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人"赵金厚受命驻村解难题:最大的收获是群众的认可

2017-04-12 07:49 [来源:娄底日报] [编辑:欧小雷]
字体:【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3月22日,笔者人还没有到涟源市伏口镇海拔800多米的双岩村猫公岩顶,就飘来了《好日子》的歌声。在一家村民的堂屋内,几个农民艺术团的妇女正在排练节目。

去年5月,双岩村女子农民艺术团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赵金厚的指导下成立,目前吹拉弹唱、舞龙的团员大多是留守妇女,已发展到5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人。“猫公岩上麻将馆高峰期有5家,自从艺术团搞起来,麻将馆基本停止营业了。”赵金厚笑着说。艺术团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给他们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奇丽成了剧团“台柱子”,去年下半年收入2000多元。

受命驻村解难题

2014年3月,娄底市文体广新局副调研员赵金厚受命来到双岩村(原猫公岩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刚进村不久,赵金厚就了解到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村民对派来的工作队并不买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赵金厚花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把全村198户人家一个不漏地走了个遍,并且把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总结。这一习惯赵金厚保持到如今,民心民意已经记满了6个大笔记本。

“用心来做事,用心来扶贫,总会得到群众认可。”赵金厚决定用行动来“回应”。村小学位于村部二楼,34个孩子课间时间只能局限在12平方米的走廊上活动,连上厕所都是分散在周围村民家解决。赵金厚看到这个情况,心酸不已。他很快筹集了23万余元加高加宽了村部,在顶部修建了近100平方米的操坪,新增了男、女厕所和一间图书室,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根本好转。

赵金厚刚驻村时,没呆两天就不停地拉肚子,向村民打听后,他了解到原来是水质受到了污染。在此以前,猫公岩村民喝的用的是从天而降的“天然水”,极易受到污染。由于水质不好,近半数年长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结石病,能喝到好水是村民的夙愿。

为了找到优质水源地,赵金厚和80多岁的老支书黄子光不停在几个山头转悠,有的山头走了不下十次。目前,多方筹资3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600多位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剩下的位于更高处30户村民的自来水工程也在尽快推进解决。

村内主干道的亮化工程、1.5公里机耕道硬化工程也逐步得到了实施。几件实事办下来,村民感觉到工作队不是来“玩玩的”,是来真心帮助他们脱贫奔富路的。

为民摘帽绘蓝图

“在猫公岩,老赵绝对是一个好劳动力,插起秧来飞快,两个人都做他不赢。”娄底市文体广新局另一驻村帮扶队员袁罡打趣地说。赵金厚每个月有近20天吃住在村里,经常帮一些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干些农活。去年10月,从娄底市刚回到猫公岩的赵金厚看到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在扮禾收稻谷,立即卷起裤腿参加劳动。天色已晚,老两口打算把20余麻布袋稻谷放在田边,待明天再来搬运回家。“万一晚上下雨了不利稻谷的储藏,我们一起扛回去。”赵金厚说着扛起一袋重百余斤的稻谷就往400余米高的老两口家里赶,并一连扛了9袋。

原猫公岩村是娄底市卫生村,这里面自然有赵金厚的“功劳”,他经常提着袋子在村里捡拾垃圾,有时铁夹子不好使,他就干脆用手捡起来。

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赵金厚也从来不占村民、村里一分钱便宜。吃饭必须要付钱,有时乘车去镇里办事,2元钱的车费赵金厚都不会让村里出。不久前,涟源市开展贫困村村级财务清理审计,该村获得顺利通过。

原猫公岩村居山之巅,地理条件、自然条件都不占优势,赵金厚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鼓励村民通过传统养殖、种植增加收入。每喂养一头熟食猪奖励500元,每种一亩玉米奖励200元……去年,赵金厚在“娘家”的支持下,共发放奖励资金近5万元,今年他已筹集好11万余元,准备加大力度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帮助联系广东、长沙的企业,发动村民外出务工。2015年,猫公岩村有15户村民摘掉了“贫困帽”,2016年有37户121人“脱帽”。今年是驻村帮扶最后一年,加上去年11月建制村合并过来的岩子园村,尚有47户村民是贫困户,赵金厚已经制订好方案,今年将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渐渐的,村民都把赵金厚当成“亲人”了。村小教师黄志辉告诉记者:“今年初,村民以为驻村两年的‘赵队长’不会再来猫公岩了,于是村民联名打报告到镇里,请求赵金厚‘回家’。”赵金厚原本就是要来驻三年的,他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民感觉到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感觉特有成就感。

为了能在猫公岩留下一块长久致富“宝藏”,赵金厚正在规划利用荒山荒坡,建设观赏性、经济性兼具的千亩牡丹园,和山中随处可见的野樱花组成一个“大观园”,那样,即使帮扶工作队走了,“宝藏”同样可产金产银。

在村民眼中,赵金厚是“最美扶贫人”。由于经常在村里转,在村民家串门,“狗见到赵队长都不叫了。”几个村民风趣地说。

通讯员 肖星群 刘文峰 阳萼 本报记者 李细华

下一页 【帮扶日志】赵金厚:最大的收获是群众的认可

帮扶日志

赵金厚:最大的收获是群众的认可

 

扶贫日志:

你要到村里面去想做一点什么事情,不仅要听张三讲,也要听李四讲,张三李四王五你都要听,你才能够找出一个最佳的方法。

 

双岩村是由原先的猫公岩村和岩子园村合并的一个新村,偏僻落后。赵金厚到村里后,足足用了一个月时间走访群众,了解到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饮水困难、用电困难、交通不便。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宏辉的家属。他说,我们生的女儿嫁出去了,生的儿子就娶不到媳妇,别人说水都没有喝嫁到你们那里去做什么。

 

2015年底,赵金厚组织全体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水、电、路三大基础设施建设随即铺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村七、八、九组600多人的饮用水问题全部得到解决,1.5公里水泥公路拉通,新增变压器一台。

 

扶贫日志:

进村后,我发现村里的牌馆特别多,高峰期时,有30至40桌牌,包括旁边看的老人,小孩有上百人。

 

开展文化扶贫是赵金厚进村后做的第二件大事。他充分利用文体广部门的优势,成立了村女子农民艺术团,团员共有50多名留守妇女,其中包括13户精准扶贫户。走向市场后,参与了周边村及邻县安化县的婚庆喜宴活动60多场,人均收入达到了六七千元,13户扶贫户实现整体脱贫。

传统产业扶持和新兴产业培育是赵金厚做的第三件和第四件大事。养一头熟食猪奖励500元,一头牛奖励1000元,30只以上的羊奖励50元每只,50只以上的鸡奖励20元每只,只要你养,就有补贴。今年是帮扶工作队驻村的最后一年,村里准备发展牡丹产业园,结合当地的梅山文化,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赵金厚:我走了以后怎么办?所以我在这里一直琢磨一件事,一定要发展一个或者是搞一个我们建扶工作队带不走的产业放到村里面。

责编:欧小雷

来源:娄底日报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