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寻根湖湘文化之旅丨屈子祠旁:汨罗江畔水声宛若当年吟唱

2017-07-16 08:13: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伍婷婷 刘璐妍] [编辑:蒋俊]字体:【  
2017年7月12日,丁酉年农历六月十九,初伏。端午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汨罗江周边的龙舟广告仍然醒目。屈原投江2295年后,人们仍然用赛龙舟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位“哀民生之多艰”的三闾大夫。

7月12日,位于汨罗玉笥山的屈子祠。组图/记者陈韵骄

传说屈原投江的河伯潭。

现今的“故楚三闾大夫墓”坟冢直径50米,介于深山和庄稼地之间。


文丨记者 伍婷婷 实习生 刘璐妍

2017年7月12日,丁酉年农历六月十九,初伏。端午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汨罗江周边的龙舟广告仍然醒目。屈原投江2295年后,人们仍然用赛龙舟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位“哀民生之多艰”的三闾大夫。

6月底的那场暴雨,汨罗江畔洪水肆虐的痕迹残留,草木凌乱着,退水的地方淤泥还未晒干。即便如此,来屈子祠祭祀屈原的人络绎不绝。漫长的两千多年时光过去,屈原仍顽强地驻留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这位行吟泽畔的士大夫,将自己的仓皇、无奈、愤慨等悲喜交加的情绪糅进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而在这蓝墨水的上游,仍徘徊着他的诗歌之魂。

屈原的足迹成谜,人们只能在一些留存的建筑中寻找蛛丝马迹。7月12日,我们在汨罗屈子祠,穿越两千多年时光,寻觅已凝固成永恒的篇章。

有屈原气质的四棵三百年古桂花树

在沅湘流域兜兜转转,公元前287年,屈原来到汨罗。至此,他在湖南境内的足迹将近一个圆。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攻破的消息传到屈原这里,他怀石自沉汨罗江,结束了悲情一生。

初伏这天,汨罗江上的天空像挑染的蓝幕布。在进入屈子镇的小路上,造龙舟的大小场子不下五个,这里仍然保留着最古朴的纪念方式。行至玉笥山脚,抬头望去,楚堤之上,一只白鹭悠闲地停落江边,它伸长脖子,看着来来往往的车和人。在靠近屈子祠的树上,几只打湿翅膀的鸟儿在晒太阳。突然间,一棵大樟树上蹿出一群不知名的黑、白颜色的鸟儿,忽地一下子就飞走了。

屈子祠建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传言这里是屈原在汨罗的住所。屈原殉国后,乡人立祠以祀,历代多有修缮,现存玉笥山上的屈子祠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建。“屈子祠里的很多柱子都是以前留下的,包括那些已经爬满青苔的麻石。”屈子祠副馆长杨希领着大家进入祠堂。祠堂古朴依旧,只是比清朝年间缩水了不少。两边的天井由于经年累月的雨水侵蚀,墙上爬着一些青苔,隔远看,犹如一幅水墨画。

屈子祠里四棵300年的桂花树最喜人。“树之所以放在庭院里,一来好养,二来它的香气跟屈原的气质很像。”杨希说,屈子祠周围不仅有桂花树,还有百年树龄的香樟、枫树、梧桐、油茶、傲春檀、栗数、女贞、槐树和大叶杨等。近年来,又栽植了杜英、石楠、玉兰、银杏等稀有珍贵树木。这里春有迎春、杜鹃、含笑、茶花;夏有玫瑰、月季;秋有芙蓉、葱兰、桂花;冬有梅花、洁香。这些植物,呼应着屈原的高洁品格。

站在屈子祠上眺望汨罗江,最能感受到“孤独是一只鱼筐”的心境。没改道前的汨罗江呈放射状,那时候四条小支流,对岸是湿地。1958年汨罗江改道后,对面就成了屈原农场,湿地也小了,但是还是能遇见很多白鹭和很多动物。杨希走上屈子祠左边的独醒亭,亭子是后来的建筑,很新,人站在上面,回望屈子祠,仿佛跨越历史的风尘与古人对视。

屈子祠右边还有屈原碑林,藏着很多名家书写的屈原诗句,大大小小有356块,包括他的《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来屈子祠参观的人,有益阳、株洲、衡阳的,“汨罗是屈原沉江的地方,要来看看的。”

