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璐
通讯员 彭阳 李杏 李唯
“我不放心,我想回大堤看看……”7月5日上午,一位病人躺在湘雅三医院的病床上,手背插着输液针头,鼻腔插着氧气管,说话有气无力,却心急如焚地要出院。这只因数十公里外苏蓼垸湘江大堤的安危让他放心不下,他是苏蓼垸堤委会的“当家人”姚建刚。
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苏蓼垸的湘江堤岸长达14.8公里,这里地处长沙最北端,是湘江的洞庭湖入口,每到防汛期,形势总是特别紧张。今年,最高水位突破历史极值,达到37.76米。
超警戒水位近4米的水压,使这里险情不断。垸内居住着1万多居民,种植3万亩良田,一旦溃垸后果不堪设想。而有着30多年堤委会工作经验的姚建刚,自然就成了这场战役中的“主心骨”。
“老姚既是参谋,又是先锋战士,还是装备后援。”茶亭镇副镇长熊和平介绍,老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当地的地形地势非常熟悉,哪里容易发生何种险情,他心里有一本经。因此,哪处险情要堆填,哪处险情要压浸,他总是能第一时间提出最科学有效的处险方案。
7月2日上午8时,南横渠发生管涌,水柱高达3米。一般的管涌如何处险大家都清楚,可这处管涌位于距离堤岸200米远的湘江中央老机台房内,当时机台房几乎已被上涨的湘江水淹没,只露出水泥平顶,整个房子被强大的漩涡流包围,接近都困难,填堵管涌的砂石也会被冲散。人们束手无策,赶紧呼叫姚建刚。
他赶来后,仔细想了想,拿出一套“渡船+棉被+卵石”的创新处险方案。他紧急指挥调来一艘运沙船、两艘渡船,发动群众捐献被褥200余张,将砂卵石装袋后裹入被褥中,用铁丝锁紧,再将这种特殊的“沙包”连接成串。准备就绪,他带着物资和10多名“敢死队员”跳上渡船,想办法渡到机台房上,敲碎屋顶,剪断钢筋,将“沙包”串有节奏、有技巧地投入漩涡,以此减缓、减小水流,再用运沙船往机台房内灌砂卵石,彻底封死管口。1个多小时后,险情被成功控制。
7月2日上午,黄龙河撇洪渠发生漫堤溃口;7月3日上午,湘江大堤新铺子段发生滑坡;7月4日上午,湘江大堤金钩寺段发生溃堤……就这样,他连轴转了5天5夜,累计处置大大小小险情122起,每天徒步巡堤不下4趟,睡眠时间不足2小时,家里就在大堤边上却一次也没回去过。
身体和精神的持续高压导致他疲劳过度,诱发了高血压等病症,7月4日下午,正在处险的他一头栽倒在大堤上,送至医院抢救5小时后才脱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