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张效雄:“我们是幸运的‘新三届’”

2017-06-02 11:10:0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岱霞] [编辑:蒋俊]字体:【  
5天之后,一年一度的高考将来临。高考,在每个人、每代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同却又深刻的烙印。这是一场可以影响人生的考试。今年,恰逢我国恢复高考40年,我们特意跨越四十年,寻找各个年代的考生代表,回忆当年的高考故事、分享随后的人生经历。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故事,重温你心里的“那年高考”。

全封闭式复习两星期,他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

“我们是幸运的‘新三届’”

人物

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77级中文系毕业,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出身的小说作家。长期从事党政和法制新闻的报道工作,曾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高级编辑,是中国首批都市报的创始人之一,曾获得青年文学创作竞赛报告文学一等奖,2015年1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畅销长篇小说《风起》。

开栏语

5天之后,一年一度的高考将来临。高考,在每个人、每代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同却又深刻的烙印。这是一场可以影响人生的考试。

今年,恰逢我国恢复高考40年,我们特意跨越四十年,寻找各个年代的考生代表,回忆当年的高考故事、分享随后的人生经历。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故事,重温你心里的“那年高考”。

当年他在洞庭湖区的农场做过知青、代课教师、工作队员、农场团委书记。1977年11月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与弟妹三人全封闭式复习了仅两个星期,他和妹妹同年考上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第二年,弟弟也考上大学,一门出了三个大学生一度传为岳阳地区的佳话。

他就是媒体人、小说家张效雄。5月31日,在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张效雄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聊起高考前后的故事。

黑白颠倒学习两星期

兄妹三人同上考场

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已是1977年的11月份了。那时张效雄刚过21岁,在洞庭湖畔一个大型国营农场当专职团委书记。

农场的知青岁月漫长,掰着手指头数了五年哪,机会终于来了!张效雄兄妹三人兴冲冲赶到农场招生办,领了视如珍宝的《准考证》。细细算算日子,离考试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星期了。

怎么办?做教育工作的父母决定把他们关在家里进行填鸭式复习。当时株洲是全省高考试点地区,刚刚结束考试,传来不少讯息,优秀作文《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考场静悄悄》等手抄本也飞到了他们的案头。父母弄来各种习题、模拟题,还请了农场里几个优秀的中学老师给他们答题解难,那段时间里,兄妹三人黑白颠倒地学习。

当时张效雄是干部,按规定应回农场继续去“蹲点”。父母豁出去了,把他的自行车锁上,不让他到十多公里外的“点”上去。此举可闯了祸,高考结束发榜之前,张效雄回单位时成了“不安心农村”、“不守纪律”的典型。恰逢年底农场开三级干部大会,党委副书记在工作报告中点名批评张效雄,小组还专门开了“帮助会”,让他作“深刻检查”。

考场外民警把守

语文考汉语拼音

“1977年的冬天,洞庭湖畔特别冷。”张效雄回忆道,兄妹三人分在了不同的考场。张效雄报考文科,弟弟妹妹是理科。考场外有民警把守,考场内静悄悄的,湿冷湿冷,北风从缺了几块玻璃的窗户吹进来。

先考语文。第一道题是用汉语拼音表述的一段毛泽东的语录:“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要把它们变成汉字。这是复习押题时怎么也不会想到的题目,好在张效雄的汉语拼音学得好,这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作文题《心中有话向党说》与《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异曲同工,因有心理准备,不感为难,几百字信手写来。

政治考试不是张效雄的强项,估计最多是及格的水准。轮到考历史、地理,张效雄又信心十足了。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考试题目:历史考了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地理考了京广线、湘黔线等。

最终,张效雄以四科290分、平均每科72.5分的成绩,被湘潭大学录取;妹妹被湖南农学院录取;弟弟以几分之差当期落选,半年后被湖南大学录取。从此以后,张效雄兄妹三人有了一个新的代号:“新三届”。张效雄说:“我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

从记者到作家

把时代写进小说里

大学毕业后,张效雄被分配到了湖南日报社,做过记者、编辑。2015年,张效雄因一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风起》一炮走红, 这是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 也是他由新闻记者蜕变为小说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说:“光当记者不是我的人生目的,我想把我们‘新三届’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写出来。”评论家认为《风起》忠实记录了中国三十多年来政治和社会的变迁,艺术化地塑造了一系列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当代政治社会生活。《风起》一经出版就得到读者的好评。

如今退休在家的张效雄变身成为了直播达人,除了微博、微信玩得溜转,他还在荔枝FM上开设了音频直播专栏“张口就来”。2016年他被评为“湖南省自媒体网络文化达人”。

■记者 吴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