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铜鼓县定江东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部)旧址——萧永翁祠。(资料图片)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朱文硕 周帙恒
在浏阳市张家坊镇与江西铜鼓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上树木茂盛、飞鸟欢鸣、溪水清亮,与南方常见的山没什么两样。
但它并不是一座寻常的山。90年前,这里发生了一件“鼎定乾坤”的大事——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的毛泽东,在这座山上成功脱险,避免了杀身之祸,随后领导了秋收起义,继而领导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与建设。
这里,铭刻了一段关乎毛泽东个人生死,牵系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传奇。
7月中旬,我们来到这里,去触摸那段传奇。
毛泽东被捕面临处死,押解途中机智逃脱
1927年9月上旬,为直接指挥驻扎在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同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安源煤矿共产党员易子义一道,从安源出发前往铜鼓。
翻山越岭跋涉几日后,毛泽东一行走到了浏阳张家坊境内。在一个叫七溪坳的地方,他们被十几个民团团丁拦下盘查。对此,毛泽东、潘心源其实早有防备,他们离开安源时就开具了“煤矿采购员”的介绍信,并乔装成商人模样,途中遇有盘查,均称前往铜鼓、万载等地采购物资,一路都算顺利。但在七溪坳,团丁死活不肯放行,非要将他们押到张家坊团防局去不可。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被捕。在被押往张家坊团防局的途中,毛泽东机智逃脱。对此,毛泽东1936年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有详细描述:“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枪毙我对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却不允许。因此我决定设法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不到200米的地方,我才找到机会。我一下子挣脱出来,往田野里跑。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日落。士兵们在追踪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用手接触到他们。尽管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任何希望,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么地我没有被他们发现。最后,天近黄昏了,他们放弃了搜寻。”
毛泽东脱险之后,潘心源在被押往浏阳县团防总局的途中也机智地甩掉了团丁。易子义被押到浏阳县城关进了监狱,后在工农革命军攻占浏阳县城时获救。
如今,毛泽东脱险之处已被建成革命纪念地,记者采访时,一些游人正冒着酷暑来此参观。“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这里,他们通过看实地、听讲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苦曲折、生死考验才创建了新中国。”纪念地工作人员说。
打出工农革命军军旗举行起义
1927年9月10日,脱险后的毛泽东风尘仆仆赶到了铜鼓县城。此时,驻扎在这里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已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
当天,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在县城萧家祠主持召开第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他向大家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号召大家拿起枪杆子,立即举行武装起义。
“那天正好是中秋节,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和第三团全体干部聚了餐。革命的暴风骤雨即将来临,大家都很兴奋,有些人还喝了酒。”走在萧家祠绿草如茵的院落里,铜鼓县史志办主任王现国告诉记者。
1927年9月11日,第三团打出工农革命军军旗,举行起义。
当天凌晨,铜鼓县城东隅双江口大沙洲上,军旗猎猎,梭镖如林,第三团全体将士在此集合。毛泽东检阅部队后,一声令下,将士们浩浩荡荡出发,向浏阳方向挺进,先后攻取了浏阳的白沙镇和东门镇,由此踏上武装斗争的漫漫征程。
当年携手闹革命,如今合作谋发展
“在支援秋收起义、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等斗争中,全县被杀害的群众有七八万人,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有1.8万(占全省烈士的7%)……”这是一段关于铜鼓革命历史的记载。
透过这段悲壮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一幅热血场景:在铜鼓爆发的那场起义中,毛泽东和浏阳工农义勇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舍命支持;浏阳与铜鼓两地人民携手抱团闹革命,使得起义的枪声顺利打响。
战火湮灭,岁月变迁。
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浏阳与铜鼓赓续“携手闹革命”的传统,拉开了“合作谋发展”的大幕。
近几年,铜鼓着力实施“调头向西,对接浏阳,主动融入长株潭经济圈”的发展战略,而浏阳也欣然伸出橄榄枝,积极推动包括铜鼓在内的湘赣边界区域合作,双方在产业协作、交通互连、安全联管、生态同治等领域取得不少实质性成果。
两地人民的互通互融也很活跃,铜鼓人在浏阳做生意、工作、买房、安家的越来越多,浏阳人在铜鼓投资、办厂、开店、旅游的也与日俱增。
周其亮,是两地“合作谋发展”的参与者。这位浏阳人已经投资4亿多元,在铜鼓一个叫汤里的地方建起了森林温泉度假区,今年9月将正式营业。他说:“浏阳和铜鼓都是革命老区,历史上一直有很亲密的关系。现在两边的交通很便捷,政府又在大力推动合作,两地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史料链接
排埠休整
1927年9月14日,毛泽东率领的第三团在先后攻取浏阳的白沙镇和东门镇后,遇到强敌围攻。毛泽东考虑到硬拼不利,命令部队转移。9月15日,部队回到铜鼓的排埠,进行短暂休整。在这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深入思考,认为中国共产党以当时力量去夺取中心城市的做法不符合实际,只有先向农村进军,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9月17日,毛泽东率第三团离开排埠,向浏阳孙家塅转移。
(史料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