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专
3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3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把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扎实推进发展生产、易地搬迁、教育帮扶等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但目前全州仍有835个贫困村、39.47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还很重,必须咬定目标,持续发力,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6月27日,我与部分州直单位负责人,一同来到凤凰县腊尔山片区,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腊尔山片区包括腊尔山、禾库、两林3个乡镇,是自治州乃至全省贫困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平均海拔800米以上,苗族同胞占当地居民98.5%,属自治州脱贫攻坚重中之重、坚中之坚。“篱笆房、泥巴水,出门全靠两条腿;早苞谷、晚红苕,一天三餐难吃饱”,是对这一带老百姓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
车子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行驶,经近1小时颠簸,我们来到禾库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下车就感受到了气候的差异,山下烈日炎炎,山上凉风习习。项目负责同志介绍,这个安置区占地613亩,建房1444套,可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444户6428人,并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市场等,建成后将是一个集旅游商贸、高山生态、苗族风情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我叮嘱县、镇负责人和建设单位,要坚持“实用、节约、协调、美观”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工。尤其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域旅游开发相结合,着力搞好就业创业等后续保障工作,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腊尔山镇夯卡村。夯卡村是我的扶贫联系村,“夯卡”苗语的意思是“漂亮的小峡谷”,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当地流传着“有女不嫁夯卡郎”的话。我们先来到村里易地搬迁安置区,放眼望去,一栋栋外墙土黄、屋顶青灰的富有苗族特色的安置房,横卧在小山丘下。这次搬迁的两个自然寨共35户1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原来居住在峡谷谷底,信息闭塞,十年九灾,通往外界只有一条天梯路,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这个项目去年3月立项、11月建成、今年1月完成搬迁,历时10个月。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在这里召开,国家发改委还将其纳入典型项目动态监测点,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借鉴。去年12月24日,在新房钥匙发放现场,搬迁群众自发穿着苗族盛装,打着苗鼓,唱着山歌,欢庆新居落成。很多贫困群众拿到钥匙时,都流下了感恩的泪水。今年农历新年时,每家每户自发在新家门口贴上“共产党好”字样的新春对联。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只要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干部当亲人、当家人。
安置区入口处,一栋稍大的房子里,几个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扶贫队的同志说,这是外出务工多年的麻锆波、龙珍爱返乡创业成立的苗绣制品公司,主要制作苗族服饰、绣花鞋、土布鞋、民族手包等旅游商品。我详细询问公司发展情况、收益怎么样、为什么回家乡创业、还有什么需要帮助?麻锆波表示,现在来凤凰旅游的人很多,苗绣产品不愁销路,公司效益较好,还能带动一些贫困户脱贫。由此,我深切地感到,贫困群众脱贫还是需要一批能人来带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返乡人员创业支持力度,在手续办理、小额信贷、税收等方面多给优惠政策,搞好全方位服务。
在夯卡村我的结对帮扶联系户龙华知家里,他掰着指头算收入账。在扶贫队帮助下,他家养了两头湘西黑毛猪、60多只鸭子,种了2亩辣椒、2亩优质稻,农闲时还打点零工。听到这些,我鼓励他,要坚定信心,自力更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在腊尔山镇流滚村,照例先去走访慰问帮扶联系户吴庆成。吴庆成今年76岁,家底很薄,自己也没什么技术,加上老两口长期患病,生活过得比较艰难。他告诉我,现在党关心咱老百姓,政策好了,扶贫队也来了,脱贫有望了。今年家里养了4头猪、种了2亩辣椒、1亩优质稻、20多只鸭子,孙子在浙江打工,平时给家里也寄点钱,去年通过危房改造,建起了新房子,日子好过多了。我叮嘱他,现在日子好起来了,也要注意把身体养好,不要因为害病,把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又搭了进去。
从吴庆成家出来,我们漫步走到村部楼前,看到一些群众坐在路边石板凳上休闲,有的站在篮球场上拉家常,一群小孩子骑着自行车开心地嬉闹着。看到我们时,群众不约而同地围了过来,个个笑逐颜开,争相与我们攀谈。大家畅谈村里的变化、发展的产业、今年的收成、孩子的读书等。我叮嘱他们,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好了,一定要使用好维护好,让大家长期受益,同时要自觉搞好村子环境卫生,树立文明新风尚,既过上好日子,又享受好环境。
(作者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