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经济这一年
时光的脚步匆匆,2016年接近尾声,湖南经济发展“年度答卷”已然成形。
这一年,湖南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新理念为指挥棒,以新常态为大逻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湖南从供需两端发力,部署实施5大类24项重点行动,坚定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攻坚之年取得显著成效。
这一年,湖南全力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和脱贫攻坚,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决胜阶段起步之年稳步提升。
这一年,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新一届省委班子带领7300万湖湘人民,开启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新征程。
稳增长,培育经济新动能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全省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湖南经济走出怎样的轨迹?
0.9%,这是10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月度涨幅,为近54个月以来首次上涨。很不起眼的数据,却让经营者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前10月,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趋好: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7%,比前三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
在遭遇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总体稳定;
出口总额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3个百分点,其中近3个月均实现正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3.6%,比前三季度高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8%,比前三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扭转此前连续4个月回落态势。
从前三季度来看,全省实现GDP达21771.1亿元,同比增长7.6%,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9个百分点。
一系列数据发出的信号:湖南经济“稳”的态势在持续、在巩固。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调整阵痛持续、经济增长调速换挡、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大背景下,湖南经济为何能“稳”?
省委省政府科学研判,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精准发力破解难题,抓实改革发展举措;围绕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打出稳增长的系列组合拳。
年初,我省集中发布575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1.68万亿元,涉及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以及城镇、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
年中,针对民间投资乏力,湖南再推有力措施,大胆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启动促进民间投资六大专项行动。
为经济发展护航,全省优化经济环境、畅通融资渠道、落实减税清费政策等系列举措贯穿全年。
在结构调整阵痛期,面对传统产业的下滑,湖南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经济新动能持续蓄势、发力。
在广汽菲克等项目带动下,1至10月全省汽车制造业实现39%的强劲增长,成为工业经济的一大亮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互联网+”商机扑面而来,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增加、积累;住房、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保持稳定,旅游休闲、信息、健康等新兴消费不断壮大。
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中车株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优势企业,加速海外扩张,拓展发展新空间。
走出去,引进来。前11月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逾4839亿元,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落户湖南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39家。
新动力接续有力、新亮点不断涌现,有效对冲下行压力,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促改革,供给侧攻坚见实效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精准攻坚“三去一降一补”,激发内生增长活力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一年,湖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收到了哪些实效?
岁末,华菱涟钢传喜讯。1至11月,该公司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产销量增长五成,创效2.3亿元以上。
与上年同期比,今年前11月涟钢普通板材和传统长条材减量26万吨,而品种钢产销量大幅增加。例如,能抗八级以上地震的高强带肋钢筋产销增长12倍。公司今年开发36个新钢种,新增40家大客户。
钢铁行业“寒风劲吹”,涟钢的逆势上扬无疑是提升供给质量的典型。
抓住“衣领子”,牵住“牛鼻子”。2016年,省委省政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精准攻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去粗取精”去产能,“旁敲侧击”去库存,“化险为夷”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扬长去短”补短板。省委书记杜家毫对“三去一降一补”的形象概括,让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五大任务,一目了然。
《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6-2020年)》相继出台,为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出了“任务书”和“路线图”。促进楼市去库存的十条举措应声落地;甄别清理不规范、不合法举债行为等强力推进;营改增、出口退税、减半征收车购税等政策相继推出,清费降费目录密集发布。
利好政策一个个落实,改革成效一项项显现。
去产能:关停淘汰2073万吨煤炭、50万吨钢铁,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去库存: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8.0%,比年初累计减少163.8万平方米。
去杠杆:9月末,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7%,比6月末降低0.6个百分点。
降成本:1至9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税负为3.53%,比上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下降3.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11元。
补短板:1至10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1.9%,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6.9%,生态投资增长35.5%。
“去降补”的同时,政府职能积极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速。
在去年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降至304项的基础上,今年又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7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53项。
“放”的同时,政府当好“监管员”、“服务员”。随着权力和责任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手续简化、程序优化、在线运行、限时办结,各项服务得到加强。
政府收住“手”,市场迈开“腿”。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1.46万户,同比增长26.9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了无效低质供给,为有效供给腾出新空间,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惠民生,百姓更多获得感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扩大民生保障范围,提高民生保障标准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湖南交出了怎样的“民生答卷”?
一组耀眼的数据,见证了百姓的“获得感”。
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省1至11月涉及民生的支出完成3959.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97%,同比提高1.83个百分点。
扶贫攻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但全省2016年110万人的减贫任务预计超额完成,武陵源区、洪江区两个贫困区和1100个贫困村即将完成脱贫“摘帽”验收。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全省今年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11月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
省委、省政府践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理念,今年重点推进16项24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给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并制订更有效的“战术战法”,投入更多的“兵力”,确保取得更好的“战役效果”。
有效构建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组织实施“脱贫攻坚七大行动”,着力推进“七大扶贫工程”,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生动局面。
今年全省财政扶贫资金增长205%,达到25.35亿元,并新增21亿元地方债推进精准扶贫;“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趟出新路,今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86个,直接帮扶20万贫困人口发展生产。
把基本民生保住,把“底线”兜住!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更多的百姓分享到发展成果。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省财政压减“三公”经费等支出,将更多真金白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扩大民生保障范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通过长沙市试点后,新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正在全省推开,医疗保险不再分“农村人”和“城里人”,农民看病将获得更多实惠。前11月,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56.8万套,农村危房改造20.8万户,更多百姓告别危房搬新居。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提高民生保障标准。推动低保标准向扶贫标准看齐靠拢,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其中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差距缩小到18元/月,为农村低保线、扶贫线“两线融合”做好准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二连调”,人均每月养老金预计调至2138元,比2005年增长275%,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首次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
2016这一年,湖南以经济的稳中有进、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民生的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2017年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李伟锋 唐爱平 柳德新 张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