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2017-05-26 09:36: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建五] [编辑:蒋俊]
字体:【

2016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写意花鸟班。第一次做导师,心中略感忐忑,一期下来,我也遇到和思考了很多问题,其中,我意识到对于中国画的学习,还有不少人心中存有疑惑。我从五岁开始随父亲习画,至今已经40多年,如果说着我这近乎半辈子的绘画人生里,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以传统与自然为师。

民国时期第一批留学国外的油画家将西方绘画的理念引入中国,西式的“写生”理念随之进入中国,更与素描、速写等训练手法一起占据了中国所谓的绘画基础学习方法之列,中式“写生”则渐渐被人遗忘,至如今,但凡言之写生,多以西式“写生”一言以蔽之。中西方写生的不同之处到底在哪里呢?简而言之,即是间接与直接的差别。

先说大家更熟悉的西式写生。西式写生从一开始就是直接对物摹写。就是大家通常看到的画室中训练的情景:支起一个画架,对着模特,或静物,或风景,看到什么画什么,甚至为了准确地再现比例关系,用手或者笔去衡量,最后画面呈现出来的就是面前所看到的,目标就是如同照相机一般准确再现眼前的事物。

中式的写生则完全不同。面对写生的对象,也许偶尔也用笔记录,更多的则是完全不用笔,仅凭眼睛观察,用大脑记忆,这是一个与自然万物相交的过程,是获得自然生灵之气韵的过程,经过观察、记忆、处理之后,再在纸上重现大脑所记忆的内容。这个过程呈现出来的结果并不需要完全如照片一般精确,可以通过移动、删减、夸张等手法,呈现心中最完美的内容,以及自然的气韵。这种间接的写生原理恰恰与中国画的内核一脉相承,并体现了中国画最重要的审美内核。

两种写生方式可以说各有利弊,各有所长,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要学习中国画,就必须使用中式写生才能训练中国画的思维。以我自身的经历为观照:我的五世祖杨世悼是清末著名画家,他是第一个将文人画移植到刺绣中的画家,为湖南湘绣作出过巨大贡献。记得儿时我父亲曾给我讲过他拜尹金阳(和伯)为师的故事,和伯多年研习古画,他的诗、文、画有冷逸神韵之妙,耐人寻味。五世祖在拜师之前已自己习画多年,在方圆几十里已小有名气,老师见到他的线条、笔墨功夫虽有些气象,但还是建议他再临摹一些古代大师的经典之作,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从一枝一叶、一树一石、溪沟流水中去感悟,临摹与写生相结合,以传统和自然为师,感悟自身。这才成就了他在中国画艺术中的一番成就。

我的老师杨应修是民国出生的人,所学的是最传统的中国画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先后多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作画,并与汪填生、黎雄才、关山月等大家相交相知,但为人低调,十分谦逊。我自1980年开始跟随先生习画直至1993年先生去世,跟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里,他给我讲授中国画的构思构图聚散、线条“笔墨关系”,一起读书作诗,一起品读古今中外的书画作品,他给我讲得最多的还是:“传统和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先生常说:“写生不是用笔写,而是要用眼睛写,用脑子写。”

几十年的书画创作实践让我感受到传统和自然的重要,越来越体会到先生所言的价值。我在向学生讲授怎样向传统学习向大自然学习的时候,也将先生所言教授给学生。

怀素练字最困惑的时候,见到两条争斗的蛇在飞舞,顿悟大开;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凭生笔意……这些都是在深厚的传统功夫基础上,感悟自然,方得大道。

(杨建五,长沙画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