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智能制造为长沙发展装上高速“芯”

2016-11-08 17:08: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欧小雷]
字体:【

7日,“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中央媒体采访活动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唐小晴 摄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采访。 唐小晴 摄

中新网长沙11月8日电 (记者 魏晞 鲁毅)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长沙的GDP增长了460%,在中国33个重点城市中增速居首。今年1-9月,长沙经济保持了9.1%的增速,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可达9.5%。

在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长沙经济为何仍能保持中高速増长?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7日接受“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中央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长沙实施了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长沙作为中部工业基地,在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三个月之后的2015年7月,就率先推出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以实际行动抢占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先机。

智能转型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智能制造只有落实到成百上千的企业上,才能真正形成生产力、竞争力。”易炼红认为,让市场主体唱主角才能实现智能化转型进入实质性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长沙市在力推三一重工、华曙高科、威胜集团等企业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同时,在中联重科、长沙卷烟厂等230家企业启动了市一级的智能制造试点,从产品设计、资源管理、生产工艺、机器状态、质量监控等环节,寻求智能化解决方案,努力变制造为“智造”。

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让不少企业尝到了智能制造的“甜头”。比如,威胜集团通过安装机器人生产线,5台机器人相当于20名工人作业,该条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以前也提高了45%。华曙高科研制出3D义齿打印机,6小时可打印个性化义齿基胚150颗,而按传统方式制作一颗义齿所花的时间都远远超过6小时。

受益的并非单个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一年多以来,长沙制造在转型升级中按下了“快进键”。2015年,长沙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0.6%,高于GDP0.7个百分点。而不以工程机械为主的传统产业也重新活力迸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战略性产业也蓬勃发展,“多支撑”发展格局在长沙初步形成。

易炼红说:“长沙的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加快崛起,智能制造功不可没。”

协同创新打造智能转型共享平台

尽管长沙企业主动转型、创新意愿也明显加强,但因受制于研发资金、研发能力所限,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引进和使用新技术、参与科研项目和自行技术研发方面仍普遍存在困难。

易炼红介绍,为确保企业创新动能,长沙市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携手成立了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着力解决协同创新问题,努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沙模式。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通过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优势,为长沙制造企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引进、培养人才和核心团队服务,引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博世、IBM、西门子等具有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的优质资源都已加盟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

另一方面,以应用为主要功能的长沙工业云平台已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互联网+”深度整合了政府资源、企业资源、金融资本、人才智库等资源。通过云平台,企业可以按照各自需求,获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信息、全产业链条上的技术共享以及融资共享等全方位的服务。

“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不仅可以避免技术开发、研发的重复投资,还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易炼红说。

未来目标瞄准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到2018年底,长沙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运营成本将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易炼红介绍,在智能制造的推动下,各行业巨头正在向长沙的园区聚集。2015年,长沙市“五区九园”共有1161家规模工业企业,占该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45.6%;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前100强中,园区企业有90家;园区项目建设发展较快,亿元以上企业已达741家,占全市的53.2%;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和投资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均落户园区。

易炼红表示,未来,长沙将着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通过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强势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到2021年实现长沙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万亿元迈向两万亿元。(完)

相关专题:书写《中国制造2025》湖南篇章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