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大学生士兵李新普:火热军旅 锤炼精彩人生

2017-07-13 07:09:4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曾晓晨]字体:【  
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号召,进入大二的李新普携笔从戎。“人穷志不短。”李新普话不多,却见心见肝。2012年12月,他毅然穿上军装,奔赴新疆。

李新普在进行冬季拉练。(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人物简介:李新普,1991年10月出生于湖南涟源市一个贫困农家。2011年9月,考入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2年12月参军入伍。2013年12月,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在军区报刊上开辟“李新普新兵日记”专栏。2014年担任副班长。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专业知识要求十分严苛的排爆、反恐等重大危险任务,被所在部队树为突出典型。2014年6月入党。2014年退役后,担任长沙理工大学民兵连指导员,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湖南省优秀毕业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7年6月,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湖南日报记者 周小雷 通讯员 周威

“爸,妈,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很可能在这次维稳行动中牺牲了,但我从没有后悔过成为一名祖国的战士,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一封维稳行动前夜写下的遗书。

遗书的主人公叫李新普。

今年6月6日,在长沙理工大学“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3万余师生记住了这身迷彩绿。

“他的精神激励了我,我要成为李新普式的大学生士兵。”已经报名应征的赵远清说。

“部队是大学生锻造成才的好地方。”长沙理工大学校武装部部长黄自立说。

“他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他身上闪耀着一种家国情怀,一种以强国强军梦牵引的时代担当。”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说。

★关键词:选择

穿上军装,我总有向前“冲不完的劲”

在新疆大漠里,有一种不起眼的小灌木骆驼刺,地面只有尺把长的枝条,地下却扎出几米深的根,冬天灰秃秃的,眼看要死了,给点水,又倔强地开出鲜亮的小花来。

李新普像骆驼刺,尤其是它的“倔”。

出生于湖南涟源的李新普自幼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里缺乏劳动力,下田农作、砍柴做饭的担子早早地落到他的肩上。大山里的清贫磨练出90后少有的成熟。

靠着这股韧劲,李新普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为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号召,进入大二的李新普携笔从戎。“人穷志不短。”李新普话不多,却见心见肝。2012年12月,他毅然穿上军装,奔赴新疆。

李新普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雪。漫天的雪花夹杂着风沙迎面扑来,吹得脸像刀割一样疼。高温可达58摄氏度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阿里高原;冬天夜里可达零下四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几米厚的积雪,这些都是来自南方的李新普从未体验过的。“我不能当逃兵,死也要死在新疆。”李新普暗下决心。

新兵分连那天,眼看着一起坐火车的40多名新兵陆续被老兵带走,偌大的操场上,只剩下李新普孤零零地站到最后。李新普后来才知道,他太不起眼了——1.65米的个儿,又黑又瘦,班长们看不上。

差距拉开了。战友们大多高大结实,别说武装5公里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人家就是齐步走得稍快了些,排在队末的李新普也得一溜小跑才能跟上。战友嘲笑他“是个纸糊的兵”。可李新普不甘心,他怕淘汰,怕脱下这身绿军装。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一刻不停地踢正步、做俯卧撑、练冲刺,数九寒天汗流浃背,胳膊肿得拿不起馒头。

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雪地里越野行军,部队发的军用棉鞋磨破了,李新普脚底肿痛不堪,班长拉着他上收留车,可李新普头一扭,跟上了大队伍,归营时棉鞋底都磨掉了,双脚浸在雪水里像刀割一样生疼,红肿得穿不下鞋子。

新兵结业考核,李新普成功逆袭,科科优秀。

★关键词:目标

大学生要当军营里最好的兵

“我不怕苦不怕累,只怕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是李新普日记里的话,也是他的心里话。

刚到部队第一天,新兵排长刘虎查房发现李新普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掀开被子一看,李新普窝在被子里,用手电筒写日记。“新兵喜欢写日记,新鲜事儿。”刘虎给他开后门,买来台灯,腾出自己桌子给他。后来,李新普把日记写上了军区报纸,读《新普日记》成了新兵营的必修课,台灯也留到现在。

李新普爱学习在全团出名。

在工兵连,爆破是主业,兵龄5年以上的老兵才能上阵。“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李新普决心闯一闯。可第一次听骨干讲解,他就被迎头浇了一瓢冷水,看着专业书上的数据和图表,更是如坠云里雾里。李新普一头钻进图书室“充电”。

2014年,部队赴塔克拉玛干沙漠驻训。出发前战友都在储备吃的,可他扛上满子弹箱的书。

夏日炎炎,帐篷热得像个蒸笼,李新普独坐在小板凳上啃爆破公式。一次实在热得受不了,头上汗水直往下流,专注学习的李新普随手拿起草稿纸就往脸上擦。走出帐篷,战友们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原来他的脸上被涂得黑乎乎的。很快,“黑面书生”的外号不胫而走。

