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浴血雄关 精神永恒

2016-10-19 10:07:4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蒋俊]
字体:【

——写在红二、六军团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

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解放路179号的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旧址。 邵颖 摄

红六军团攻克新化县城后部分干部的合影。前排右三萧克,右四夏曦,右五王震。(资料照片)

龙山县茨岩塘镇的湘鄂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雕塑。

通讯员摄

红军用过的油灯。通讯员摄

湖南日报记者 刘文韬

1

有一种记忆,如同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指引我们阔步前行。

2

10月的宁夏将台堡,雄伟的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在蓝天下高高耸立,碑顶雕刻的3尊红军头像,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秋日的阳光洒落其上,仿佛轻抚历史的容颜。

80年前的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标志着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这场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伟大远征,在经受住悬殊的敌我力量、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党内斗争等重重考验后,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成了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崭新起点;将一场“左”倾错误导致的突围转移,变成了一次向抗日前线的奋勇进军;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目睹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惊天逆转,甚至连敌人都不得不感佩。闻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蒋介石喟然长叹:“六载含辛,未竟全功。”

3

局部的胜利,汇聚成最终的胜利;若干的篇章,撑构起宏伟的篇章。

历史不会忘记,胜利会师的红军三大主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他的艰辛路途,竟是如此的漫长:从1934年8月7日于江西湘赣根据地启程西征,到坚守湘西北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再到突破重围最终战略转移至陕甘,总计800多天的历程,使其成为红军长征中历时最久的部队,创造了红军长征史上的奇迹。

这支英勇的部队,就是前身为红二、六军团的红二方面军。他在长征中所起的先遣探路、策应牵制、积聚力量等作用,为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万马战犹酣。

时空的尘埃,抹不去血火灵肉的印记;历史的烟云,挡不住震撼古今的呐喊。

1934年的7月,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指挥,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形势异常严峻。

危难关头,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派红六军团西征,远赴湖南中部开辟新的根据地,以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减轻中央红军反“围剿”的压力,并为中央下一步战略大转移先遣探路。

孤军深入,很难想象当年红六军团将士接到指令时的心情,但历史给出了答案。一支9000余人的队伍,在任弼时、萧克、王震3名湘籍领导人的率领下,就这么以大无畏的精神,义无反顾地踏上西征之路,由此拉开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序幕。

突破敌人数道封锁线,誓师桂东寨前圩,转战湘桂边,突入黔东南,会师红二军团……1934年8月7日至10月24日木黄会师,近80天的西征之途,红六军团左冲右突,跨越敌占区5000多里,其中途经湖南22个县、市。不仅吸引、牵制了大量国民党中央军和湘粤桂黔4省敌军兵力,减轻了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压力,而且探明了沿途敌军兵力部署的虚实,查明了道路、民情,传播了红军的政治影响,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此时,红六军团出发启程时的9000余名将士,仅剩3000余人。

就在当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初期的路线,正是沿着红六军团以生命和鲜血开辟的行军路线向西前进,直到血战湘江、敌情发生变化后,方改变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由通道转兵贵州。

5

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

漫漫征途,各路红军部队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共同谱写了胜利的篇章。

在今天繁华的张家界市永定区(原大庸县)解放路上,静静地矗立着一个古朴肃穆的老式庭院。82年前,它一度是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的所在地,见证了根据地和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运筹指挥,策应配合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刚退出中央根据地,沿湘桂边进行长征。蒋介石调集数十万精锐部队围追堵截,使中央红军面临巨大压力。

“怎么对斗争有利,怎么能把敌人多背点过来,就怎么做。”红二、六军团从大局出发,凭着英勇无畏的气概,以自身不足8000人的兵力,毅然向数倍于己的敌人发起了“湘西攻势”。此役调动和牵制了敌人11个师又2个旅,并击溃、歼灭敌人近20个团,部分打乱了敌人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部署,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就像插在敌人背上的一根刺,直接威胁着“追剿”中央红军的敌人侧后方,以及湘、鄂两省的中心长沙和武汉,迫使敌人不得不调集重兵应付。

从1934年12月至次年9月,红二、六军团和根据地军民经过大半年的英勇作战和艰苦斗争,共粉碎敌人6路围剿,歼敌2万多人,特别是把敌军86个团、10万多人牢牢吸引在自己身边,起到了策应中央红军穿插于云、贵、川边的重大作用。

任弼时曾对此高度概括:“由于我们积极的胜利的行动,不独钳制住了敌人6个纵队兵力,使其不能进攻中央野战军,而且继续把进攻或预备进攻中央野战军的一部分敌人吸引了过来,使中央野战军、四方面军胜利地会合,并还有大量的进攻中央野战军、四方面军及进攻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苏区的敌人,正在被我们调动,或者将要调动过来。这在配合主力军与其他苏区,是尽了我们的力,完成了历史任务的。”

6

长征,是一幅播种发芽、星火燎原的壮景。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围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边临时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突围转移,以保存和发展壮大自身的有生力量。

跟随红二、六军团出发长征的队伍中,有一名身份特殊的成员,他就是在“围剿”根据地时被俘的国民党鄂军纵队司令兼第41师中将师长张振汉。

1935年6月,张振汉在忠堡战斗中受伤被俘后,在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感召下,思想发生转变,并接受贺龙等红军将领的挽留当上了红军学校战术教员。

长征路上,红军给张振汉配备了1匹骡子骑乘。过雪山时,因骡子失蹄滚下山谷,他腿骨骨折,全身多处受伤。红军战士手拉手冒死将他救出,并用担架抬着走完了雪山中最为艰难的一段路程,顺利到达陕北。

