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里“拔穷根”——访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

2016-10-02 07:04: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廖声田] [编辑:万姗姗]
字体:【

红土地里“拔穷根”——访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

群众不脱贫 我们不离岗

——51县市区委书记访谈

编者按

坚决把贫困的“山头”攻下来,坚决把贫困县的“帽子”摘下来。根据党中央作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决策部署,在这次县市区党委换届中,我省51个贫困县市区党政正职留任原职,继续担负起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9月19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全省贫困县党政正职谈心谈话会上强调,脱贫攻坚就是最大的政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大局。当前我省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县委书记、县长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争当新时期的“焦裕禄”,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真正在脱贫攻坚中践行党的宗旨,彰显对党绝对忠诚的本色。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群众不脱贫 我们不离岗——51县市区委书记访谈》专栏,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记者 廖声田

位于湘西北边陲的革命老区桑植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作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和张家界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基础薄弱,扶贫难度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红土地里拔穷根,抱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10月1日下午,记者专访再次当选的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说起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信心百倍。

刘卫兵告诉记者,从县长到书记,他在桑植工作已10个年头,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刘卫兵说,桑植人民凭着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红色激情战天斗地,贫困县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如何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脱贫?近年来,桑植县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全国首创“阳光院”异地搬迁模式,破解农村特困户安居问题;穷县富医改“桑植模式”全省推广,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整合资金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刘卫兵不假思索点出了桑植脱贫攻坚的新探索。

“最振奋人心的大事是‘两高’时代来临。”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桑植地图,刘卫兵神采飞扬,他说,老百姓期盼多年的“高速梦”已成现实,“高铁梦”即将圆梦,全县脱贫攻坚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截至目前,桑植全县还有7万多贫困人口,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刘卫兵坚定地说,推进“5562”行动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保障、基层组织建设“五基工程”,突出产业带动、公共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培训、政策兜底五大重点,坚持三级责任体系、工作推进体系、县乡联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资金分配机制、考核问责机制六个体系机制,落实结对帮扶和驻村帮扶两大责任,确保到2019年底,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任务。

在刘卫兵办公桌显目位置,一大叠显示脱贫攻坚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的资料随手拈来。他说:“时刻保持紧迫感、使命感、奋进感,全县上下正全力攻坚拔寨,确保决战决胜。”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脱贫故事正不断激情上演。刘卫兵介绍,“两高”交通建设如火如荼,预计2至3年内开通;西线旅游开发快马加鞭,将兴起以红色、生态、民俗为主的“全域旅游”,直接辐射5万贫困群众;乡村“阳光院”多点开花,计划到2019年修建1600套;教育资助贫困学生3507人,发放助学金2471.9万元;创建脱贫创业产业项目“孵化库”,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让贫困户择优选择,激活创业热情……

【贫困档案】

桑植县198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联系县,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武陵山联片特殊困难地区,是张家界市脱贫攻坚主战场。目前尚有123个贫困村、26173户、72828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7.38%。

【脱贫目标】

到2019年,实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成功“摘帽“,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达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48元。到2020年,与张家界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专题:不脱贫不离岗——湖南51个贫困县(市、区)委书记访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