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进行时:因地制宜唤醒沉睡产业 13年未结果的板栗树开花了

2016-11-03 09:24:3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13年未结果的板栗树开花了

因地制宜唤醒沉睡产业 短长期扶贫模式摘帽省级贫困村


帮扶工作队队长陈风华(右)给80岁的贫困老人陈风春带来省人民检察院印仕柏副检察长赠送的新衣新鞋。罗伟 供图

扶贫点简介

对口地点

常德市石门县磨市镇铜鼓峪村

帮扶单位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村况介绍

铜鼓峪村属省级贫困村,有28个村民小组,331户,1087人,全村总面积16792亩,耕地面积1125亩,其中水田面积280亩,产业结构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青壮年绝大部分外出务工,劳务收入成为主要经济来源。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2360元。

扶贫成效

●帮扶坚持两个依靠:坚持依靠自身力量脱贫,坚持依靠产业发展致富。

●采用短长期两种模式帮扶:发展“庭院经济”,扶持老百姓短期脱贫;发展规模经济,助力百姓长期稳定增收。

●已先后投入扶贫资金超过2700万元。2015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就提升到3080元,实现快速脱贫。板栗林等规模产业正在建设中,未来,每年每户有望实现2万元的稳定收入。

华声在线讯(三湘都市报记者 叶子君 王智芳)等明年板栗树又开花,常德石门县磨市镇铜鼓峪村的村民们远离贫困线的脚步又走远了一些,省检察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三年计划完成的项目更多了一些。

自2015年4月驻点进村以来,省检察院驻铜鼓峪村帮扶工作队坚持采用短长期两种模式相结合,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如今,铜鼓峪村不仅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初步实现脱贫,多个规模产业也正在火热发展当中,确保村民能长期稳定增收。

【摸底调查】

基础设施差、贫困户多

作为省检察院驻铜鼓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尽管临行前做了相当的思想准备,等2015年4月到了村现场,陈风华还是傻了眼。“村里都是山,连一块面积超过4亩的整地都没有,全村300多户人家分布居住在东西3公里、南北7公里的山沟沟里,出门是泥泞的山间小路,看到的大多都是土坯房。”

来不及多发感慨,陈风华和帮扶队队员匆匆放下行囊,开始了一进两访:进农户,访贫问苦、访富问计。

在三位村干部的陪同下,他们每户至少上门走访三遍,基本摸清楚了村里概况:基础设施差、贫困户多,村里曾种过板栗和核桃等但都不结果,没有一分钱集体收入,而且有面积较大的旱土空白……

再一番调研、论证思考和结合民情民意后,陈风华心里大概有谱了,制定了一个驻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向省检察院党组汇报。在详细听取他汇报的内容后,省检察院检察长游劝荣提出了立足“造血”、把铜鼓峪村当第二故乡建设的方针。

【基础建设】

喝上放心水,不再有危房

根据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定的计划,三年内要完成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网升级等9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完成的是安全饮水项目。2015年,工作队投资65万元修建了5个水池、铺设管道近3万米,工作队还请人做了水样检测,保证全村村民都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随后是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铜鼓峪村有331户村民,有土坯房244套,还有20个无房户。2015年,工作队补贴资金为其中34户危房做了改造,计划在2016年内把剩余的26户危房一并改造完,并向省住建厅要来115套危房改造指标。如今的铜鼓峪村已实现人人有房住,且不再有危房。

投入220万元,村里的电线也架起来了,曾因电压低时不时被断电的打米机终于开始欢畅运转。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的小学也正在成型中,三层教学楼投入使用后可容80到100名学生上课。

“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村子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80岁的老村民覃正伦说,让他期待的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也开始选地了。

【庭院经济】

六字方针助快速脱贫

为村里做通水修路拉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工作队也在琢磨如何能让这个省级贫困村的老百姓短期快速脱贫,使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360元至少提升到贫困线2850元以上。

结合民情民意,工作队提出了六字方针。

首先是“种”:工作队发动村里菜农大户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香葱和生姜,其中40亩土地为贫困户所有,仅这一项,就可为近10个贫困户每年每户增加1000元至1800元不等的收入。

再就是“养”:2015年,工作队成立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养鸡和羊,发展庭院经济,并给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发放猪崽2头和鸡苗40只。合作社承诺年底时以保底价收回猪与鸡,让每个贫困户在年终时新增了约4800元的收入。如今的山间地头,时常能看见白色点点的山羊、灰色跳跃的土鸡,时不时还有壮硕的生猪行走其间。

然后是“输”:工作队找到省六建公司,为村里有意愿出去务工的木工、油漆工、泥水工等劳动力牵线搭桥。还有“贷”:利用金融扶贫贴息贷款,13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12%的回报率。“助”:对有小孩的,省检察院结对处室每个学期送现金2000元,以落实雨露计划。“保”: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兜底。

效果很快显现,当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即被提升到3080元,超过设定的贫困线标准。

【规模产业】

13年未结果的板栗树开花了

扶贫工作队的驻村年限为三年,怎么保证村民在工作队撤了后还能继续稳定增收呢?工作队因地制宜展开规模性产业的发展。

眼光首先瞄向村里自种下至今13年未结过果的3000亩板栗林,要把乡村沉睡的产业唤醒。板栗是退耕还林的经济林,不能砍,那能不能嫁接?工作队先跑林业部门办手续,再找到省林业科学院,促成省林科院与铜鼓峪村签订免费嫁接培训及失败包赔协议。板栗怎么管理、病虫害怎么防治……工作队一边请人授课给村民鼓劲打气,一边联系长沙一家板栗合作社进行收购,从产到销解决村民后顾之忧。今年3月,首批高位换头的板栗树开出花蕾。村民黄永松笑着说,明年板栗树就能挂果了,自己可以增加近万元的收入。

此外,根据村情民意,工作组给贫困户家里免费发放了1万株油茶树苗,据评估,每户贫困家庭又可以获得5400元的收入。下月即将动工的300亩脐橙百果园和正在建的光伏发电站隔水库相望,也将给村民带来收入。陈风华算了一笔账:即使工作队撤了,只要经营好这四项产业,每年每户长期稳定有2万元的纯收入。

记者手记

视扶贫为使命,他把全部生活搬到了石门

在采访过程中,省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风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时间不够用”,这位在省检察院任调研员、现年46岁的汉子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走路两脚生风,只有到算账的时候你才知道他有多细致:“一亩油茶林产茶籽300斤,榨60斤油,每斤油最低卖45元,60元封顶,每亩油茶树产值最少2700元……”各种数据熟谙于心。

采访中,挂掉确定专家进村考察羊肚菌扶贫项目的电话后,陈风华说准备再跟他们谈谈价,“看能不能少一点,或者先免费让我们试。”从去年4月进场到现在,陈风华把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看得很紧,确保其用到实处、用得恰到好处,连工作队自身要展示扶贫进度的展板也严格缩减。

记者从村民口中知道,为了安心扶贫,陈风华还给在长沙上学的儿子办了转学手续,将妻儿一起接到了石门。对此陈风华没有做太多解释,他说,每次只要看到村民们一个憨憨的笑脸,内心就涌出一股温暖以及改变这里贫穷面貌的使命感。

相关专题:湖南实施精准扶贫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