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抗战时期清华大学南迁 长沙左家垅是办学候选地

2016-11-06 12:05:0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蒋俊]字体:【  
抗战时期,清华大学筹划南迁,他们的先遣人员看中了这片山丘荒地的幽静环境,将其列为办学候选地,在这里建造了既具古典风格又美观大方,坐北朝南、红色外墙的两栋校舍,名“民主楼”和“和平楼”,建筑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该名号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在这里兴办了中南大学的前身中南矿冶学院,由清华大学的陈新民教授出任第一任院长。
原中南矿冶学院校门。
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门。
中南大学校本部大门。
和平楼。
民主楼。

左家垅位于岳麓山南麓,通常指现麓山南路西端穿越地段及周边区域。左家垅看似远离中心城区,但其实离岳麓山核心景区并不太远,由左家垅沿山坡方向抄小路登顶岳麓山,比走岳麓公园南大门和东大门都要近。

昔日左家垅可视为两部分组成:一是顺山势稍向南倾的一片丘陵地,其上有高度不同的山包,山包之间是谷地,山地上树木和杂草丛生。这种景象的余韵一直保留到今天,如果你细心观察,现在还可以在它境内某些部位找到佐证。二是在如今清水路沿线方向一片相对平坦的喇叭形低地,低平地北缘较窄,向湘江方向延伸并逐渐扩宽。该低地早年是农田,后来陆续改成菜地。农田和菜地间还留存有自然形成的多个小池塘,山地和田地周边,散落着一些农舍。

近几十年来,左家垅面貌逐步改观。

抗战时期,清华大学筹划南迁,他们的先遣人员看中了这片山丘荒地的幽静环境,将其列为办学候选地,在这里建造了既具古典风格又美观大方,坐北朝南、红色外墙的两栋校舍,名“民主楼”和“和平楼”,建筑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该名号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在这里兴办了中南大学的前身中南矿冶学院,由清华大学的陈新民教授出任第一任院长。学院创办时的校门现在还保护完好,只是其横额上的校名已改为现名。学院校园位于上面那两座楼东面和南面的大片地块。可以说,开办中南矿冶学院是左家垅城市化的开端。

除矿冶学院以外,左家垅地区还陆续增添了其他一些单位,如长沙矿冶研究院。随着各单位的兴办和发展,各式建筑物在通往渔湾市的马路沿线树立起来,这些地段所在部位面貌也随之改观,逐渐形成了现在左家垅的雏形。原先的马路是沙石路面。两旁新建筑与老民居相间,各建筑物多为分立,中间许多位置依然是灌木和杂草丛生的小土包,有的经开垦后栽上了果树或种上了蔬菜。因此,那时这条马路实际上还够不上常规意义上的街道。“街道”上有几家分散的小商铺。

当时在这里工作、学习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能享受田园风光,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感觉到自己离乡村很近。农民和菜农常年在田间耕作。春天,农田或菜地块块争绿;夏天,小池塘里荷花斗艳;秋天,标志性的麓山红橘点缀农舍周边;冬天,不时可见萝卜、白菜等作物在白雪中半埋半露。上述田园布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

虽然麓山南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转换成水泥路面,但再往东、南方向前行,通往王家湾、五星和原大桥五处方向的道路很长时间内都是砂石路,路面很窄,甚至路面上还长着丛丛小草,和乡间小道并无二致。这里当时真正是长沙市城区边缘。人们散步到此,再往前迈脚,就真的进入了乡村。

近30年来,左家垅进入大发展时机。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市政建设让左家垅外围迅速扩展为新城区。如今的左家垅已经具有相当浓厚的都市气象。高标准马路通达各方,街道旁各式商铺分列,间或有高楼点缀;马路上车辆穿行如织;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急匆匆者有之,慢悠悠者有之,与车辆就孰先孰后通过斑马线而互动者有之。麓山南路与清水路交会处路面几经扩展,已形成为一个小型广场;为满足车流、人流的不断加大,现已修建了宽敞的地下通道,除便利行人过街之外,尚有部分空间可布置若干小铺面。

光阴流逝,世间事物有变化阶段,也会有相对稳定阶段。几十年来,发展让左家垅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由城区边缘到市区内部的转换,旧貌换新颜。文/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