因为长征,这位国民党军中将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与旧军队的本质区别,亲眼目睹了红军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心灵上经受了震撼和洗礼,自此全身心地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是怎样的一种吸引力,使一名“围剿”革命的敌方高级将领,逐渐汇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新中国成立后,萧克向张振汉的儿子进行了解答:“你的父亲的世界观的改造,是在长征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完成的。”

是的,在那个战火纷飞、外敌入侵的年代,红军是民族的希望。他们以精神之光和生命之躯,不仅唤起了亿万工农大众,也感化了旧社会上层人士以及敌军阵营中有良知的人。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无论是在根据地,还是此后转战湘中、湘西,以及黔、滇、康、川、甘、青、陕,每到一地,红二、六军团都充分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帮助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一路撒播着红色的种子,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凝聚了革命的力量。

在锡矿山,红军带领当地群众打土豪、斗矿霸,将没收的大部分钱粮分发给穷苦百姓,使广大工农认识到只有跟着红军打天下,才能翻身得解放。在锡矿山停留的短短4天时间里,当地就有800多名群众加入到了红军队伍。

红军途经洞口李家渡时,遭遇敌机袭击,当地12岁的少年王康元正巧赶着牛经过。一位红军战士见状奋不顾身扑到他的身上,少年安然无恙,红军战士却因伤势过重牺牲。得知红军战士舍己救人的事迹,当地群众深受感动。虽然红军没有在当地开展扩军活动,但仍有数十名群众自发参加了红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已改编为红二方面军的红二、六军团,1年前从桑植出发时部队有1.7万余人,长征途中牺牲1万余人,但到达陕甘时仍有1万多人,是红军长征部队中扩红最多、损失比例最小的部队,为红军、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有生力量。

毛泽东同志为此赞扬:“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7

开始于江西遂川,完成于宁夏将台堡,里程2万多里。同其他红军部队一样,红二、六军团的长征之路,是一段被鲜血浸透的征程。

在龙山县烈士陵园,静静安卧着一位牺牲的红军师长英灵:1935年7月28日,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奉命急行军赶到龙山招头寨阻敌。师长苏杰身先士卒,带领200多名战士组成敢死队,向敌人发起猛攻。敌人很快溃败,但苏杰却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24岁。战斗结束后,萧克、王震赶到阵地,亲自主持追悼会,号召全军将士“化悲痛为力量,坚决为死难烈士报仇,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通道小水的一座高山上,铸刻着一段红军战士英勇跳崖的壮烈篇章:1934年9月15日,红六军团在小水与敌遭遇。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某排30余名红军战士迅速抢占高地,阻截包抄之敌。苦战3个多小时,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大部分战士英勇献身,只剩下8名战士。他们战至弹尽粮绝,最后时刻把枪支砸烂,纵身跳下50多米高的悬崖,壮烈牺牲。

在张家界永定区,传颂着侯清芝一家8口参加长征、献身革命的悲壮故事:从父亲侯昌千、母亲殷成福、叔父侯昌贵,到妻子刘大妹、大弟侯清平、二弟侯宗久、妹妹侯幺妹,以及侯清芝本人,全部跟随红二、六军团从家乡出发进行长征,其中年龄最小的是年仅5岁的二弟。长征路上,父亲、叔父、妹妹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妻子不幸失散,二弟因太年幼途中被寄养在甘肃一户老乡家,最后只剩母亲殷成福和侯清芝、侯清平兄弟俩跟随部队到达陕北。

党史专家曾计算:红军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三四个战士献出生命。其中,仅在湖南牺牲的红二、六军团团以上干部有名可查的就有近40名。

可以说,长征精神,就是牺牲精神。长征途中,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士兵,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一不焕发出磅礴的生命力量,无所畏惧,披荆斩棘,筑起了一座座感天动地的丰碑。

8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在红军的眼里,信仰就是跟着共产党,过上好日子;信仰就是跟着共产党,就能打胜仗;信仰就是跟着共产党,实现民族解放。

从“有饭吃”到“打胜仗”再到“民族解放”,这种不断升华的革命信仰,最终化为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内生动力,使他们在长征途中不断演绎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使高昂的革命理想随着舍生忘死的生动事迹,在长征路上有力传播。

著名作家王树增在历时6年完成的《长征》一书中写道:“尽管总兵力损失将近四分之三,但是集结在一起的红军都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生命历练与意志洗礼的。红军的敌对者永远没有明白的是,他们要‘剿灭’的并不是一群‘匪’,而是伫立在人间的一种信仰、一种主义、一种理想,世界历史上迄今还没有用杀戮手段将一种信仰、一种主义乃至一种社会理想彻底剿灭的先例。”

9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将台堡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在今天实现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动力,指引着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

不忘红二、六军团将士!不忘英烈!不忘长征!

永恒,长征。长征,永恒!

【链接】

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

经过湖南的县市区(47个)

郴州市:桂东、汝城、资兴、北湖、苏仙、桂阳、嘉禾;

永州市:新田、零陵、冷水滩、双牌、蓝山、宁远、祁阳、江华、道县、江永;

怀化市:沅陵、辰溪、溆浦、通道、靖州、新晃、洪江区、会同、洪江市、中方、芷江;

张家界市:桑植、武陵源、永定、慈利;

娄底市:新化、涟源、冷水江;

自治州:泸溪、龙山、永顺、保靖;

益阳市:安化;

邵阳市:城步、绥宁、隆回、武冈、洞口、新邵;

常德市:桃源。

相关专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红军长征湖南壮举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