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在线4月10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雅)4月5日上午,曾经代表着湘潭人最重要的文娱生活的地标性建筑——湘潭市工人文化宫主楼被成功拆除。从上世纪70年代末重建后投入使用到现今被拆除,市工人文化宫主楼见证了几代湘潭人的文娱生活变迁,承载了太多湘潭市民的记忆。
老中青三代人抹不掉的记忆
拆除当天,一位老人匆匆赶到工人文化宫,看着正在被拆除的文化宫,他久久地沉默。这位老人就是原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侯广谊。看着自己曾经亲手刷过的墙面、装过的灯、担过的砖,被一一拆除掉,侯老的眼里满是不舍。
“当时为了建好工人文化宫,我们还去了广州学习,1979年竣工时,整个工人文化宫的大厅内有2212个座位,跨度32米,舞台的台口宽18米,深20米,舞台的上方有24根撑杆,2根电动的,其余是麻绳,还有不少灯光槽……”侯广谊边回忆边感慨地说,重建后的工人文化宫可以说是当时中南地区最大的文化宫,设施设备都是当时最先进的。
“我记得,文化宫是最先开始办培训班的,最开始是一个文学讲习班和一个电工班,因为当时全市有400多个电工都没有执照,我们就与电业局联合办了一个这样的班。”侯广谊说,工人文化宫也是我市较早开办职业培训班的地方,随着这两个班的开办,之后各种培训班就遍地开花了。
对很多湘潭人而言,市工人文化宫曾是他们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84岁的陆正南告诉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工人文化宫很繁华,当时里面有一个光荣亭,每年新评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在那里都有专栏介绍,很有代表性。今年53岁的唐旦伟回忆,他从小生活在河西,这里承载了他很多儿时记忆,那个时候能来工人文化宫看场电影都很高兴,后来这里有了舞厅,他也和三五好友来这里跳过舞。“85后”小伙子段乐乐说:“对于文化宫,我们虽然没老一辈接触的多,但也在那里打过台球,吃过东西。”
前世今生的几番波折
市工人文化宫最早叫市工人电影院,始建成于1951年,1952年1月又改称市工人俱乐部,直到1960年才被称作市工人文化宫。1974年重建,并于1979年投入使用,拥有影剧院、舞厅、录像放映室、游艺室、图书室、教室、文体活动室、灯光球场等设施,是当时全市文体活动中心。
市工人文化宫工作人员马熠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工人文化宫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是放电影。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重建过的工人文化宫得到了迅速发展,汇集了当时最主要的文化、休闲活动,如桥牌比赛、摄影展、集邮展、文艺表演等。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工人文化宫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很多全国各地的大型歌舞团都在这里演出,一些重要会议也在这里召开。到了90年代中后期,工人文化宫渐渐没了往日的繁华。
马熠说,随着小型录像厅的诞生,工人文化宫的经营开始受到冲击。当时市工人文化宫作为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收入是来自电影票,系列培训班或者艺术活动基本上是公益性,盈利甚微,因此主要依靠电影院的收入来保运转。
面对困境,工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也做了系列努力,例如将电影大厅改成小的录像厅,于1999年成立了“光华教育培训中心”,聘请专业人才进行经营管理,着力进行全市职工的就业后培训。2010年,市工人文化宫发起成立了“湘潭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目前拥有舞蹈团、合唱队、器乐团和曲艺团4个分团,有团员200多人,每年投入近二十万元组织艺术团赴基层企业、社区进行慰问演出等,但一系列努力与职工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马熠告诉我们,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宫周围居民楼房密集,文化宫场地扩建受限,制约了更多技能培训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是由于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转移,让文化宫的地理位置失去了独特性,在与其它商业区竞争中,败下阵来。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市工人文化宫需要自己为主负担员工工资和福利的发放。为了“求生存”,文化宫不得不采取“以商养文”的办法,依靠出租场地等方式来获取门店租金收入,被迫逐步放弃了一些为职工群众服务的项目,导致了公共服务性项目的萎缩。即使是近年来日益发展壮大的湘潭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虽然近年来相继组织开展了向环卫工人送演出等公益活动,但人员老化、排练场地紧张等问题亟需改善。
异地重建,“情怀”依旧
我们从市总工会了解到,湘潭目前的职工总数在70万人左右,原有的工人文化宫因年久失修已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随着大美湘潭建设的深入推进,工人文化宫的异地重建项目被摆上了日程表。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市经济与城市的发展,运行30多年的文化宫,经历了产业工人从过去20万人增长至现今70万人的新变化,文化宫无论是建筑布局还是场地的设计都远远不适应职工文化生活的需求。传统的业务、落后的设施与城市发展和职工队伍迅速壮大形成了巨大落差。我市工人文化宫建设现状已落后于周边的长沙(4个文化宫)、株洲(2个文化宫)、衡阳(2个文化宫)等城市。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行政中心东移和中心商业区的控规,文化宫已列入城市规划严控区域,市工人文化宫地理位置逐渐边缘化,文化宫的发展受到多重制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也非常大。工人文化宫作为一个承载职工文艺活动的场地,另择新址重建起来意义重大。
早在2013年的,市政协工会界的委员们就提出了关于加快市工人文化宫建设与发展的建议,2014年,省总工会印发了《湖南省总工会关于推进工人文化宫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去年的12月6日,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决定对市工人文化宫进行整体拆迁并异地重建。市总工会以及市工人文化宫的同志齐心协力,配合市政府有序推进旧宫征拆工作,并以满足普惠职工群众的大型公益性服务为目标,多次就工人文化宫新宫功能设计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规划新建的市工人文化宫选址在湘潭市雨湖区万楼附近,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与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音乐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一起并称为“一馆五中心”。新建的市工人文化宫工程建设项目由市地产集团负责。建成后的“新宫”分为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职工文化中心、职工体育中心、职工维权服务中心等功能版块,并设有湘潭工运历史及职工创新和文化成果展示厅、职工创作中心、劳模工作室、爱心超市等,将向全市广大职工提供职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帮扶、救助、就业、维权等系列公益服务项目。可以预期,异地重建后的工人文化宫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职工群众,为促进我市职工文化发展大繁荣释放新光彩,再创新辉煌。
责编:金灵
来源:湘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