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柳铁路线上的“钢轨医生”

2017-01-27 15: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洪波] [责编:欧小雷]

春运,对于多数奔波在外的人来说,是卸下一身的疲备,踏上回乡“团圆之旅”的时刻。但是对于铁路人来说,却是忙碌的开始。张家界工务段探伤车间的两位东北小伙李泽昆(左一)与丁鹏(右二)正与同事们顶着寒风,穿梭于武陵山区间的焦柳铁路线上,忙着为钢轨“体检”,为万千回家团聚的旅客守护着平安路。图文/王洪波

来自黑龙江省的李泽昆、丁鹏,2015年参加工作, 是“90后小鲜肉”,同事们喜欢称他俩为“小东北”。

每年春运正值隆冬季节,气温低、列车开行的密度大,对钢轨的考验非常大,因此为钢轨“体检”的任务十分艰巨。1月20日是李泽昆、丁鹏所在班组外出作业的第5天,按计划春节前他们要完成慈利至张家界北间74公里钢轨的“体检”任务。截至1月19日,他们完成42.6公里钢轨的“体检”,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们要对31.4公里钢轨进行“诊断”。

为了保证探测数据准确,在作业前,必须对探伤仪进行仔细检查。点完名后,李泽昆、丁鹏在工长王敏的指导下,开始检查探头灵敏度,并给水箱加满水。

8时20分,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泽昆、丁鹏与同事们将开始一天的钢轨“体检”作业。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他们主动要求推机。

当天,他们将为沙刀湾至白马溪间长度约10公里的钢轨“体检”。按照每小时不超过3公里的检测速度,达到溪口站大约下午13时左右。

推机也就意味着承担此次伤损钢轨判别的主要责任,去年底才取得一级探伤工技术资格的丁鹏、李泽昆,为避免漏检。他们始终目不转睛的盯着探伤仪上的显示屏,有时还有相互讨论。

上道后不久,便进入一处隧道,四周变得漆黑,本就走得不快的李泽昆、丁鹏,不得不将步子放得更慢。隧道内阴暗潮湿、通风条件差,钢轨容易锈蚀,丁鹏、李泽昆他们探测得更加仔细。

为保证探测数据准确无误,丁鹏、李泽昆与同事们一起,对好几段钢轨进行3次以上的反复探测。

10时35分,丁鹏他们遇到了本次作业中唯一的钢轨焊缝接头。他们迅速取出焊缝探伤仪与工长王敏一起进行加强探测。

为了看清轨底情况,李泽昆还从自己包里取出了一面镜子。

钢轨超声波探伤仪主要靠水来实现探头与钢轨面的耦合。所以每探测三公里左右,就必须给探伤仪加水。虽然,才参加工作两年时间,但李泽昆、丁鹏对铁路沿线各处的水源情况已了如指掌。图为,到铁路附近的水源取水回来。

丁鹏负责将李泽昆取回的水加入探伤仪内。

在低温天气下,钢轨容易断裂,李泽昆他们检测得格外的仔细,推进的速度更慢了。中午13时许,距离作业目的地还有2.5公里。饥肠轱辘他们只好啃起干粮来。李泽昆说:“探伤工经常不能准点吃饭。同事们几乎个个都有胃病。”

下午14点20分,李泽昆、丁鹏他们终于完成一天的作业,到达白马溪工区。

正巧遇上白马溪线路工区聚餐。闻到饭菜香,大家禁不住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席间,李泽昆接到母亲从家乡黑龙江打来的电话,询问他可不可以回家过春节。

也许是接到母亲电话的缘故,李泽昆还没吃完饭就拉着丁鹏到工区门口看起火车,眉宇间透着浓浓思乡之情。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

0731-84326220(外联) 0731-84329957、84329951(新闻) 0731-84329948(合作及广告)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25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