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讲述:洞庭砍苇人

2016-12-21 08:07:47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印奕帆]

12月8日7时40分,晨雾还未散去,一名砍苇人匆匆赶往工地。砍苇人通常需要走近半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工作地。

12月7日,玩累了的小奉奉在芦苇上睡着了。她的父母在忙着砍芦苇。

12月7日19时40分,砍苇工在做晚饭。为了节省费用,他们吃住都在临时搭建的简陋窝棚里。

12月7日中午,来自隆回和溆浦的砍苇人在窝棚前吃饭。他们的临时住所就散布在芦苇地里,成捆的芦苇秆当支架,再铺上一张塑料膜就成了一个窝棚。

12月8日7时40分,年过半百的石和珍迎着微微晨光开始一天的砍苇工作。砍苇人吃苦耐劳,挨饿受冻,只愿用汗水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12月9日,浩如烟海、望不到边的芦苇地。 芦苇秆太硬,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机器代替人工,收芦苇只能靠人工一刀刀砍。体力好的砍苇人一天能砍100多捆,能挣160元以上。

图/文 记者 李健 通讯员 王吉平 闫利鹏

初冬时节,洞庭湖畔,芦花如雪,苇秆金黄。

湖南现有芦苇面积近100万亩,占全国的13%,年产芦苇8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30%。岳阳、益阳、常德等地是芦苇主产区,岳阳的东洞庭湖的芦苇尤为壮观。由于成本过高、机器性能不稳定等原因,目前,芦苇收割还是人工砍伐。

每年的9、10月开始,这里的芦苇场便开始热闹起来。从湘西、贵州、四川等地过来的上万名砍苇人,相继在这里“安营扎寨”。他们人均砍芦苇25吨左右,可获报酬约1.5万元。

12月7日至9日,记者来到这里,跟踪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像冬季的候鸟,来到洞庭湖。望不到边的芦苇场,是他们近3个月的“舞台”。砍伐芦苇、捆绑、扎堆,就是他们工作的全部。

每天天刚亮,砍苇人就带着砍刀、饭菜和水赶往芦苇场,直到天黑收工,晚上则住在用芦苇搭建的窝棚里。除了劳动强度大以外,他们还得克服湿气严重、用水用电不方便等困难。

68岁的石和珍是凤凰县人,左手残疾的他想多赚一点钱,回老家帮儿子尽快找一个媳妇,也想趁着还能走动,来看看这美丽的洞庭湖。

隆回县的90后沈五龙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带着老婆和一岁多的小女儿来到这里。只读了小学三年级的他希望努力赚钱,让孩子多读书,不要像自己连普通话都不会讲。

相关专题:湘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