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南日报有好书

2017-01-20 12:59:4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曾晓晨]
字体:【

编者的话

《湖湘好家风》《我们的承诺》《8090正青春》《〈湘江〉年选·2015》……2016年的书海里,这些图书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记:由湖南日报社2015、2016年度有影响的系列报道、专栏专版结集而成。本期“我读”回望自家好书,重温湖湘故事,致敬湖湘力量。

特别推荐

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

传承好家风

《湖湘好家风》

湖南日报社编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4月7日,湖南日报在《深读》整版推出《开国将军钟伟的家风》报道,各方反响强烈,门户网站纷纷转载。

■2015年5月,湖南日报推出“湖湘好家风”专栏,集中讲述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湖湘名人和普通家庭的家风故事。

■2015年6月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省文明办主办,湖南日报承办的“湖湘好家风”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2016年12月,《湖湘好家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集“湖湘好家风”专栏文章及相关内容,总计约12万字。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由家庭长辈言传身教,一脉相传,是每个人成长的精神足印,是贯穿人一生的德育课。大到爱国情怀,小到餐桌礼仪,一个词,一句话,一则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回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古人云:“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好的家风,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家风。毛泽东同志要求子女树立平民思想,告诫子女:“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历史的总结很精辟,而现实的一些案例,也恰恰印证了这些深刻的道理。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这些教训令人痛心,又发人深省。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2016年初公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更是说得明白恳切:“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年前的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我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我说,我在这里跟大家语重心长嘱咐,要操这点心,家里那点事有时不经意可能就溜过去了,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干部子弟也要遵纪守法,不要以为是干部子弟就谁都奈何不了了。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做给老百姓看。”

对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湖南省委也一直非常重视。在十届省纪委八次全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告诫各级干部,一定要理智对待亲情,重视家风建设,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在修身齐家中砥砺道德品质。

由此可见,家风建设与传承的重要性。好的家风,是道德品质的世代积累,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流风余韵,代代不绝,成为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体。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其倡导的孝敬、进德、诚信、勤俭、求知等经典美德,主要都源自中国历史的家风家教家训。

湖湘好家风,灿若群星。不仅有开国将军钟伟“告诫子孙不占便宜,不捞好处,要靠自己本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规家训;也有已故著名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原院士刘筠“赤诚报国,代代相传”等近现代湘籍名人的家风故事;更有澧水河畔好渔户李启铣家族几辈人“打鱼救人积渔德”等普通家庭的优良家风。

湖湘好家风,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崇高风范,镌刻着湖湘文化的深深烙印,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精气神的源头,对于引领全体人民的信仰追求,提振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筑就我们的精神家园,实现民族的复兴梦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今天,生活好了,奢华还是俭朴?困难面前,坚持还是屈服?面对享乐,拒绝还是贪图?关爱子女,留钱还是留贤?有了湖湘好家风,养浩然之气,我们就有了标尺、有了底气,就能做出正确选择。

弘扬湖湘好家风,正是抓准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口,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能让更多的人跟着学、比着做。社会价值观可能多元,但核心价值观只有一个。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小家庭时代”,社会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家庭单位,而越是在这样的“小家庭时代”,越需要“家风”的熏陶、规范和引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的风气都健康向上,那么社会风气自然就醇正清明。要坚持用好家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凝聚“最大公约数”。

家风故事都是我们身边的故事,接地气,有人气,“有意思”,也“有意义”。讲好有温度、有深度的家风故事,传播好“心灵深处的声音”,是一种“看不见的宣传”,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跨过人们面前那条“河”的一座桥。以培育优秀家风家教为抓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加大对优秀家风家教文化资源的发掘,营造宣传优秀家风家教的社会氛围,同时还要引导每家每户培育和发扬良好的家风家教。

重拾家风,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创新。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还有许多的好家风等着我们去挖掘,许多好故事等着我们来讲述。我们应当像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梳理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家风家教,激活优良传统的道德基因,让更多人知晓、崇尚好家风,让好家风带动、塑造好民风、好政风。

(本文系《湖湘好家风》一书前言)

好书选读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鼓与呼

《我们的承诺

——群众不脱贫 我们不离岗》

湖南日报社 湖南省扶贫办 编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省委书记杜家毫履新伊始,即于9月19日与全省51个贫困县市区党政正职进行了一次谈心谈话会,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下达了“总攻令”。

杜家毫书记在会上指出,对贫困县而言,当前,脱贫攻坚就是最大的政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大局。他要求贫困县市区的党政负责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争当新时期的“焦裕禄”,不折不扣完成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杜家毫书记对这些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长”的深切寄语、殷切厚望,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深厚感情。作为省委机关报,湖南日报坚决听从省委发出的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令,以同等的政治担当和责任使命,主动作为,积极发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鼓与呼,为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贡献党报的力量。

从国庆节开始,湖南日报开辟了“脱贫攻坚奔小康”“驻村帮扶手记”等常设性专栏,讲好扶贫故事,提炼脱贫经验,激发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又相继推出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启示录”“‘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先富带后富”等系列报道。同时,湖南日报社还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深度参与精准扶贫,与省扶贫办联合开展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评选活动,联合打造“我想有个家”公益平台,以期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战。

在省委召开贫困县市区党政正职谈心谈话会这个重要节点,在全省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湖南日报编委会再度精心谋划,于10月2日至27日连续推出《群众不脱贫 我们不离岗——51县市区委书记访谈》专栏,逐一专访我省51个贫困县县委书记,展示他们“群众不脱贫 我们不离岗”的铮铮誓言、“安其心、竭其力”的进取精神以及“脱贫功成,务必在我”的必胜信念,报道各贫困县干部群众“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最新成效和脱贫目标。

