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长谈全域旅游]落实五大举措 推进全域旅游

2017-04-25 06:42:02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曾晓晨]
字体:【

■编者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打造旅游万亿产业,全力塑造“锦绣潇湘”旅游品牌。步入大众旅游时代,我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既面临机遇,更充满挑战。全域旅游号角已经吹响,我省14个市州如何描绘全域旅游新图景?本报从今天起连续推出“市州长谈全域旅游”专栏,敬请关注。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陈文浩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长沙将把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着力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服务配套、拓展旅游市场、优化产品供给,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努力打造全国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中国面向中部内陆开放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中心。

以规划为引领,提升发展水平

推进规划融合。以“山水洲城、快乐长沙”的城市形象统领旅游发展规划,将旅游功能区建设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网络“多规合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支持望城、长沙、浏阳、宁乡等区县(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县)。

推进功能分区。按照“一核一圈三带九区”的总体布局优化旅游功能分区,“一核”即以主城区为核心,“一圈”即环都市乡村休闲旅游圈,“三带”即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沩水休闲度假旅游带,“九区”即湖湘文化历史步道旅游区、湘江洲岛水上风情体验区、大王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湘江古镇群文化旅游区、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胡耀邦故里-秋收起义红色文化体验区、杨开慧故里户外休闲旅游区、沩山-灰汤康养祈福旅游区、刘少奇故里文化旅游区。

推进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长沙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长沙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责任清单,完善行业管理标准和自律机制。

以产业为支撑,优化产品供给

打造重点项目。推进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长沙童世界等项目建设;以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和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为主轴,以马栏山创意集聚区、后湖国际艺术区等新型园区为承载,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升级版;将南、北横线沿线重要城镇、产业基地、特色园区和旅游景点“串珠成链”。

培育新兴业态。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举办贯通全年的乡村休闲旅游节,推动长沙假日经济、休闲养生产业蓬勃发展;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配套建设长沙特色旅游商品展示馆和购物店(专区)。

提质特色景区。推进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湖湘文化景区的综合开发;加快岳麓山-橘子洲、花明楼·刘少奇故里等红色文化景区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开发;精心打造坡子街、太平街等特色旅游风情街区。

以营销为抓手,拓展旅游市场

创新营销模式。鼓励更多的电视电影拍摄公司以长沙的优美风光、历史人文为元素,建立拍摄基地,反映长沙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的独特魅力。

强化政企联动。持续举办湘江论坛、橘洲音乐节、橘子洲周末焰火、“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国际媒体艺术峰会等有影响力的节会活动,提升长沙的知名度。

深化国际营销。聘请国内外名家名师、名人明星出任“长沙旅游形象大使”。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强与国际知名旅行社、国际友好城市、国家旅游局驻外机构等合作,拓宽国际市场的营销渠道。

以服务为先导,完善公共配套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出台《长沙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新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旅游标识系统、解说系统、安全提示等各类标识的多语种服务,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善自驾旅游服务体系,在全市交通主干线、主要旅游交通环线和旅游专线公路新建和改造一批旅游休憩站。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搭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推进无线WIFI覆盖工程、旅游云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旅游指挥中心建设工程、旅游手机APP开发工程,开展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酒店、智慧旅游乡村等智慧旅游项目示范试点。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安全风险提示、旅游景区价格和流量控制等制度,推进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购物、餐饮住宿等国际化标准体系建设。

以要素为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激活民间资本投资。鼓励国有和民营银行加大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推动旅游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各类企业债券,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鼓励股权投资,大力开展并购和重组。

保障旅游建设用地供给。对纳入省、市重大旅游项目和新业态旅游项目,积极争取省、市预留计划用地指标,优先落实用地。

完善通关口岸建设。力争每年新增1-2条国际航线。巩固已开通的国际航线。改善黄花国际机场的国际通关和交通服务,增加外语服务人员,提高通关效率。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