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篇

【走三湘 看扶贫】祁东县清华山村:引来甘泉润民心

2017-06-26 06:42:3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引来甘泉润民心


6月21日,祁东县凤歧坪乡清华山村灵官庙片三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湖南日报记者 陈鸿飞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颜洪波 刘国庆

“山里人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是我大半辈子没想到的事。”6月22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祁东县凤歧坪乡清华山村灵官庙片,村民曾凡杰顺手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水一会儿工夫就盛满了一桶。“感谢扶贫工作队帮我们建了自来水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人饮水难。”曾凡杰说。

灵官庙片以前是一个行政村,2015年与光祖村合并为清华山村,属省级贫困村,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202人。

“凤歧坪乡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区,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蓄水能力极差,全乡缺水严重。”“80后”女乡长彭双娣说,缺水在灵官庙片尤为突出,别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都成问题,很多老百姓要走几里山路到山间一泉眼挑水。

“从山上到泉眼来回3公里多,一天挑水要花很长时间。”村民曾令剑告诉记者,大旱之年,田里种的作物都会干枯。

“2014年底,我初到凤歧坪乡任职。”彭双娣说,当时她到原灵官庙村,看到一位老奶奶提着水桶,在浑浊的山坑里舀水,这个场景让她如鲠在喉。去年,计划在原灵官庙村村部附近建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10户28人。但饮用水问题如何解决?这成了压在她心里的一块石头。

“水的问题不解决,扶贫工作无从谈起。”彭双娣说。彭双娣与衡阳市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萃反复商量,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在原灵官庙村村部附近建一个集中饮水工程。

饮水工程估算需几十万元,钱从哪里来?哪里又有充足的水源?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

去年6月,彭双娣同胡萃等心急火燎赶到省水利厅汇报工作,不料厅里负责人在开会。彭双娣等人从上午8时30分一直等到中午1时20分,硬是将厅里一位负责人请出会议室,递交了报告。这位负责人当即表态,将灵官庙片饮水问题,纳入全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计划。

接着,彭双娣向联系灵官庙片的衡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汇报饮水工程遇到的难处,这位负责人非常重视,答应想办法筹钱。

通过省、市、县相关部门支持,工程款落实了,接下来是找水源。

“乡亲们说就算有钱,不一定能找到水。”彭双娣和胡萃带领村组干部到处找。“当时我怀了孕,身体不适,但也顾不得了。”彭双娣说,那段时间,大家早出晚归四处找水源,在山间地头摸爬滚打,一处不行,再找一处。最后,还是在原灵官庙村村部附近龙坑井旁找到了水源。经勘探,日出水可达15立方米左右,能满足附近村民用水需要。

这股水源能不能作为生活用水?彭双娣和扶贫工作队请来县疾控中心专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合格,可放心饮用。

去年9月工程开工,历时45天建成。

“自来水甜到了群众心窝里。”彭双娣说,去年11月9日试水时,现场围满了村民,大家出神地盯着出水口。上午10时8分,泵房电闸合上,清清泉水流出。从此,灵官庙片4个村民小组和集中安置点共300余人的饮水问题解决了。

“我活了77岁,才喝上自来水,这是幸福水。”村民刘汉虎老人说,是共产党为老百姓引来了甘甜的自来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地村民给井取名“幸福井”,给蓄水池取名“幸福池”。

相关专题:走三湘 看扶贫 | 湖南日报社记者走访贫困村 讲述扶贫故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