古老的龙舟仪式仍在,每年还需要“偷”底梁

屈子祠附近,古老的风俗犹存。在屈子祠门口,有人摆摊卖芝麻豆子茶,“这是我们的特色,来此地的人一定要尝尝的。”老板热情地招呼客人,同时麻利地将姜丝、盐、芝麻、豆子、花生、茶叶等材料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很多人吃不惯这茶,但我们这里是用这个待客的。”这碗温温热热的茶,夏天不怎么讨喜,但到了冬天,它会让人生多出几分暖意。

“屈原投江后,我们这里最古老的纪念方式就是赛龙舟。”杨希指着自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就是赛龙舟晒的。”也难怪在去屈子祠旁的镇上,草地里、渡口边立着造龙舟的招牌。这里的龙舟讲究很多,底梁是整棵树,不能自己买、砍,需要偷。每年到了造龙舟时,大家晚上行动,将合适的材料“偷”回来。“一般是三五人一道,要偷的底梁是很久之前就看中的。”杨希说,若“偷”梁的过程被主人发现,有一个人就会拿出红包给他,悄悄告诉他这是造龙舟用的。这时候主人追,偷材料的跑才寓意龙舟赛得快。“在那段日子,家里丢了木材,大家不会觉得奇怪,都知道这些可能都拿去造龙舟了。”在汨罗江,现在仍然保留着造龙舟的规矩,“造龙舟很神秘,女性不能在旁边观看。”到了五月初一,所有的新龙舟都要打造完成。这时候,大家就去江边设坛,请族长或者有名望的老人主持仪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因为五月初五要赛龙舟,初一这天,参加汨罗龙舟赛的船只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汨罗江,大家停好船只,带着龙头上岸,祭拜屈原。“以前的龙舟赛是以姓氏为单位的,每个姓氏都会凑钱划龙舟。我们这里有二十多个姓氏,不管是年轻的小伙子还是有力气的中年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杨希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汨罗人,十几岁的时候就赛龙舟了。

这一天还有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的习俗,人们从汨罗江上担水洗澡,还称之为龙头澡。

一片青草地里的屈原十二疑冢

在东起汨罗山屈原墓十二疑冢,西至罗渊屈原投江处的22.8平方公里上,留下了采撷不尽的屈原传说和历史遗迹。

屈原投汨罗江后,传说屈原遗体被渔民打捞至岸墩,半边脸被鱼啮损,女嬃哀痛欲绝,以平日辛苦淘得的汨罗江沙金,打制一具屈原金脸,附遗体面庞安葬,造了十二疑冢。现今,这十二疑冢就在屈子祠隔河对面的山头,驱车20分钟车程。一说屈原墓,村民们都知道大概的方向。这一路曲曲折折,好几个右拐,直到最后一个岔道,若不是及时停下,可能又会错过。屈原墓一直没有定论,所以一个小卖部老板听到有人要去找屈原墓,很讶异,“右转,经过一个小小的隧往上不远处就是了。”

屈原十二疑冢是战国墓地,现已纳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一片庄稼地和深山之间。“故楚三闾大夫……”的石碑立在一片青草地里,后面是传说中的屈原坟冢。“这个坟冢直径有50米。”若不是杨希提前告知,当我们爬上坟冢看到各种动物脚印和干牛粪时,以为走错了。但这边风景独好,站在屈原墓上,可以看到对面的火车飞驰而过,时空交错。

由屈原墓返回,再驱车半小时就到达屈原投江的“河伯潭”。这一路正好赶上双抢时节,青黄相见的稻子,路上晒谷子的农人,收割机的轰隆声,人们的嬉笑声,还有路上驮东西的三轮车声交织一起,好一幅丰收图景。河伯潭的水似乎没有受到不久前洪水的影响,风再大也只有一点点涟漪,在阳光的映照下,碧波粼粼。“看着这水,真有跳进去洗个澡的冲动。”路人感慨。

河伯潭已离汨罗江很远,但是潭里的水深不见底,当地人在此处设立了一块石碑,造了一个八角亭,记录两千多前,屈原曾在此投江。可是这里离汨罗江这么远,屈原为什么来河伯潭投江呢?当地人解释,“汨罗江没改道之前,这里曾是它的一条支流。”真真假假,两千多年过去,世事沧桑,或许这些传说和谜团,也是人们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