这组报道见事早、反应快、效果好,特别是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扩大了覆盖面、提升了影响力。湖南日报10月2日推出专栏报道后,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等及时跟进,推出专题,形成了报纸、PC端、手机端的立体传播阵势,放大了传播效果,其中“新湖南”专题点击量达45.5万人次。报道在基层特别是各贫困县市区引起较大反响,进一步压实了这些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长”肩上的担子,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在前期报道取得突出成效的基础上,湖南日报社与省扶贫办合作,将“群众不脱贫 我们不离岗——51县市区委书记访谈”系列报道结集出版,以进一步营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舆论氛围,激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书中还收录了湖南日报刊发的有关全省贫困县党政正职谈心谈话会召开的相关报道和评论。

出版这本集子,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3周年之际,意义尤为重大。我们期待,通过不断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鼓与呼,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特别是贫困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咬定目标,决战决胜。

(摘录自《我们的承诺——群众不脱贫 我们不离岗》一书后记)

关注青春

就是关注未来

《8090正青春》

湖南日报社 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80后、90后正走向时代的前台。他们,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在各行各业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风采。

他们有着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有着怎样的故事,迷茫着什么,追寻着什么……说得更“宏观”一点,如何给这一代人定位?

曾经有过这样的做法,给某个时代的青年贴上什么什么“一代”的标签,事实证明,那样的标签并不准确或与其实质完全相反。历史总是向前发展,未来总属于青年,明日担纲的总是今日的青年,把他们放在一个位置上,地球同样会被撬动。只不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特色罢了。那么,在如何看待80后、90后上,笼统地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定位,都是多余的。写真式地展示他们的生活,让社会大众体味,让他们自去感受,或许能恰到好处。

正因为如此,自2015年1月1日起,全新改版的湖南日报推出《青春8090》专栏,集结社内的年轻记者编辑,将笔触对准这一群新世纪的年轻人,记录不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故事。

关注年轻人,关注青春,就是关注未来、关注希望。社会如此,媒体更应如此。

于是,总编辑牵头策划,各部门联动配合,虚拟团队殚精竭虑。整个2015年,共有180余位80后、90后的青春,奔跑上了这个平台,180余篇精彩的青春故事在此呈现……

湖南日报《青春8090》所报道的人物,有大学生、护士、教师、打工妹、淘宝店主、血性战士、文学青年、环保志愿者、残疾青年、艺术工作者、农民、模特、编剧、记者、公务员等等,他们或在创业路上打拼,或在发明途中探求,或带着患病的亲人上学,或辛勤打理着自己的小店,或为“人类共同的家园”而付出,或为维护人类和平而投身军营……他们大多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事业尚未成功或未完全成功,事迹也不一定轰轰烈烈,但都是当下有故事的青年人。他们的生存状态、内心追求、不懈奋斗,构筑了当今社会生活的勃勃生机。

开办《青春8090》专栏,源于这样四个考虑:一是党报要关注青年读者,通过多种活动增加与青年的粘度;二是要培训青年记者编辑,让他们迸发出更多激情和活力,更快地成长为传统纸媒和新媒体融合大业的生力军;三是要不断提升报纸质量,只有生产优质的内容才是纸媒生存的王道;四是要主动对接融媒大势,在资源融合、生产融合、内容融合、终端融合、渠道融合中,突出重围、开拓创新。

《青春8090》张扬着青春的气息。专栏由文字、漫画、名片等元素组成,以其小清新风格让人眼前一亮,语言、文本灵动活泼。如首篇《当家花旦二十三》开头写道,“台上唱戏的乌发红唇,青春正年少,台下看戏的却多已白头”,寥寥几笔,传神勾勒出一场戏剧表演的现场。

《青春8090》探索着融合的大潮。湖南日报微博、微信、网站、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同步传播专栏的报道,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同时,专栏还组织了多场线下活动。如青春人物走进千年学府湖南大学、“青春快线——我们一起回湖南”等。这些活动,让报道对象走下纸端,奔向前台,与报社青年记者编辑、大学生以及人生导师们一起共赴时代的青春之约,增强了纸媒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青春8090》记录着时代的声音。如其中一篇《副县长辞官当农民》的报道,人民日报公众微信号以《北大毕业的34岁副县长辞官务农,他这样做是为啥?》为标题转登后,点击率超过10万,点赞近万人。专栏推出的“梦想,在传递”、“我们,一直在路上”等系列报道,好评如潮。

2015年,是《青春8090》专栏面世的第一年。它如一颗初出土的嫩芽,得到了来自各方的呵护和关注,令人倍感温暖。

在这一年中,中宣部肯定专栏讲述《8990》身边故事黏合青年读者;中国记协以《湖南日报开专栏讲述8090这代人的青春故事》为题,推介该专栏。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湖南省委亦对该专栏予以高度关注和肯定。2015年下半年,共青团湖南省委与湖南日报达成协议,共办该专栏。

在这一年中,专栏引起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共鸣。湖南大学新闻学院100多名大学生发起对该专栏的评议活动;不少青年读者写信或留言,称赞湖南日报《青春8090》专栏,开辟了一个党报关注青年的小小园地,发出了党报关注青年、团结青年、联系青年的强烈信号,让青年在这里找到了靠近党报的桥梁和窗口。

2015年岁末,湖南日报编委会决定精选结集出版《青春8090》专栏稿件。本书共选已报道的作品108篇。分专家点评、作品精选、采写感悟、栏目检索等四大部分。

以此,致过去,向未来!

(本文为《8090正青春》一书前言)

相关链接

《〈湘江〉年选·2015》

湖南日报编辑部 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2015年度《湖南日报·湘江》副刊作品精选。全书共分为作家、湘韵、艺风、悦读四个版块,收录了2015年发表于《湖南日报·湘江》的上百篇优秀副刊作品,总计16万余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