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葵花向日倾

2016-09-30 08:33: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邹世毅] [编辑:万姗姗]
字体:【

《田老大》剧照。

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和长沙市剧本创作中心最新创排的湘剧新戏《田老大》,表现了田汉在长沙组织湘剧艺人以演剧形式宣传、鼓动民众全面抗日的事迹,近日晋京演出载誉归来。田汉是长沙人,由湘人湘剧演湘人田汉,更显得亲切。观此剧,很有“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意境和旨趣。为它点赞的念头油然而生。

田汉一生曲折而坎坷,要想在一台演出时长两小时左右的戏里,概括表现田汉波澜壮阔的一生,那简直如同勺舀大海,不能彰其毫末。因此,只能截取其人生的一段,通过巧妙组织的戏曲情节、精心编织的人物关系和生动的细节,抒写田汉的个性情怀。

剧作者精心选取抗战初期田汉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麾下任三厅六处处长,主管文艺宣传,到长沙组建湘剧抗敌宣传队时的一段生活,作为戏剧表现题材。而这一段生活,恰恰又是田汉将新剧运动引向抗战救亡、争取民族解放的正途,改革话剧,改良戏曲,将演剧活动与革命斗争密切结合的伟大实践阶段。剧作者可谓拎住了龙首,有了艺术创作发挥的广阔空间。在真人真事的历史基础上,匠思巧运,编织出田汉与湘剧艺人黄禾、刘少卿、彭秋月等人的矛盾关系和艺人间的冲突,田汉与母亲易克勤的母子关系、刘少卿与刘清清的父女关系,从中交互着彭秋月与李栋埔、李栋埔与田汉、青年学生与田汉等戏剧性关系,在长沙保卫战的大背景下,提炼出“迎田”“训女”“教子”“课月”“误会”“释疑”“齐心”“改戏”等细节,重彩抒写田汉执着于戏曲艺术、倾心于戏曲艺人、注目于民众团结,献身于民族救亡的思想情感,以多棱镜的艺术表现手法,刻画了那个时段的田汉艺术形象,铸就了舞台上的“这一个”田汉。

《田老大》全剧八场,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出新的行当观念。除了没有明显的丑行外,老生、老旦、生行、花旦、小旦、青衣、花脸诸行应工的角色均有设置,既符合戏曲“以形写神”“以情传神”的美学精神,又便于导演和演员准确把握,既运用传统“行当”程式,又创新“行当”程式,来进行表演。让演员能“入行”表演,就可能使人物变形出神,去实就虚,空灵活脱起来。第三场田母、田汉的唱词,就是典型的老旦和老生常用的句式和词格。第三场田母“娘不学赵五娘吃土咽糠”的大段唱,将湘剧高腔的“滚唱”特色表现得尽善尽美。

《田老大》较好地解决了虚与实、意与境、现时的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外化的对立关系。这在第四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夤夜,田汉正为改编《抢伞》找不到灵感、意困心滞之际,彭秋月前来登门讨教。以下田汉“课月”的戏,导演巧妙地处理为:一会儿时空是现实的田汉教秋月;一会儿是二人分扮蒋世隆和王瑞兰,进入《抢伞》的演出情境中。这样在虚与实、意与境、外部动作和内心情感之间跳进跃出,化入化出,十分切合蒙太奇的组接手段,将舞台的时空灵活分拆重组,将这一场的情节敷演得惟肖惟妙。

全剧的主体音乐是湘剧高腔,既注意了角色行当的特色音乐选配,又有统一的音乐构思;既有唱腔音乐的传统处理,也有“移步不换形”的改造和创新,如将高腔曲牌音乐中煞尾部分的下行音程适当地改为上行和创造拖腔等。在角色的唱腔音乐设计上,中规中矩。全剧的舞台设计简洁大方,切实起到了点明环境、烘托剧情的作用。

今日热点
焦点图