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高山同在]孤军百战磨湾归建 转战千里出湘入黔

2016-10-19 06:59: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赵成新 曾楚禹 冒蕞] [编辑:蒋俊]
字体:【

第十八回

孤军百战磨湾归建 转战千里出湘入黔

位于贵州江口县磨湾的红十八师归建地旧址。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赵成新 曾楚禹 冒蕞

上回说到,1936年1月5日至6日,红军与敌人在芷江与晃县交界处的便水激战两日,打了一场艰苦的消耗战,突围后,转战来到湘黔边境。

此后,红二、六军团决定兵分两路,红二军团前往贵州石阡,红六军团前往贵州江口,各自寻机休整。

红六军团决定从江口县境内的望城坡向江口县城发起进攻。在此之前,伪江口县政府就派人到湖南龙溪口探听情况,得知红军逼近,县长杨维之连夜开会布防,从各乡抽调保警队员200多人,重点防卫县城,妄图阻止红军进城。

经过侦查,红军判断这一小股守军系临时组成,战斗意志薄弱,决定智取江口。1月9日凌晨,红军到达望城坡后,派出先头部队朝县城上空放了几枪。

这几枪果然有了奇效,县保警队听见枪声,在李家码头朝河对面打了几枪即开始撤退,其它各布防点的敌人见状,纷纷吓得落荒而逃,有的逃跑时连枪都不要了。县长杨维之更是惊恐万分,坐上轿子就往省溪方向逃窜。

见敌溃逃,红六军团下了望城坡分两路进城,早上9时许,顺利占领了江口县城。

就在这一天,掩护主力突围的红六军团第十八师辗转征战,历尽艰辛,也在江口的磨湾与红六军团主力会合。

当天晚上,红六军团在驻地召开师团干部会,研究休整扩军、打富济贫等问题,同时迎接红十八师归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桑植誓师长征时,确定红十八师留守根据地坚持战斗,以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突围。

奉命留守,孤军奋战。红十八师在素有“游击专家”美名的师长张振坤率领下,或巧妙迂回,或金蝉脱壳,一路神出鬼没,成功策应了主力部队突围。当敌人发觉红军的战略意图后,调集近10万兵力,企图在龙山茨岩塘地区围歼红十八师。

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红十八师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下,利用熟悉的地形山势,和敌人在指挥上不统一的弱点,在龙山、永顺、桑植边境,同数十倍于己的强敌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

1935年12月初,红十八师收到军团部“立即突围、赶上主力”的来电,于是决定主动撤出茨岩塘根据地,从12月3日起,开始突围行动。为了把“追剿”之敌甩得更远一些,保证主力的安全,红十八师放弃了直接突围,而是在根据地内兜圈子,继续迷惑敌人,然后寻找间隙突围。经过艰苦的浴血奋战和游击周旋,红十八师付出了惨烈的牺牲和代价,终于突出重围,于1935年12月8日抵达桑植。随后,红十八师放弃在湖北敌后鹤峰地区开辟新根据地的计划,几经辗转征战,突破了敌人数条封锁线,终于在1936年1月初进入贵州,并通过电台与主力部队取得了联系。

得知红十八师归建的喜讯,军团领导萧克、王震等非常高兴,步行20多里前往迎接,赞扬红十八师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军团部政工委300多人夹道欢迎。这支历尽百战的队伍终于回归了主力部队的怀抱!

战友重逢,却少了数千熟悉的面孔,红军将士们相拥而泣,悲喜交加。到磨湾归建时,红十八师历经54天大小数百次激战,跋涉数千里,全师由原来的3000余人减至600余人。

此前,红十八师曾作为红六军团的两个主力师之一,担任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首先参加长征,因此留下了最早和最后参加长征都是同一支部队的佳话。归建后,红军总部决定将红十八师缩编为一个团,番号为红六军团第五十三团。

1936年1月12日,红二军团进占石阡。至此,红二、六军团全部撤离湘境,胜利完成向黔东地区转移的第一步战略任务。红二、六军团自桑植誓师突围到出湘入黔,历经近两个月,途经湖南21个县、市、区,转战数千里,成功地实现了原定战略意图,进入预定地区。红军坚持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运动中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冲破封锁,在湘西、湘中、湘西北广大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充分显示了英勇无敌、奋斗献身的伟大精神。

出湘入黔后,红二、六军团这两支历尽磨难考验的队伍,又重新踏上了长征的漫漫路途。

这正是:“千里归建写佳话,出湘入黔踏新途”。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请看《第十九回:征战滇黔翻越雪山,会师甘孜携手向北》。

■手记

千里归建显忠诚

曾楚禹

位于现贵州江口县双江街道办事处磨湾村的红十八师归建地,是一栋砖瓦结构的老宅,如今已隐没在一栋栋民居之间,成了一处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这间灰瓦青砖,仍然保持着原貌的小小院落,透过历史的烟云,依然还能遥想,当年突出重围的红十八师将士辗转千里回归主力时,相拥而泣、悲喜交加的场景。

到江口归建时,红十八师历经54天大小数百次激战,跋涉数千里,全师由原来3000余人减至600余人。过程中的艰险和惨烈,从数字中便可感悟出来。

2000多位红军战士,倒在了策应主力的战斗中,他们为革命大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剩余的600余战士承袭了牺牲战友的遗志,忍住与兄弟死别的悲痛,跨过敌人的重重堵截,重新回到主力部队的怀抱,继续长征!

这种千里归建的忠诚,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千难万险、流血牺牲也改变不了的信仰,是滚滚烽烟、枪林弹雨考验出来的信念,更是我们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相关专题:历史与高山同在——红二、六军团长征记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