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篇

“湖南智造”看长沙:“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呼之欲出

2017-07-20 08:51:4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桂明] [编辑:夏博]
字体:【

华声在线记者 邓桂明 长沙报道

3个企业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1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

三一泵送18号厂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号称“最聪明的工厂”;

博世汽车让市民在家门口见识到真正的“工业4.0”……

7月8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主题之“湖南智造”采访团走进长沙,记者看到,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城市已经抢占智能制造先机,透明计算系统终端、国产大飞机C919刹车系统、私人订制卫星……借助“中国制造2025”东风,长沙智造交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耀眼成绩单。长沙倾力打造的“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呼之欲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智能制造漂亮“组合拳”给长沙加速

在风云变幻的智能制造变革潮流中,要借势而为,更要逐浪而起。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是长沙的城市人格和城市底色。近年来,长沙敢想敢为,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发展进一步加速。2016年,长沙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增速在15%以上,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增速50%以上。截至2017年 3月,长沙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90个,总投资2019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3个。

2015年7月,长沙市委市政府率先全国发布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和产业。出台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智能制造装备本地采购(租赁)补贴实施细则等政策,初步形成了“奖、补、购、租、投、池、市”等政策支撑体系。

2016年9月,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

2017年6月7日,长沙正式发布《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简称“长沙工业30条”),打造顶层设计政策“升级版”。“这是国内目前干货最多、可操作性最强、综合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的政策文件,足以载入长沙工业发展史册。”《经济日报》如是评价。

长沙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电子共同设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建设长沙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打造了30多家“众创空间”,并在新材料、增材制造、机器人、北斗导航等建成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以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为智能制造提供共享平台,为企业降成本、提效益。

长沙在力推三一重工、华曙高科、威胜集团等企业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同时,在中联重科、格力电器宁乡分公司、博世汽车、加加集团等230家企业启动市一级的智能制造试点,带动全市28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与“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将一起开拓长沙智能制造的“新蓝海”。到2018年,长沙将力争实现3个30%的目标,即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的三一泵送18号厂分为装配区、高精机加区、结构件区、立库区、展示厅、景观区六大功能区域,生产全线使用数字化控制和管理,具有更高的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能够实现先进的柔性化混流生产。

一大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长沙制造在转型升级中按下了“快进键”,传统主导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引领长沙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翘楚,博世汽车让市民在家门口见识到真正的“工业4.0”。

博世长沙生产技术总监张毕生介绍,新生产线通过U形呈现,34个工位仅需2个产业工人协作,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值。

博世汽车完全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一条全新第九代防抱死马达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质量损失减少30%,换型时间减少30%,真正实现了“智能生产”。

加加酱油更是实现了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包装,酱油制造十多道工序,全依靠机械作业,打造出舌尖上的“智能”制造……去年以来,长沙格力、海信生产基地、铁建高端地下装备等一批龙头企业投资过50亿元的智能制造项目陆续动工和投产,长丰猎豹、中信戴卡等项目加快推进,长沙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加加酱油“发酵食品(酱油)数字化工厂”。合理布局工艺路线,采用核心技术装备,通过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无人化是食品产业工业4.0的终极目标。

长沙格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大量使用自主研发自动化装备。图为工厂的智能信息集控中心。

点击视频看长沙格力机器人联合作业,配合默契。

主导产业历久弥新,新兴产业也不甘示弱,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长沙的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竞相追逐的火热场景。

2015年杉杉新能源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8%以上,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13%,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中锂隔膜的生产工艺填补了湿法隔膜中国自主生产的空白;妙盛动力成为国内唯一全系列锂电池制造商、湖南省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企业……

作为高端装备等产业的上游支撑,长沙新材料产业产值正似江潮涌岸,一浪高过一浪。201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2016年达2300亿元,2017年预计2500-2600亿元。新材料产业正成为长沙经济迈进“万亿元俱乐部”的“主引擎”,拉动长沙产业结构持续向优向好。目前,长沙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池材料聚集区。新材料产业企业主要集聚在长沙高新区、宁乡高新区和望城经开区等工业园区。

与此同时,以“新技术、新产业”为代表的长沙新经济也是异军突起,如,移动互联网企业已聚集了1.2万多家,华曙高科的3D打印技术世界领先,北斗导航和军民融合产业及虚拟现实产业方兴未艾,从商用卫星到低空通用飞机,从高铁控制系统、有轨电车到盾构机,从陆地的汽车到水里的游艇,从大型的通信设备到手机等等,长沙都有生产或即将投产。据了解,长沙的新经济来势很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速,有的是“井喷”式发展,如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产业等。

其中,北斗导航更是长沙智能制造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明珠,未来5至10年内有望培育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湖南省从事北斗导航的企业已经超过50家,其中,90%以上的企业聚集在长沙。长沙的北斗导航产业链逐步完善、核心企业茁壮成长,航天科工、海格通信、中国电子等龙头企业均在长沙“落子布局”,中森通信、长城信息、湘邮科技、北云科技、航天电子、矩阵电子、中本导航等本地高成长性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产业园区等发展载体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北斗导航。

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底气更足

长沙曾经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工程机械一枝独秀。一路走来,一路拼搏,一路发展,长沙工业化进程持续加速。2005年,长沙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300.62亿元;到2015年,长沙工业产值已达到万亿规模。近十年,长沙工业增长达到了惊人的530%!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随着工业的飞速增长,长沙经济实力上升到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影响力、辐射力、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均不断提升。在“中国制造2025”的引领下,长沙智能制造的“体格日渐强壮”,正在阔步走向世界。

目前,国内已有上海等多座城市提出打造智能制造中心。什么是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并没有标准,但国内引领、世界领先是肯定的。长株潭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底气更足!

就在采访团来长沙的前一天,7月7日,长沙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鲜明提出:长沙将以“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发挥长沙在全国推进智能制造引领示范作用、省会城市担当带动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为此,长沙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三年打基础。即2018-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企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三年扩示范。即2021-2023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优势产业企业智能转型基本实现;第三步,两年树标杆。即2024-2025年,全市制造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完善,长沙已基本成为“产业智能化先行区”、“智能产业化引领区”和“高端智能装备知名品牌聚集区”。

到2020年,长沙将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市级、省级、国家级智能示范企业(车间、专项)将分别达到530、50、10个。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并形成产业集聚。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北斗导航、智能传感与芯片、工业互联网、无人智能装备等几类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得重大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产业化,智能技术及装备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届时,长沙的智能制造技术与产品将‘走出去’,扩大‘长沙智造’在‘一带一路’国家乃至全球的品牌影响力。”长沙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滔表示,智能工程机械、磁悬浮、智能能源管控、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等装备及产品都将“走出去”,形成500亿级产业规模。

相关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智造 铿锵前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