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图书馆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 游学之旅走进道县

2017-05-26 17:07:5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湖南省科技学院国学院内,大家席地而坐。

华声在线5月25日讯(记者 龙腾 通讯员 王昕晗) “千年之约,圣迹之旅!”5月23日至24日,湖南图书馆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游学活动第二站“先贤寻踪篇”走进湖南永州,20余位湘图读者先后参观濂溪书院纪念馆、探访周敦颐故居、循迹周敦颐悟道之地,切身感受濂溪一脉的源远流长,直呼“不虚此行”。

从长沙出发,驱车近5个小时,游学团一行第一站抵达湖南省科技学院。彼时,该校国学院院长、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张京华教授早已等候多时。简单的大学食堂午餐之后,在张京华教授带领下,团友们直奔该校的国学院。其于2015年12月批准筹建,是省内第一所教学实体设置的国学院,也是国内地方普通高校中第一所教学实体设置的国学院。

国学院设在该校集贤楼二楼,脱鞋换上崭新的布拖鞋,让团友们颇有些新奇。张京华教授笑着解释道,学生们喜欢安静,所以一般来此都要换上拖鞋。大家莞尔一笑,心领神会。拾阶而上,进入国学院的教室,几个蒲团、一些木制茶几,俨然穿越至古时的书院。大家席地而坐,即可开讲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有着道风仙骨般气质的张京华教授以杜甫的《客至》欢迎大家的到来。作为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张京华教授在“周敦颐研究”、“先秦诸子研究”等方面是不折不扣的专家。座谈会现场,他也跟团友们畅谈周敦颐生平事迹,以及该国学院自开设以来取得的成果。

“这是柳宗元的《渔翁》诗摹刻,这是元结的《朝阳岩铭》,这是柳宗元、黄庭坚……”在位于永州市零陵城郊、潇水之滨的朝阳岩摩崖石刻处,张京华教授如数家珍,向团友们介绍每一处石刻的作者以及历史背景等。据了解,朝阳岩摩崖石刻汇集了自唐、宋、元、明、清及民国以来历代名人石刻,摩崖石刻之多、之奇、之怪,在国内外均属罕见。

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目前朝阳岩摩崖石刻暂时不对外开放游览。所以,团友们也特别珍惜这样一次近距离与石刻接触的机会,一边拍照,一边认真聆听张京华教授的讲解。“瞻仰这些历代大家的摩崖石刻真迹,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感,很神圣,也很厚重。”团友刘园园感慨万千。

周敦颐故里——楼田村,西距道县县城六公里,是周敦颐的出生地和悟道之地。为了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当地政府正在抓紧完善基础设施和软件建设。其中,一座古色古香的濂溪书院也即将重建落成。记者了解到,书院占地27.8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将打造成为继承理学文化的重要基地和加快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平台。

5月24日一大早,游学团一行直奔周敦颐故里,探访一代圣贤成长的足迹。在濂溪博物馆,导游详细介绍了道州历史、理学祖源和周氏族裔以及周子年谱、生平事迹及其理学思想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博物馆墙上挂了很多小牌匾,讲述了周敦颐廉政的故事。这里也是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周敦颐故居位于楼田村道山东麓,始建于北宋初年,为典型湘南农村古式二层建筑,自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五月初五诞生之日算起,周敦颐在这里生活了15个春秋。记者了解到,由于年代久远,原故居已不复存在,仅留下了几段当年的石阶。现存建筑是当地2010年按照“仿古如古、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面积为300平方米。

现场,巧遇来自江苏常州的一群游客。上前一问,原来他们一行20多人都是周敦颐的后人。牵头人周惠金告诉华声在线记者,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周敦颐故里,此行也是特意赶在周敦颐1000周年诞辰日前夕,前来纪念祭拜,“身为后人,我们也为有周敦颐这样一位先祖感到骄傲与自豪。”

道县月岩,是古“道州八景”之一,也是周敦颐求学、静养、悟道之处。其位于湖南道县城西20公里处清塘镇小坪村南,是都庞岭下的一个大型石灰岩溶洞。四周群峰叠翠,像一道道美丽的屏障拱卫着月岩。从洞门进,抬头望天,天如一弯新月。前进一步,天上的月就丰满一分,如此次第变换出“上弦、满月、下弦”美姿,堪称溶洞中罕见的奇观。

“这次游学,就是要感受古人认知世界见微知著的思维方式,以及面对流俗的坚决态度,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使命意识。”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邹序明也全程参与了游学之旅。在他看来,以濂溪为鼻祖理学破空而出,既偶然,又必然。他们上观天文,下察民情,为读书人指出一条出淤泥而不染的修身之道,不贪图富贵,不遁世独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复兴的关键时刻,重温濂溪先生的思想,师法其操守,确立国人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邹序明表示,大家满怀崇敬之情,重走先贤成长之路,感受湖湘壮美河山,建立友谊,交流情感,深刻了解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职责,怀抱回报社会的志愿者情怀,传承践行中国优秀文化。

相关专题:“道南正脉千年纪”——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