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2100年前,长沙国人眺望着那轮未知的"黑色新月"

2017-06-26 11:03:02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茜]字体:【  
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地形图中,他们这群北方汉人将南面的太平洋想象成一弯黑色的新月。太平洋屹立在帝国南部领土的边缘,充满神秘。


潇贺古道

海陆丝绸之路的最早对接通道



西汉谢沐关及楚粤通衢示意图。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地形图复原图,主要绘制的是永州潇水源头地区。地图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南海岸的珠江口及太平洋的黑色弯月形海湾。

卷首语

1万5000公里的凝视

1513年9月25日,当“不朽的逃亡者”西班牙人努涅斯·德·巴尔博亚率领他的追随者,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巴拿马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在一个土著酋长的指引下爬上巴拿马地峡一处秃顶的圆形山峰时,他禁止他的追随者再向前走一步。他要一个人,永远就他自己一个人,成为横渡这个星球上浩瀚的大西洋之后又看到另一个未知的大洋——太平洋的第一个西班牙人、第一个欧洲人。

他在一瞬间感觉了历史沉重的意义,心怦怦直跳,左手举旗右手举剑,慢慢走上山顶。的确,在他刚登上峰顶,眼前便展现一派非凡景象,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着渐次低缓的山峦,一望无际波光粼粼的水面,是那个新的海洋,未知的海洋,哥伦布与他的追随者们年复一年无从找到的新的大海。它的波涛拍打着美洲西岸、印度,以及中国。

无独有偶,1600年前,站在中国湖南潇水源头码市盆地上的北方汉人,在褥热的海洋季风吹拂下,也在第一次向南眺望。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地形图中,他们这群北方汉人将南面的太平洋想象成一弯黑色的新月。太平洋屹立在帝国南部领土的边缘,充满神秘。

这些人,隔着1万5000公里,隔着1600年的凝视,都将目光停留在了太平洋。

后来,欧洲与中国相遇,他们为后来人开辟了道路。

马王堆汉墓地图里的国家版图

2100年前,长沙国人眺望着那轮未知的“黑色新月”

茫茫禹迹,巍巍九州。深居内陆黄河流域的华夏族群,少有机会向包裹着东亚大陆的南太平洋投去深邃的目光,这从历代出土的山河地形图中对海洋绘制的缺乏就可知。

生存在陆地与海洋边缘的人,东部称鸟夷,南部称百越、百蹼,在以黄河中游构建的文明圈里,他们被排挤在外。而在历史的不断开拓与向前中,两者又以好奇的心态互相打量。在有秦一代统一内陆之后,一个向外拓展与越过南岭,通达南海的心愿在秦汉两朝汉人们的胸怀中喷薄而出。

对于这一看似遥远而又期待已久的凝望,我们在距今2100多年的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地形图中,首次看到了内陆文明中心对南部陆地边缘及海的描绘与想象——南太平洋的一隅被缩减成一轮黑色的新月,代表着未知与神秘。

这是发现最早的一张由中国内陆绘制的广东珠江三洲洲口,以及海洋的地图。地图的核心区是湖南与广西交界处,湘江上游的潇水流域。这一在现在看来都十分闭塞的岭间狭地,是汉初长沙国与南越国陈兵对峙之地。可见湘江——潇水在汉初是通达岭南的重要通道。而要想通达大海,湖南南部的五岭地区是横亘在帝国南境不得不打通的天然屏障。

撰文/本报记者钱烨

通五岭之道,在秦朝时已初步打通

五岭,在今以湖南省南部五座山脉而分类别称。从东到西依次为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其中大庾岭将赣粤分开,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分别横亘在湘粤与湘桂之间。秦帝国与海上最初的贸易往来,因五岭阻隔而少有相通。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汉初置长沙国,南越王赵佗领兵以五岭为障,与汉分庭抗礼,早期内陆向海洋的拓展,在湖南南部的岭隙间被斩断了。

事实上,在始皇帝向南统一百越地区以来,通往岭南的道路已初步打通。《史记》载,“(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五岭称谓,在秦时也称对百越之地的五条用兵通道。《晋书·地理志》称:“(始皇帝)以谪庶五十万人守南岭,自北阻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五岭”。这五岭既是山脉又是岭道之途。