3个月驻训结束,李新普留下了3大本学习笔记,“门外汉”变成了“爆破通”。翅膀硬起来的李新普多次被外派执行排爆等急难险重任务,成为军区有史以来第一个执行排爆任务的新兵,于2014年10月被作为代表派往兵团演示汇报科目。

班长夏作兴复员回家时,深情地拉着李新普的双手说,我在部队带了十多年兵,没有佩服过谁,唯独佩服你李新普。

★关键词:奋斗

吃苦就是吃补,脱皮才能“换骨”

“李新普了不得!”刘虎对爱将赞不绝口。在全团体能抽考中,李新普为帮助两个掉队的战友,硬把他们的枪给扛了下来。平时一支枪,现在三支枪,最后全连就李新普没及格。“以后武装五公里考核,我的标准就是三支枪!”李新普当着全连的面立下军令状。

掷地有声。一个月后,李新普把脸争了回来,足足比及格标准快出3分多钟。

这是个把苦累咬碎往肚子里吞的兵。

2013年国庆,李新普所在团被赋予援建任务,奔赴古尔巴通古特沙漠的棉花生产基地“拾花”。拾花其实就是捡棉花,部队赋予每人每天任务量是50公斤以上。李新普第一个钻进了棉花地里,棉花树半米高,为加快进度,李新普跪在地上,一跪就是半个多月,手被抓烂了,膝盖也磨出了厚茧。饿了,李新普一手抓个馒头,一手捡起棉花,每天的拾花量在兵团里都是第一,成了赫赫有名的兵团“拾花状元”。

2014年,部队赴南疆修筑国防工事。大漠沙沟里安营扎寨,风餐露宿,黄沙吹过人的脸就会划出一道口子来,隐隐生疼。阿里高原平均海拔高达5000多米,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号称“生命禁区”。千年冻土,十字镐挖下去纹丝不动,手掌磨出了血泡,可好不容易挖出了一条深沟,中午烈日一照、高温一蒸,冻土垮下来又把壕沟填埋了……李新普急红了眼,带着战友逆时施工加固。将近100公斤一袋的沙子别人都是两个人抬,体重不到110斤的李新普一个人扛着跑在别人前头。风炮声成了最好的催眠曲。困了累了,李新普扶着震天响的风炮机眯一小会,他不敢贪睡,只是浅浅睡去。3个月后,连队保质保量完成了国防施工任务。

2014年6月,李新普因表现突出,火线入党。

★关键词:本色

每一次进步出彩,都有军人底色注脚

“豆腐块”立在行军床上。

6月中旬,在长沙理工大学物电学院研究生实验室的角落里,记者见到了李新普和他的全部家当。

一盏台灯,一摞本子,一床军被,这3件宝贝李新普随身携带。退役后,李新普和另外几个退役的战友在学工部的领导下组建了长沙理工大学民兵应急连,担任民兵连指导员,并挑起新生军训连长的担子。“我爱这身军装。”质朴的李新普说。

自记事起,李新普哭过两次,一次是抱着战友罗天勇,一次是宣布退伍的那天。这位同他一起执行维稳任务的战友罗天勇在山中遭遇暴徒,交战中不幸牺牲。

“天勇就死在我的怀里,牺牲前仍然紧握冲锋枪。”画面刻在李新普脑海里。每遇到过不去的坎,李新普会到湖南烈士公园里走一走,叩问自己的内心。

重返校园,李新普连续挂了两科,曾经的学霸被甩在后面,李新普心急如焚。“夜深人静,我翻着日记,想起白天行军凝结在裤腿上的冰块,想起夜晚露宿睡着的地窝子,想起五月白雪皑皑的天山,九月干涸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生命禁区的阿里高原,我觉得我不能就这么倒下了,我是一个兵!”李新普回忆。他重拾课本,开始了新的长征。李新普一个一个追赶,在大三学年末,学业成绩再次排名专业第一,并荣获 “2016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李新普没有止步。为备战考研,他易地为家,在实验室的角落搭起帐篷,一住就是一年,今年6月,李新普接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再次穿上军装,带着更加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防事业作贡献。”李新普道出了初心。

临走时,李新普电话响了,铃声放着《强军战歌》,这是一首大学生士兵突击之歌。

■短评

建功军营

青春无悔

周小雷

当代大学生如何建功军营,走出精彩的人生之路?李新普用自己2年多的军旅生涯成功书写了一部士兵传奇。

李新普胸怀报国之志,理想信念坚定,甘于吃苦,遇到困难时总是咬牙坚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他都注重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他苦练军事技能,在军事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从一介书生成长为沙场上的勇士。他勤奋好学,在中断学业2年的情况下,重返母校潜心研习,用坚毅和勇敢考取了中科院的硕士研究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起重要作用的,往往只是那关键性的一步。对李新普来说,那关键性的一步无疑是与部队结了缘。正是部队这个大熔炉,锻造了他坚毅、不屈、向上的品性。

透过李新普的成长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当代大学生士兵勇担责任、奋发向上的形象。这位勇于逐梦的铁血男儿,这位自愿援疆的大学生战士,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勇敢、坚韧和担当。他的成长令人感动,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