

“大小金刀,砍开香炉头上祖宗宝殿,东祭太阳,西祭明月,照开香炉祖宗阴阳宝殿……”文辞粗犷也神性、虔诚也古朴,传递出古代苗人的宇宙观和敬畏感,这是《城步苗款》开篇所记的款词。

所谓“苗款”,是苗族历史上一种联结本民族各部落、寨、团、峒,“歃血为盟”的盟约,对内调和自治,对外御敌防务,今天的研究者称之为“苗款”。 按照《城步苗款》记载,湘西南大地上,有过一幕幕光辉的图景。如公元1192年10月,来自广西龙胜、三江、资源的72个村寨、湘西南城步、绥宁、靖州、绥宁、通道的48个村寨,1000多名代表齐集于今天城步大洲(即今城步苗族自治县城儒林镇附近),举行了湘桂黔苗族历史上的第二次“合款”……

《城步苗款》的作者银龙,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人,他带着没能见到心血之作付梓的遗憾于2002年离世。作者生前抢救性地搜集到当地苗族历史上口耳相传、微言大义的上万句“款词”,并不遗余力地多方考证、注释,在相关地方史志的旁证下,再甄别古稀苗人的口述记忆,又遍查漫漶于荒野的文物证据,进而大胆作结,合理解读,还原出古代城步苗疆的宗教、社会、军事、民俗、伦理、婚嫁等方方面面。《城步苗款》所展示的昨日图景,是一部史诗意义上的苗民族大书。

1996年秋天,通过20多天笔录,银龙从本县唯一能够讲述的阳知德老人口中,留住了珍贵的“葬歌款”古歌,两个月后,阳知德老人辞世……像这种和时光的比赛,作者屡屡遇到。也有欣喜欲狂的时刻。2001年12月13日,他获悉城步水口山苗寨两位银姓兄弟在建房过程中掘得精美的远古陶罐,即刻前往保护,后经证实出自约7000年前的远古先民。身为苗裔,他会有怎样的为之心颤?!水口山苗寨,正是作者的故乡。

正因有了银龙的艰辛探寻,苗疆历史才有了让当下的人们凭文字追溯的可能。作者女儿银亚平女士回忆道:“父亲为此书做了20多年的功课,花光了全部收入,常年奔忙在城步的大山深处,和苗族老人交朋友。家里也成了苗民的办事处,有的苗家阿爸阿妈生病了也找我的父亲。客人唱着古老的苗歌,父亲痴情地醉心其中……”

《城步苗款》是一部局部地区人民的心史,也打开了人类历史大观之一奇观。它的意义在于,即便一个小小的山区少数民族县,那些只有当地人才说得出来的地名背后,也有过前人的数代心力,乃至浴火重生。

苗家赤子,苗人银龙!他用自己的才华、眼界、心胸,修成“城步活地图”之享誉,为自己的民族一点点地拭去时间的尘埃,捧出一部《城步苗款》奇书。

(《城步苗款》 银龙 著 岳麓书社出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