公元前218年,秦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为五路;“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禹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懈甲弛弩。”五路中余干之军集结于江西余干以防闽越。为保证其他四路大军安全通过南岭,攻入南越腹地,“(始皇帝)使监禄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淮南子·人间训>)”。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沟通湘江与漓江的灵渠。

勾连湘江与漓江、桂江的灵渠越过越城岭间平坦的岭间盆地,向东依次与翻越萌渚岭的潇贺道;翻越都庞岭、骑田岭的郴连道;翻越大庾岭的梅岭道;勾连南岭东面的余脉,于福建长汀与广东梅州、龙川之间的古道。合为五条“古入岭之驿”。

五岭之间,孔道的联系交织庞杂。但简单梳理起来,五岭之道以岭南、岭北珠江与湘江、赣江水系为勾连渠道。而在秦汉时初辟向南的通海岭道,又以勾连湘江上游潇水与贺江的潇贺古道(或称湘桂走廊),湘江与漓江的湘漓江古道为重要。(这一局面一直到隋代修建京杭大运河后交通局面才有改观。)

这一点,从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地形图与驻军图两幅地图亦可看出。

汉武帝时,大海不再是未知的黑色新月

萌渚岭峻拔、拥挤的横走山脉并不适宜士兵们垦戍把守,这里缺少可耕作的台地。即使在今天看来,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驻军图核心区所描绘的潇水上游码市盆地一带,也是闭乡僻壤。上世纪50年代,当地县城曾迁入距离码市30公里的水口镇,但受限于逼仄的河谷环境,30年后搬回原沱江镇。

公元前218年,秦人过五岭收服百越后设三郡,南海、桂林、象郡。楚汉争霸间,接任南海郡守的赵佗自立为王,以番禹(今广东)为城建立南越国,切断了南岭诸道与内陆的联系。汉初置长沙国,其意在与南越国隔岭对峙。

汉人的驻兵区为湘江与珠江众多支流的分水岭,横亘在湘桂之间山岭用一排灰色的线条区域隔开,很像现代地图中的等高线。而跨过南岭,潇水流域对面的大片空地只有“封中”这一个地名。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考证,这一地名,应该是现在的贺江支流大宁河的上游地区,亦是古代南越国与长沙国分兵对阵的前线。

潇水,因其水流青绿幽深而得名。《水经注·湘水》说:“潇者,水清深也”。潇水进入江华境内陡然转而向东,奔九嶷而去,从中流出。沿着这条清秀的江水顺流而下至零陵与全州境内海洋河(湘江源头之一)汇合。自古分而为二,一条走潇水翻越萌渚岭进入贺州,一条经全州灵渠道入桂林,沿漓江、桂江入西江通达番禹。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地形图上有关灵渠段水道画得很模糊,不过这一入粤、桂通道在全州界仍有重兵把守,而驻军图的核心地区为当今的湖南省江华县码市镇。

码市盆地,杂木森然林立,面对着大宁河、贺江上游大片高耸的岭地,已经成为难以跨越的屏障。

这种岭间对峙长达九十多年。

直到汉武帝时才一举跨过五岭收复亲置南海、桂林、象郡,并在翻越萌渚岭沿潇水、贺江之间新设6县。潇贺古道驿道两旁如此密集的行政构建,确保了汉初中原勾连南海的水陆畅通。而从湖南零陵(今永州)分道扬镳的潇水——贺江、湘江——漓江两条水陆通道在广信汇合后,向西可以朔西江入北流江、南流江经合浦、徐闻出海,向东则直抵番禹。

汉人在2100年前的向南眺望,在南岭诸隙间,完成了与大海最初的连接。此后,大海不再是一轮未知的黑色新月。

地理知乎

1973年12月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3幅画在绢帛上的地图,即后来被简称为《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地形图》、《驻军图》经修复已基本复原,《城邑图》由于破损严重,至今没有复原。

《地形图》全名《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是现存最早的彩色帛绘地图。图上主要表现了西汉长沙国南部地区,即今湘江上游第一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其附近地区。图上绘有山脉、河流、居民地、道路。

《驻军图》全名《长沙国南部驻军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是用黑、朱红、田青三色彩绘成的彩色军用地图。图中所绘主区位于今湖南南部宁远九嶷山与南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