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波浪拍天来

2017-07-21 08:32:5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志清] [编辑:夏博]
字体:【

王志清

初读《大地苍黄》,我就被一种磅礴之气所震慑,且生成了一种好感与预感:“罗长江的《大地苍黄》以立体长卷式的全新文本,美丽地装点了散文诗寥落的天空,为散文诗长了脸,也使散文诗的呵护者与歧视者们看到了散文诗并不黯淡的前景。”

两年后,又捧读《大地血殇》,我不禁为之拍案叫好。 如今,看到罗长江的《大地》五部的构想,真可用“欢欣鼓舞”来形容我的心情。罗长江用一部又一部散文诗文本制造了“无边波浪拍天来”的视觉冲击力,让我眼界顿开,欣喜无限,而罗长江就是那个凿破昆仑的勇者和创作者。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诗需要一些壮大的、野蛮的、粗犷的气魄。”我以为,狄德罗所说的这种美,是一种壮美。许多人写的散文诗以一种小摆设、小格局、小气度的病弱之躯而自降品格,让散文诗饱受歧视与凌辱,我特别欣赏散文诗的壮大之风,也特别提倡呼吁散文诗也能够壮大起来。

罗长江的散文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抑或说总体印象是壮美。罗长江的《大地》系列已经出版两部,即《大地苍黄》与《大地血殇》,根据其提供的创作构想,这个系列共五卷本,还有《大地涅槃》《大地芬芳》《大地梦想》,分别与传统文化之“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这种构想的本身,就具有不同凡俗的壮大之美,诗人以大湘西为背景形成庞大的联袂性质的组唱。从已经出版的两部散文诗看,诗人熔铸史诗品质,将繁富复杂和已经陌生辽远的生活场景引入现代社会之宏阔时空,突破了散文诗小脚女人的藩篱。

罗长江反映抗战时期湖南各会战题材的长篇作品《大地血殇》,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通过写战争来写民族心灵史。这部长篇散文诗,以一场为抗日阵亡将士招魂的民间祭典为主线,正面书写湘西会战,穿插折射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其它几场湖南会战。将巫风楚韵的民间祭祀与苍凉高古的屈原《九歌》对接,将悲壮惨烈的抗日战场与瑰丽奇谲的湖南风物、风土、风习、风情对接,将日渐远去的战争与当下世界对接,更与历尽沧桑的民族心灵史对接。作者探索与发掘散文诗写作的种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拓展社会容量,无论是取材选题还是立意题旨乃至运笔调色,都具有震撼心魄的壮美。

《大地苍黄》则是另一种宏大叙事,书写村庄里各色人等以及他们的命运史:既有猎户、渔民、铁匠、放牛娃、鸭客,又有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和潦倒的无名诗人、采风的音乐人、会弹一首好风琴的女教师,还有走出这方天地的学生娃、打工仔、农技干部、军人、女大学生、台湾老兵等。这些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人生经验的人物,偶然或必然地彼此碰撞,互为纠结,生动而立体地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小村落在现代文明蛊惑下的躁动。

罗长江散文诗的优美,则主要是体现在细部摹写上,体现在文字明丽而深郁的质感上。《大地苍黄》中“鸭客谣”章写一个“鸭客”的悲剧,悲剧的背景则在“一个春水茫茫的日子”里展开。其中画面看似信手涂鸦,清新平易,却有一种转折顿挫的蓄势,生成了灵动婉丽而变化多姿的生动。

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从这些壮美与优美中,我们不是可以探入作者的灵魂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