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旱改水”项目建设纪实:喜看沃土生菁华

2017-06-23 09:11:48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金灵]
字体:【

喜看沃土生菁华

——华容县“旱改水”项目建设纪实

昔日的旱地如今莲藕“安家”。

王晴 严非平 杨钰

淤塞的沟渠畅通了,水顺人欢;

嘶哑的机埠响了,唱着“轰隆隆”的歌;

通向田野的路,不再凹凸,平坦舒适;

……

在华容县“旱改水”实施项目区,触目之处,尽是田园的惬意;耳闻之声,满是丰收的赞歌。

“旱改水”,华容县是我省唯一的试点区。2014年,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调整,针对新的政策,省国土资源厅确定,计划采取旱地提质,并满足水田生产条件的“旱改水”项目模式,从另一途径达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的“占补平衡”效果。受生产经济影响,棉花价格疲软,部分棉农自发改种水稻。敢为人先的华容国土人,积极把握政策,主动顺应民意,抢先申报,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高度重视,考察后将“旱改水”试点项目落户华容,5.3万亩“旱改水”项目很快顺利立项。

“旱改水”后的沃野。

项目管理勇创新

华容县委、县政府将“旱改水”工作上升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建立完善了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协作、乡镇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国土、监察、审计、财政、水利等10余个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推进相关工作,出台了专门的实施方案。

在项目招投标工作中,为解决项目围标、串标和项目变更多等问题,该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拟定现场踏勘的报名条件。投标人报名前必须先到所在的项目区村场进行踏勘,取得乡镇踏勘证明,其目的是让投标人投标前充分熟悉项目区基本情况,了解工程的布局,减少以后施工中的变更、扯皮等现象。其次,踏勘位置随机抽取确定。九个子项目抽到哪个子项目,就只能踏勘哪个子项目,也只能报名投标哪个子项目,减少了围标、串标机率。再次,招标金额按设计不下浮。没有了下浮资金,减少了施工方变更的念想。最终,对比以往项目,投标公司数量大大减少了,降低了项目招投标的前期成本,社会反响较好。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该县明确项目区所在地的乡镇为项目实施主体,将项目现场管理交给乡镇,由乡镇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在村场建立3至5人的村民质量民主监督小组,项目质量由乡、村干部、村民监管。并明确乡镇长和村场支部书记为项目现场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实施现场日常管理、协调及质量监管。为确保乡镇现场管理落到实处,所有完成工程量先由乡镇、村场主要负责人确认。权责下沉后,有效提高乡镇、村场的积极性,乡镇代表能长期驻守现场,村场质量监督员能较好地胜任监督职责,履行职责的效果明显,对项目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监督作用。

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在管理上该县决不允许“下不为例”。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狠抓质量监管:一是抓管理漏洞查找。县国土资源局根据项目不同阶段多次召开会议,查找项目管理的不足,并多次邀请省、市主管部门领导和专家到项目区督促指导,查漏补缺。二是抓责任意识提升。县项目领导小组分别与乡镇、村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订责任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镇、村场很好地履行了项目实施主体责任,能及时处理好各种矛盾,发现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监理单位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技术指导上尽职尽责,在质量监管上敢管敢抓。三是抓多层次把关。在工程质量和计量,增加了乡镇、村场、审计部门的审查意见。四是抓日常督促。通过召开现场流动会、督战会、紧箍会等多种专题会议,有效促进项目实施进度,加强质量监管。五是抓整改落实。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共下发施工单位质量问题专题通报2次,约谈项目经理6次,下达暂停施工令7次,下达整改通知49次,拆除不合格护脚槽、底板、边坡衬砌1337米、清退不合格材料19批次。

项目实施前后对比。

多点出效有新意

从项目立项、设计到实施,省市县各级领导多次深入项目一线,给予及时指导,解决具体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有序推进。

2014年以来,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善明,省耕保处、省土地综合整治局、市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多次到华容调研指导,要求将“旱改水”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抓好。

三年辛苦不寻常,不仅有汗水的付出,还有创新的智慧。从申报到项目完工3年来,5.3万亩“旱改水”工程已全部完成,累计硬化沟渠562条258千米,清淤沟渠263条103千米,硬化机耕道80条57千米,建设机埠105座,平整土地1.047万亩。

北景港镇鲤鱼鳃村1800亩地,由于种棉不赚钱,种水稻不得水,每年抛荒三分之一。“旱改水”项目实施后,土地迅速“走俏”,流转价格由以前的100元/亩上涨至目前的800元/亩。“现在的地不仅好种水稻,还可养龙虾。”土地承包大户赵三平受益“旱改水”带来的实惠,承包了110亩土地,全部实施稻虾连作,一年纯收入30多万元。

通过“旱改水”,明显改善耕地排水条件,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农田产出率,藏粮于地。可有效提高耕地指数,耕地等级普遍提高3—6级。不仅如此,“旱改水”项目提高了耕地平整度,完善了配套设施,有利机械化生产,便于科技种田。旱地种棉,亩平均收入不足700元,如计算人工与物化成本,收不抵支。而改种水稻后,亩平均收入可达1500元,每亩增加纯收益800元。全县5.3万亩“旱改水”,共增加纯收益4240余万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华容国土人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将护坡六方块由传统的实心块改为带孔生态块,并建造生态池,有利动植物成长,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项目实施区禾香稻壮。

整饬一新的渠道。(本版图片由华容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提供)

“占补平衡”探新路

粮食生产是最大的民生,藏粮于地是党中央的决策。2010年,华容县有耕地面积107.51万亩。五年来,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5242亩,随着蒙华铁路、洞庭湖和大通湖安全垸建设等省以上重点项目的落户,仅近两年,还将占用耕地4000多亩。华容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巨大,可补充的后备耕地资源已严重匮乏。

如何持续实现占补平衡目标?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连续多年的“1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按旱地与水田的产值换算,华容县通过5.3万亩“旱改水”项目建设,相当于另外增加了6万亩旱地或者2.8万亩水田,为“占补平衡”找到了新的出路,也符合群众的迫切需求。仅华容县,就还有旱地50多万亩,其中80%的地块适合“旱改水”,用“旱改水”项目拓展“耕地占补平衡”思路,改造潜力非常大。

“旱改水”,是否是耕地占补平衡的又一条思路呢?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