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湘剧还是花鼓戏?你更爱哪一个剧种

2017-05-14 12:27:17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曾晓晨]字体:【  
长沙湘剧,是湖南地方戏的一个主要剧种,明代成化年间,长沙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戏曲演出的繁荣,江西弋阳腔等外地戏曲的传入,与本地的民间艺术、方言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湘剧。湘剧旧称“人戏”、“大戏”。它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4种声腔构成。因用长沙方言官话演唱,并以长沙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长沙府12属州县,故又称长沙湘戏。

官方的湘剧 民间的花鼓

湘剧表演。
湘剧表演。

长沙晚报记者 宁莎鸥

长沙湘剧,是湖南地方戏的一个主要剧种,明代成化年间,长沙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戏曲演出的繁荣,江西弋阳腔等外地戏曲的传入,与本地的民间艺术、方言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湘剧。湘剧旧称“人戏”、“大戏”。它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4种声腔构成。因用长沙方言官话演唱,并以长沙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长沙府12属州县,故又称长沙湘戏。

湘剧是长沙的“官戏”

很长一段时间,湘剧都是长沙的“官戏”。达官贵人祝寿请戏班,热闹的庙会都离不开湘剧班子的身影。清朝康熙年间,长沙便有福秀班、老仁和班等多支湘剧班子。不过当时湘剧的表演舞台不是有钱人的大院,就是庙台,都算不上戏园子。

时间到了民国,湘剧的表演也从流动性临时性场所,搬进了固定的剧场戏园。1908年,一名沈姓商人在太平街开了一个宜春园演出湘剧,是湖南第一家湘剧戏园。湘剧仁和班、春台班在此演出,每晚座无虚席。目睹了宜春园的盛况,1910年,叶德辉在坡子街建立了“同春园”,设立了包厢、雅座,按不同等级售票,台上有了幕布,并从上海、苏州等地置办全新灯光。这种改变让同春园戏场迅速成为当时湘剧的第一大演出场所,据传当时“同春班”达到了300余人。

花鼓戏备受大众欢迎

而跟“官方大戏”湘剧一比,花鼓戏只能算“民间小戏”了。花鼓戏最早起源于湘南民歌,在农村的自发流动演出中,表演者渐渐组成了“草台班子”,故而有“草台花鼓”之称,随后花鼓戏班子进城表演,形成了较为正规的花鼓戏剧团。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

花鼓戏虽然不如地方大戏在祠堂庙宇的高台上演出的那样堂皇庄重,但它起源于劳动人民之中,装备简便易行,内容更通俗易懂,也受到了老百姓的青睐。钟君伟就告诉记者:“原来搞戏剧的还有门户之见、高下之分,唱京剧的或许看不起唱湘剧的,唱湘剧的看不起搞花鼓的。但真正拉到观众前面演出,花鼓戏却是最受欢迎的。”

尤其在解放之后,老百姓的审美品位得到了更多的观众,花鼓戏更是风行起来,《刘海砍樵》《补锅》等唱段成为了湖南地方戏曲甚至是湖南文化的代表。

京剧 昆曲长沙也有传播

京剧作为国粹,自然也在长沙的茶馆戏园有一席之地。不过,京剧进入长沙城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长沙京剧名票王定保,从武汉请来京剧艺人“九盏灯”来长沙演出,创办“九如北班”。是为长沙京剧班社之肇始。不过这支远道而来的“强龙”却没有得到“地头蛇”的欢迎。当时大行其道的湘剧戏园子十分抵制京剧的进入,甚至有大打出手的情况,九如北班只好在小西门外的水府庙寂寞的开唱。1913年,汤芗铭进驻长沙成为督军,在省城的驻军多系北人,喜爱京剧,一直没有闯入湖南的京剧开始兴盛。 1937年,梅兰芳的造访令长沙热闹非凡,造成了万人空巷争睹梅郎的景象。

昆曲也对长沙的茶楼有影响,100多年前,昆曲在长沙城里很受欢迎,也有不少曲社,当时的江苏人徐耕保,发起成立了南雅曲社,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